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党委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主要
任务是围绕“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
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
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结合今年 8 月刚刚闭幕的中央民族工作
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明确方向,推动我乡新时代党
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学习体会和工作实际,与
大家作个交流。
一、深学细悟,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
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
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
循。今年 8 月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
刻阐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
“纲”,所有工作都要向此聚焦。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民
族工作论述摘编》等重要读本,我感到,要准确把握这一重大论
断,必须深刻理解其历史必然性、极端重要性和实践指向性。
首先,这是源于历史、根植文化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在几
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
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共同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
的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精神,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我们 XX 乡同样如此,各族群众
世代杂居、和睦与共,共同的生产生活构筑了我们休戚与共、
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因此,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洞察和
对民族发展大势的精准把握。
其次,这是关乎全局、决胜未来的战略之举。当前,世界百
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四个关系”,即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和
各民族文化的关系、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这“四个关系”为我们
处理民族问题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只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
识作为民族工作的“纲”,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
渗透侵蚀,才能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
部署上来,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最后,这是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行动指南。铸牢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最终要落到行动上、体现在效果上。它要求我们不
仅要算经济账、发展账,更要算民族团结的政治账、长远账。推
动民族地区发展,不能简单地就经济抓经济,而是要着眼于加强
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无论是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还是提升教育医疗水平,都必须有利于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
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让大家在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心手相牵、团结奋
进。
二、对标对表,审视 XX乡民族工作存在的短板与不足
近年来,我乡党委坚持以党建为“红色引擎”,将铸牢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基层工作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建强组织堡垒,在全乡 13 个村设立“民族工作联络点”;我
们激活党员队伍,组建“双语宣讲队”“党员帮扶队”,开展宣讲
15 场,覆盖群众 3600 余人次,120 名党员与困难家庭结对,帮
助 108 名群众增收;我们办好惠民实事,开展技能培训 10 期,帮
助 261 名群众就近就业,并组织医疗队下到 XX 村、XX 村等偏
远村寨义诊;我们深化基层治理,通过“党建+网格”模式,化解
各类矛盾纠纷苗头 20 余件。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地看到,对标中央最新要求
和群众期盼,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和短板,主要体现在“三度”
不够上。
一是理论宣传的“深度”有待挖掘。我们的“双语宣讲”更
多时候还停留在政策条文的“翻译”和解读层面,对于“为什么
铸牢、铸牢什么、怎么铸牢”等深层次问题,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