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第四季度党员大会上关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党课讲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第四季度党员大会上关于《习近平谈 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党课讲稿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召开第四季度党员大会,核心任务 是进行一次专题党课学习。距离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已经过去了 三年,我们正处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向第二个百年 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节点。在这个时间点,重温、深学党的创新 理论,尤其是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统一 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篇我想直 接切入主题。理论学习最忌讳的就是“上下一般粗”,或者学用 “两张皮”。作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党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 在“读过了”“学过了”的层面,更要带着问题去思考:这些闪 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宏大论述,和我们的日常工作,和我 们每天面对的患者、处理的数据、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究竟有 什么关系?如何将“国之大者”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服务一方百 姓健康的具体行动?这就是今天这堂党课希望和同志们一起探 讨和解答的问题。我们要力求通过学习,完整、准确、全面地把 握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发展脉络,并以此为“总钥匙”, 破解我们工作中的难题,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 一、登高望远,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高度 科学的理论,总是发展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就是一个不断丰富、与时俱进的开放体系。《习近平谈治 国理政》第五卷,集中反映了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 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新的伟大实践中取得的最新理论结晶。 首先,这一卷雄辩地证明了党的创新理论达到了崭新的高度。 书中开篇即党的二十大报告,收官之作则是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 重要论述。这首尾之间的内容,全面展示了党的创新理论在观点、 方法、布局等方面的最新原创性成果。比如,书中系统阐述了中 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刻揭示了其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必须牢牢 把握的重大原则,这为我们国家的发展擘画了清晰的路线图。又 比如,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理论 上回答了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如何塑造发展新动 能、新优势的时代课题。再比如,书中鲜明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 的重要思想,给出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 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其次,这一卷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破解一切难题的“总开关”。第五卷 通篇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特别是 “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 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矛盾提供了科学的 认识工具。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是不是始终把人民的健康 放在第一位?是不是敢于打破常规、用新办法解决老问题?是不 是能够统筹兼顾、系统谋划?这些都是检验我们是否真正学懂弄 通了其中精髓的“试金石”。 最后,这一卷与前四卷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完 整理论体系。从第一卷到第五卷,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完整记 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创立到不断丰富发 展的非凡历程。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再到习近平文化思想、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的形成,理 论体系在实践中愈发完善,理论逻辑愈发严密。因此,学习第五 卷,必须与前四卷贯通起来学,才能从总体上、体系上理解和把 握党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 重大部署,才能真正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二、知行合一,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基层卫生实践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如果说第一部分是“仰望星空”,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脚踏实地”,探讨如何将这些宏大理论 与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紧密结合,真正做到学思用贯 通、知信行统一。 (一)以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统领基层卫生事业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 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全民健康,就没 有全面小康,更谈不上中国式现代化。可以说,我们基层卫生 工作者,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健康根基的“筑路人”和“守护人”。 如何将这幅宏伟蓝图落到实处?答案就在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 发展思想贯穿于我们服务的全过程。第一,体现在服务能力的提 质升级上。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投入, 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底,力争 90%以上的县市实现紧密型县域医 共体建设全覆盖,显著加强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国家 还推动大学生村医培养,力求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这些政策的 背后,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体现。对我们中心 而言,这意味着不能满足于“看个头疼脑热”的传统定位。我们 正在推进的“智慧医疗”和数字化转型,比如智慧药房的建设、 “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的搭建都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为了 让辖区居民能够更便捷、更高效地获得优质医疗服务。这些举措, 正是将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的理念,转化为群众看得见、 摸得着的健康获得感。第二,体现在健康管理的精细覆盖上。中 国式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我们承担着辖区内大量居民,特别 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责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就 是一项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创新。我们中心签约的家庭医生,就 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如何守好这道门?不能只靠一年一次 的体检,而是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的动 态追踪和精准干预。例如,通过电子健康档案的动态使用,对高 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和生活习惯进行线上指导和线下随访, 将疾病管理的关口前移。这正是新时代“预防为主,医防融合” 方针的生动实践,也是实现“健康公平”的必由之路。我们每一 份完善的档案,每一次耐心地随访,都是在为人口规模巨大的现 代化夯实健康基础。 (二)以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赋能医疗服务提质增效 “新质生产力”是今年以来的高频词,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 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这个词听起来 很“高大上”,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