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深学治国理政要义,凝聚团结奋进
力量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举行这次专题党课,核心
任务是共同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
义。这部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集中反映了党的十九大
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形势
下,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伟大
实践与理论创造,是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是指引我们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行
动指南。
在 2025 年 10 月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节点上,我们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机遇,也应对着严峻复杂的挑战。系统学习、深刻领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对于我们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具有极其重
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下面,我将围绕“如何准确把握《习
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核心要义”这一主题,从历史传承、
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三个维度,与同志们作一次深入的交流。
一、从宏大叙事中把握精髓:深刻领会第五卷的历史穿透力、
理论创新力与实践指导力
一部思想经典,必然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闪耀着璀璨的
理论光芒,并蕴含着磅礴的实践伟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五卷正是这样一部集大成之作。
首先,是深刻把握其一脉相承的历史传承性。这部著作不是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我们党百余年奋斗史和理论探索史的
最新篇章。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第五卷生动记录了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它系统回答了“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刻回应了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强国”的时代课题。从历史的纵深看,这部著作是我们党在不同
历史时期理论创新的逻辑延续,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
辉典范。
其次,是深刻把握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性。理论的生命力
在于不断创新。第五卷所收录的文献,绝大部分是首次公开发表,
集中展现了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其中,关于“两个结合”
的深刻论述,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认
识的深化,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它以一系
列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为我们应对世界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最后,是深刻把握其经世致用的实践指导性。理论源于实践,
又指导实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中的每一篇文稿,都
源自总书记对现实问题的深邃思考和对治国理政实践的科学总
结。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应
对外部打压遏制,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部著作是新时代伟大斗
争的真实写照。它直面问题、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字里行
间充满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深谋远虑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
感情,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从核心内容中领悟要义:系统掌握贯穿第五卷的五大战
略支柱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内容博大精深,涵盖改革发展
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要学懂弄通,
就必须抓住其“纲”与“魂”。经过梳理,我们可以从五个核心
内容入手,层层递进,把握其精髓。
第一,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宏观布
局。这是贯穿全书的一条主线,是指导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总纲。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当前所处的历史方位。它明确指出,我国
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新征程。这一判断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基于我国经济实力、科
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
这既是机遇,也意味着我们面临的发展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新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是我们党对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
的深刻总结。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不能再走模仿、跟随的老路,
必须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截至 2025 年上
半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1.2%,数字经济核心
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已超过 10%,这正是我们坚持创新驱动
的生动体现。协调注重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我们着力解决区域发
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推动形成城乡、区域良性互
动的发展局面。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们提出碳达峰、
碳中和的庄严承诺,正是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也是
对子孙后代负责。开放是必由之路。面对逆全球化思潮,我们旗
帜鲜明地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共享
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发展的成果必须由全体人民共享,这也是我
们推进共同富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发展格局”是战略抉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
局,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要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增
强我们的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国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据国家统计局 2024 年终核算数据显示,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 71.5%,这充分说明了
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正在不断巩固。
第二,关于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战略抉择。这是我们
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得出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特征”深刻揭示了中国式
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我们实现的现代化,不是几十
万、几百万、几千万人,而是十四亿多人口的整体迈进,其规模
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我
们追求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以来,国家持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转移
支付力度,2024 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已从十
年前的 2.88:1 缩小至 2.42:1,共同富裕在扎实推进中不断取得新
成效。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