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2025年度出租屋安
全管理专项工作总结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关于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
决策部署,特别是为响应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的《住房租赁条例》的最新要
求,**街道于近期集中开展了出租屋安全管理专项排查整治行动。本次行动旨在全
面摸清辖区出租屋底数,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
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现将本次专项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报告如
下。
一、工作基本情况与主要成效
自专项行动启动以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坚持高位推动、系统
谋划、多点发力,通过细致周密的工作部署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取得了阶段性
显著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效工作格局。面对辖区出租屋数量多、人员流动
性大、管理难度高的复杂局面,街道层面深刻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行动伊始,街道迅速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综治、公安、
消防、城管、社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出租屋安全管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
小组依据国家《住房租赁条例》、《**省房屋租赁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辖
区实际,研究制定了详尽的《**街道出租屋安全管理专项排查整治工作方案》,明
确了排查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责任分工。同时,从各相关部门
及社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8支专项排查小组,划定责任片区,确保指令传达畅
通、任务分解到位、责任落实到人,为排查工作的高效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
保障。
(二)精准入户摸排,夯实动态信息底座。为确保数据信息的全面性与
准确性,本次排查工作严格遵循“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原则。各排查小组采
取“白+黑”“5+2”的工作模式,对辖区内所有住宅小区、城中村、背街小巷的出租屋开
展“地毯式”“拉网式”清查。排查人员逐门逐户走访,耐心细致地与房东、租客进行沟
通,详细核实并登记了房屋产权人(出租人)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承租人的身
份信息、户籍地、从业情况、家庭成员构成,以及房屋的建筑结构、租赁面积、租
住人数、消防设施配备、用电用气安全状况等关键信息。截至2025年10月20日,本
次专项行动累计排查各类出租房屋6150户(套),核实登记流动人口信息7200余
人。通过此次全面摸排,不仅彻底厘清了辖区出租屋及流动人口的底数和分布情
况,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一套内容详实、数据精准的电子化信息台账,为后续实
施动态化、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三)压实双向责任,筑牢安全共管防线。厘清并压实租赁双方的安全责
任,是规范出租屋管理的治本之策。本次行动重点突出了对出租人(房东)和承
租人(租客)的双向责任约束。一方面,排查人员在走访过程中,与房东逐一签订
《房屋出租人安全管理保证书》。该保证书明确要求出租人必须履行主体责任,确
保所出租房屋的建筑、消防、燃气等设施符合安全标准,不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重
大隐患,并禁止将厨房、卫生间、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同时需按规定向有
关部门报备租赁信息。行动期间,共与超过5800名房东签订了保证书,签约覆盖率
达到95%以上。另一方面,为提升承租人的安全意识和守法自觉,排查小组在各出租
屋、楼道、电梯口等醒目位置,广泛张贴《出租房屋承租人应当遵守规定》的宣传
告知单。告知单明确了租客在安全用火用电、爱护消防设施、配合管理检查、禁止
存放危险物品等方面的责任与义务,引导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管理规定。累计张
贴各类宣传材料8000余份,基本实现了对辖区出租屋的宣传全覆盖。
(四)深化宣传教育,营造社会共治氛围。为确保排查整治工作深入人心,街
道综合运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线上,通
过“**”等新媒体平台,定期推送《住房租赁条例》的核心条款解读、出租屋消防安全
知识、燃气使用安全须知等内容,扩大政策法规的知晓率。线下,各排查小组在入
户走访时,向房东和租客“面对面”讲解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相关法律责任,并发放安
全宣传手册。同时,在社区公告栏、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展板,集中展示因出租
屋安全隐患引发的典型事故案例,以案说法,警钟长鸣。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有
效提升了辖区居民,特别是房屋租赁关系双方的安全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了“安全自
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的良好氛围,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注入了积极因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层原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辖区出租屋安全管理工作仍面临一
些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部分顽疾尚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一)管理机制的长效性有待巩固。本次专项行动以集中攻坚的方式,在短时
间内取得了显著效果,但“运动式”治理往往存在反弹风险。当前的管理模式在一定程
度上仍依赖于阶段性的高压态势,尚未完全形成一套常态化、制度化的长效管理机
制。例如,新建立的信息台账目前仍处于静态状态,缺乏持续、动态的更新维护机
制,一旦排查结束,后续的人员流动和房屋状态变化信息可能无法及时跟进,导致
数据“失真”,影响管理的精准性。从“阶段性攻坚”向“常态化治理”的转变,是当前面
临的首要课题。
(二)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相对滞后。尽管建立了电子台账,但目前的信息管
理方式主要依赖于电子表格等传统手段,数据信息在街道、社区、公安派出所等不
同部门之间尚未实现高效互联互通。这种信息壁垒导致了“数据孤岛”现象,一方面
降低了协同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对海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