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乡党委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乡党委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基层党建工作调研座 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 XX 乡党委、政府以及全乡人民,对各位领导 莅临我乡检查指导基层党建工作,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 感谢!这次调研,既是对我乡党建工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 我们基层干部的一次有力鞭策。近年来,XX 乡党委始终坚持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精神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 绩。根据公开信息,截至 2025 年,我乡下辖 XX 个行政村,总 户数约 8100 户,户籍人口约 3.2 万人,全乡共有基层党组织 31 个,党员总数 625 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始终把党建工 作摆在突出位置,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下面,我将从 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三个方面,对我乡的基层 党建工作作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千头万绪,必须找准着力点 和突破口。为此,乡党委聚焦关键环节,系统谋划、一体推进, 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形成“抓什 么、实现什么突破”的攻坚态势,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 势转化为推动 XX 乡发展的强大动能。 (一)抓思想铸魂,在筑牢信仰根基上实现新突破 乡党委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视为队伍建设的“总开关”,坚 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一是创新学习载体,筑 牢理论高地。为破解传统学习模式吸引力不强的问题,我们在全 乡推广“一线课堂”模式,将理论学习阵地从会议室延伸到田间 地头、项目一线。例如,在 XX 村的特色养殖小区建立了“党员 学习教育实践站”,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学习农业技术、 交流政策心得,实现了“田间学技能、场所练本领”的沉浸式培 养。二是丰富教育形式,补足精神之钙。组织党员干部、村“两 委”班子成员分批次赴 XX 红色教育基地、XX 革命纪念馆等红 色阵地开展现场教学,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聆听革命故事,确保 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和感染力覆盖到每一名党员。三是坚持学 用结合,转化学习成果。针对部分党员居住分散、流动性强的特 点,开设“指尖微课堂”和“流动党小组”,定期推送学习资料, 保障外出党员学习“不缺位、不断线”。同时,要求党员干部结 合学习思考,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每人每年至少领办 1-2 件民生实事,推动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近 两年来,全乡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集中学习 120 余次,专题研讨 45 次,党员干部思想根基愈发坚实。 (二)抓组织强基,在激活先锋动能上实现新突破 建强组织、管好党员,是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核心。 乡党委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力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 成为坚强战斗堡垒。一是优化组织设置,实现党建全覆盖。按 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思 路我们不仅在行政村健全党组织,更在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项 目、龙头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中建立功能型党支部 5 个,有效扩大 了党的工作覆盖面。二是深化党员联户,织密服务网络。全面推 行“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每名党员联系 5- 10 户群众,做到民情在一线掌握、服务在一线开展。XX 村党支 部在党员联户中,为病重村民义务收割玉米、为残疾家庭购置轮 椅、为独居老人修缮水管,这些看似微小却暖心的举动,正是党 员先锋模作用的生动体现。据统计,近五年来,全乡党员累计提 供上门办证、物资代购等便民服务超过 3500 次。三是组建先锋 队伍,应对急难险重。构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三位一体 的服务队伍体系,在防汛抗旱、环境整治、疫情防控、森林防火 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冬季,他们是清扫村 组道路积雪的突击队;汛期,他们是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的巡逻员。 近五年,全乡累计开展助农、敬老、环境整治等各类志愿服务 2500 余次,党员的先锋形象在群众心中愈发闪亮。 (三)抓产业增效,在壮大集体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乡党委坚持把发展壮大 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着力破解产 业单一、集体穷、群众富不起来的难题。一是盘活资源,推动产 业结构优化。立足我乡传统养殖业优势,由党支部牵头,引导 各村优化养殖结构,推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疫病防治、统一 饲料供应、统一品牌销售”的“四统一”模式,有效破解了村民 分散养殖的技术瓶颈与市场风险。以 XX 村为例,通过模式创新, 其生猪、肉牛年出栏量稳步提升,近五年累计实现养殖产值超过 500 万元,为全乡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同时,利用养殖产业产 生的有机肥资源,鼓励各村开垦有机蔬菜田,构建“养殖—有机 肥—种植—销售”的绿色循环产业链。二是党建引领,探索多元 发展路径。为改变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局面,我们大力推广 “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XX 村党支部领办的种养殖专 业合作社,成功带动 26 户村民以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 17 万元, 发展肉猪、肉牛养殖及为 XX 机场提供配套飞行服务产业,实现 了村集体与村民的“双增收”。该合作社已连续四年举办“成效 共享大会”,分红总额逐年递增,真正让群众看到了跟着党组织 干的甜头。截至 2025 年 10 月,全乡 XX 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 性收入全部达到 5 万元以上,其中超过 10 万元的村达到 XX 个。 三是创新机制,实现成果共享。借鉴先进经验,我们在部分村试 点打造“幸福积分农场”“积分牧场”,组织村民参与蔬菜种植、 牲畜照料等集体劳动,以劳动换取积分,再用积分兑换蔬菜、牛 羊肉等生活物资。这一做法不仅壮大了集体产业,更激发了群众 参与集体事务的内生动力,累计分发蔬菜超万斤、牛羊肉 300 余 斤,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四)抓治理提效,在夯实善治根基上实现新突破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乡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