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2025 年度前三季度
工作总结
2025 年以来,在 XX 市生态环境局和旗委、旗政府的坚强
领导下,XX 旗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紧扣区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
明建设的宏伟蓝图,秉持科学、严谨、高效的工作准则,全面履
行环境监测职责,扎实推进各项监测任务,为精准治污、科学决
策及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技术支撑。现
将 2025 年前三季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前三季度,中心围绕年度工作目标,坚持系统性规划与精细
化执行相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得到显
著提升。
(一)强化顶层设计,监测网络布局日臻完善
中心严格依据《2025 年 XX 市生态环境局生态环境监测方
案》的总体要求,结合 XX 旗生态功能区划与环境管理需求,制
定了详尽的《XX 旗 2025 年度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在
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上级下达的国控、区控断面水质监测、
农业面源污染监督性监测等常规重点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
了本区域特色监测网络的建设。为全面掌握辖区主要水体水质动
态,中心在 XX 河干流及其与各 XX 苏木乡镇、XX 区的交界地
带,科学优化增设了 8 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实施每月一次的常规
监测。同时,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对辖区内 7 个集中式饮用水
水源地开展了季度性水质全分析监测。这一系列举措,构建了覆
盖更广、响应更灵敏的地表水与地下水立体监测网络,为动态评
估水环境质量、预警潜在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聚焦核心任务,监测数据支撑作用凸显
截至 2025 年 9 月 30 日,中心圆满完成了年度计划前三季度
的各项监测任务,涵盖了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重点污染源企
业执法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监测、XX 河干流及交界断面水
质监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监测等,累计完成市、
局下达的各类指令性监测任务共计 50 项。
在此期间,中心实验室共分析处理各类环境样品约 3200 个
(批次),出具具备法律效力的监测报告 50 份。具体数据分析如
下:
1.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累计完成地表水样品分析约 1500
个,监测范围覆盖 XX 河全流域及其他重点水体。依据《地表水
环境质量标准》对 29 项常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辖区内
地表水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达到 92%,无劣Ⅴ
类水体出现。关键指标如化学需氧量(COD)、氨氮的合格率分别
达到 95%和 97%。个别断面在丰水期出现了总磷指标的短期超
标现象,超标率约为 4%,经溯源分析,主要与降雨径流带入的
农业面源污染有关。此数据为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精准治理提供了
关键依据。
2.地下水及饮用水源地安全状况:累计完成地下水样品分析
约 600 个,监测涵盖全部 7 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参照《地下
水质量标准》对 39 项指标进行了检测。监测结果表明,所有饮
用水水源地水质均稳定达标,合格率高达 98.5%,有力保障了城
乡居民的饮水安全。仅在 2 处深层地下水监测点位检出铁、锰指
标轻微超标,检出率分别为 8%和 5%,超标率低于 2%,这与
XX区域高背景值的地质特征相符,不构成直接的公共卫生风险。
3.重点污染源与执法监测:完成重点工业企业及城镇污水处
理厂的监督性监测样品分析约 800 个,为环境执法与排污许可管
理提供了准确的量化依据,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三)严守质量生命线,监测数据公信力稳固提升
中心始终将监测数据质量视为工作的生命线。为此,建立并
严格执行了一套贯穿“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实验室分析—数据
审核—报告签发”的全流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体系。工作中,
严格遵循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科学布点,规范操作。同时,
积极参与外部能力验证,在前三季度参加的由 XX 自治区监测总
站组织的 3 轮次水质分析能力考核中,所有考核项目均获得“满
意”评价;在接受 XX 市局开展的 2 次盲样考核中,合格率均达
到 100%,充分证明了中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权威性。
(四)注重人才培养,队伍专业化水平稳步增强
为适应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新标准、新挑战,中心高度重
视监测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
方式,强化业务培训。年内已组织内部专题培训 5 次,内容聚焦
新颁布的环境标准解读、大型仪器操作规程及应急监测技术等。
同时,选派 4 名业务骨干赴省级业务培训基地,参加了关于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等高端业务的脱产学习。常
态化的学习与培训机制,确保了监测人员知识体系的及时更新,
促进了监测工作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生态环境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更高要求,中心在技术能力、硬件配
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