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2026年工作谋划专题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形
势,系统谋划2026年全区各项工作。2026年是“十五五”规划
的开局之年,做好这一年的工作,不仅关系到当年目标的实
现,更对未来五年的发展全局具有奠基性、引领性的重要意
义。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全区上下必须统一思想、提
高站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谋划好开局之年的发
展蓝图,确保“十五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审时度势,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机遇与挑战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5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顶
住压力、克难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有进、持续向好
的态势。今年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了6.6%的
增长,主要经济指标符合预期,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
和效益稳步提升。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们开启“十五五”新
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站在2025年末这个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清醒地
认识到,当前的发展环境正在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从宏观
层面看,国家正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创新驱动和高质量
发展,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
宏观政策正在持续释放红利。这为我们争取政策支持、承接产
业转移、培育新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但同时,我们
也必须直面挑战。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区域竞争日
趋激烈。从我们自身来看,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
盾尚未根本解决。比如,作为支柱产业的紧固件产业,虽然规
模庞大,市场份额占全国的55%,但仍面临着企业规模偏小、产
品同质化严重、高端供给不足等“大而不强”的困境。部分领
域的改革仍需深化,营商环境还有提升空间,民生领域尚有短
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谋划2026年的
工作,绝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和模式上,必须坚持问题导
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相统一。既要正视困难、看到差
距,更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
求变中,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锚定目标,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为“十五五”的开局之年,2026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具有前
瞻性和引领性,要能够提振信心、鼓舞干劲。综合考虑发展基
础和未来潜力,初步建议202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
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长7.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这些目标的设定,是基于对高质
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对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的现实需要。
它不是一个轻轻松松就能完成的数字,而是一个需要我们跳起
来才能够得着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关键在于把高质量
发展的要求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发展
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
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三、突出重点,以关键突破带动发展全局
谋划工作,要善于牵“牛鼻子”。2026年,我们要紧紧围绕
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以下五个关键领域,集中力
量、精准发力,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水平的跃升。
(一)聚焦产业升级,筑牢实体经济根基。产业是发展的根
基,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所在。2026年,必须把做强实体经
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全力推动
紧固件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这是我们的立区
之本、强区之基,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其转型升级。要围
绕“延链、补链、强链”持续发力。延链方面,要加快推进总
投资37亿元的*国际陆港、*创新创业中心等在建项目,确保其
早日建成并发挥效益,有效延伸我们的物流与服务链条。补链
方面,要瞄准产业链的薄弱环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在
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高端紧固件项目上实现新
的突破。要积极推动总投资4.29亿美元的*区紧固件总部基地项
目落地建设,吸引更多研发、设计、销售总部入驻。强链方
面,要充分发挥*技术服务中心、*标准件研究院等平台的作
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关键
材料。要启动新一轮的“腾笼换鸟”行动,盘活低效用地,为
优质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同时,要加快建设数字化应用场
景,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二是前瞻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做强主导产业的同时,要
积极培育新的增长引擎。要依托“十四五”期间打下的基
础,在特钢、新材料、大健康、现代物流等领域谋划引进一批
具有牵引性的重大项目。要规划建设新兴产业集聚区,通
过“飞地经济”等模式,探索与*等先进地区的产业协作,力争
在未来产业的赛道上抢占一席之地。
(二)用好关键一招,以深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发展遇到
的问题,许多要靠改革来破解。2026年,必须用好全面深化改
革这个“关键一招”,谋划和推动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
改革举措,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要实
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改革。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
对标国内一流水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工业
用地“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