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街道秋冬季秸秆禁烧暨森林防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街道秋冬季秸秆禁烧 暨森林防火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街道秋冬季秸秆禁烧暨森林防火工作推进会,主题明 确,意义重大。当前已进入秋冬转换的关键时期,天干物燥,农事活动频繁,秸 秆焚烧和森林火灾的风险急剧攀升。这两项工作,一头连着大气环境质量,关系 到“蓝天保卫战”的成果能否巩固;另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和谐稳 定,是必须牢牢守住的安全底线和生态红线。做好这一时期的禁烧与防火工作,不 仅是一项常规性的管理任务,更是一场对我们治理能力、责任担当和工作作风的现 实考验。全街道上下必须立即摒弃任何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以临战状态、决战姿 态,迅速行动起来,将各项工作部署抓得更紧、更实、更细,坚决打赢这场秋冬季 生态安全保卫的硬仗。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深刻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才能真正把责任扛 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首先,秸秆禁烧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刚性要求,不容丝毫懈怠。秸秆露天焚 烧,看似寻常的田间行为,实则是区域性空气污染的重要诱因。其燃烧过程会释 放大量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造成秋冬季 雾霾天气的重要“元凶”之一。科学研究表明,一次大规模的秸秆焚烧,可以在短时 间内使区域PM2.5浓度急剧升高。根据对往年部分地区的数据分析,在秸秆集中焚 烧时段,PM2.5的小时浓度甚至可跃升至重度乃至严重污染水平,对公众健康构成直 接威胁。尽管近几年来,通过持续努力,我们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例如在2024年 秋冬季,得益于严格的禁烧政策,**区域的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秸秆焚烧火 点数量也显著减少。但这种成果是脆弱的、不稳固的,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 进入2025年秋收季节以来,周边部分区域的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已经捕捉到零星火 点信号,空气质量指数也随之出现波动。这警示我们,禁烧工作绝不能有“歇歇脚、 松口气”的想法。根据市、区两级的统一部署,我们的辖区实行全时域、全范围禁 烧,这是铁的纪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火点,都可能成为污染链条 的引爆点,都可能让我们过去所有的努力付诸东流。 其次,森林防火是生态安全保障的头等大事,不容半点马虎。我街道虽然城市 化程度较高,但仍拥有部分山林地、生态绿地和郊野公园,这些是我们的宝贵生 态财富,也是城市重要的“绿肺”。秋冬季节,林下可燃物载量大,含水率低,遇有 火源极易引发火灾。一旦发生森林火情,不仅会吞噬多年的绿化成果,破坏生态平 衡,产生的滚滚浓烟同样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甚至威胁到周边的居民区、企业 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 回顾历史,因一个烟头、一处祭祀用火、一片违规焚烧的秸秆地而引发惨痛森 林火灾的教训,在全国范围内屡见不鲜。这些火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 态破坏,更带来了人员伤亡的悲剧。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积 极消灭”的方针,功夫要下在平时,隐患要排查在火灾发生之前。将秸秆禁烧与森林 防火工作统筹部署、一体推进,正是因为两者在风险源头上高度关联,在工作举措 上可以相互协同。田间地头的一把火,很可能就是林区火灾的导火索。抓好秸秆禁 烧,本身就是在为森林防火清除一个重大的风险源。 二、正视问题短板,精准把握工作的着力点与突破口 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敢于直面问题、善于剖析短板。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 才能找准方向,实现从“做了”到“做好”的转变。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当前 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薄弱环节。 一是责任传导存在“温差”。“上热下冷”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街道层 面三令五申,会议开了不少,文件也发了不少,但压力传导到社区、到网格员、到 具体地块时,出现了衰减。个别社区和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认 为“年年都抓,问题不大”,存在应付思想。网格化管理的责任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 在一些区域还不够精细,存在责任盲区或责任人履职不到位的“虚化”现象。 二是监管方式存在“时差”。传统的人工巡查模式仍是主要手段,存在明显的局 限性。巡查范围有限,难以实现全域覆盖;巡查时段有间隙,无法做到24小时不 间断监控;发现问题滞后,往往是看到烟雾才赶到现场,污染已经造成。虽然我 们已经开始尝试使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科技手段,但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 够,尚未形成体系化、智能化的“人防+技防”合力。特别是在森林防火领域,对于林 区内部、山体背坡等视觉盲区,我们的监测预警能力还很薄弱。 三是宣传教育存在“偏差”。宣传工作有时还停留在“挂横幅、刷标语、发传单”的 传统模式上,形式较为单一,内容不够深入人心。对于焚烧秸秆的危害,讲得更多 的是罚款、追责,而对其造成的大气污染、健康损害、交通安全隐患等深层次危 害,以及对土壤结构的破坏等,讲得不够透彻。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比如还 田作肥、作饲料、作基料等资源化路径,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不足。这导致部分群众 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尚未真正树立,“不想烧”的自觉尚未形成。 四是应急处置存在“落差”。应急预案的完备性与实战性有待提升。有的预案还 停留在纸面上,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维护 保养还存在短板,一旦发生突发火情,能否做到“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还需要 打一个问号。对于火情的初期处置能力,即“打早、打小、打了”的能力,还需要通过 更多贴近实战的演练来检验和提升。 这些问题,是制约我们工作成效的瓶颈,也是我们下一步必须集中力量攻克的 重点。 三、聚焦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工作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全街道上下必须拿出硬核措施,以系统化的思维和钉钉子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