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局干部2025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按照市委和局党组关于召开2025年度组织生活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在深入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
扣会议主题,对照党员义务,结合思想和工作实际,特别是在近期巡察反馈意见的
镜鉴下,深入查摆了自身在生活、思想、组织、工作、能力、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
距和不足。下面,我将本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进行自我剖
析,并恳请同志们提出批评意见。
一、查摆出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方面,理论武装存在“温差”,政治信仰淬炼不足
一是理论学习的深度和转化率不够。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上,存在“上热下冷”和“知行温
差”的现象。多数时候满足于党组中心组的集中学习和文件传达,个人自学的主动性
和系统性不强,对理论体系中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钻研不深、领悟
不透。导致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市工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具体举
措时,缺乏创造性的结合和应用。比如,对于如何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核心要求
与我市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等工作精准对接,思考谋划的
深度和广度还有待加强,未能形成体系化、可操作性强的“施工图”。
二是政治判断力和领悟力有待提升。对“国之大者”的理解和把握,有时未能完全
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在面对一些复杂局面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潜在风
险时,敏锐性不足,未能时时处处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对党中央重大决策
部署的战略意图和政治内涵,有时理解停留在字面,未能深刻洞察其对工信领域的
深远影响和实践要求,导致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就事论事倾向,政治站位和工作格
局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工作方面,担当作为存在“落差”,服务发展质效不高
一是攻坚克难的锐气有所消减。面对我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的深层次矛盾
和“硬骨头”,如部分重点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突破、落后产能依法依规淘汰退出
等,有时存在畏难情绪和求稳心态。在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上,对进度滞后的项
目,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瓶颈的力度不够大、频率不够
高,导致一些原计划在2025年上半年取得重大进展的重点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在争
取国家和省级的重大政策、试点示范支持上,主动“叩门”汇报、积极“对上衔接”的冲
劲和韧劲不足,存在等待观望、依赖上级部署的心态。
二是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意识不够牢固。虽然经常下企业调研,但有时存在“走马
观花”“蜻蜓点水”式的调研,未能真正沉下心来与企业家和一线工人深入交流,对企
业发展的真实困境和诉求“第一手资料”掌握不全不深。对一些中小微企业反映的融
资难、市场准入壁垒、惠企政策“看得见、摸不着”等共性问题,虽然进行了梳理和
交办,但后续跟踪问效、推动相关部门形成联动解决合力的闭环管理还不到位,导
致服务企业的“最后一公里”仍有堵点。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方式有时还停留在“发文
件、开大会”的传统模式,企业政策获得感不强,这在区委巡察反馈中也得到了印
证。
三是工作落实的穿透力不足。对分管领域的工作,有时满足于会议部署、文件
下发,缺乏“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和措施。对一些常规性工作,习惯于听取汇报、查
阅台账,对工作实际成效的核查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工作在落实中出现“层层递减”甚
至“空转”的现象。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例,虽然我市明确了到2025年底新培育
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3个左右、累计培育省级数字化改造标杆企业30家以上的目标但
在实际推动中,我对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深层原因研究不透,提出的激
励和引导措施针对性不强,导致整体进度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
(三)能力方面,知识储备存在“逆差”,驾驭新局本领恐慌
一是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能力不足。当前,以人工智能、工业互
联网、量子信息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但我个人在这些前沿领
域的知识储备更新不及时,存在明显的“本领恐慌”。在谋划我市未来产业布局时,对
于如何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更多的是宏观上的号召,缺乏对技术路径、产
业链条、商业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的发展举措前瞻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研究新
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存在欠缺,有时还是习惯于用老经验、老办法来应对新挑
战。
二是统筹协调和系统思维能力有待增强。工信工作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需要
有强大的系统思维和统筹能力。但在实际工作中,我有时未能很好地处理好稳增
长与调结构、促发展与保安全、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等多重关系。在推进产业链供
应链韧性提升工作中,有时对“链主”企业的培育和对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协同发展统
筹不够,未能有效形成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在节能降耗工作中,对完
成“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与保障重点项目用能需求的平衡点把握不够精
准,有时出现“一刀切”的苗头。
(四)作风方面,自我要求存在“温差”,形式主义积弊未除
一是深入基层的务实作风不够扎实。下基层调研的次数虽然不少,但带着问题
去、解决问题回的实效性不足。有时为了完成调研任务而调研,对基层反映问题的
复杂性、艰巨性缺乏足够估计,当场表态多,后续盯办少。存在以会议落实会议、
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增加了基层负担。在一些非重点工作的督导检查中,过于
强调留痕和台账的规范性,而对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真实感受关注不够,存在
一定程度的形式主义。
二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有所淡化。随着工作条件的改善,对一些办公
支出、公务活动中的细节不够注意,虽然没有违反原则的重大问题,但“过紧日子”的
思想树得不牢。在个人生活中,对一些非必要的消费有时把关不严,艰苦朴素的优
良传统有所弱化。在思想深处,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侵蚀警惕性不高。
三是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运用不够有力。在民主生活会或组织生活会上,有
时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对班子其他同志的批评点到为止,怕伤和气、怕影响团
结;对自己的问题剖析,有时遮遮掩掩,未能真正做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对分
管处室和下属单位干部职工的日常监督管理,有时“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一些苗
头性、倾向性问题,提醒、批评不够及时、不够严厉。
(五)组织方面,党员义务履行存在“偏差”,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足
一是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不严格。作为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