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 遵循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 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革弊鼎新、攻坚克难,推动民政事业持 续健康发展,有力服务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近期出版的《习近 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一书,分 6 个专 题,收入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论述 224 段。认真学习这些重要 论述,对于深化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 老龄化国家战略,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 会治理工作水平,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 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站位全局,深刻阐明民政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本立 场和职能定位 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必须始终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民政工作在保障和改善民 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第一、第二专题系统反映了习 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地位、根本立场和职能定位等的深 邃思考。 鲜明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明确了民政工作在 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 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 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 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 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2019 年 3 月,在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 求各级民政部门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脱贫攻坚, 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 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民政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 央决策部署,扎实履职尽责,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有力服务了 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人民幸福安康是 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最终目的。习 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 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现代化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 据,更要看人民的幸福安康。着眼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 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 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要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党的领 导、加强党的建设,深化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为人民群众做好事、 办实事、解难事,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 复兴伟业作出应有贡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 政工作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担当新 使命、新任务的时代要求,充分彰显了民政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 大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的重要地位。 鲜明提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明确了民政工 作的根本立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也是党执政最深厚的 根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解决了老百姓最关心的民 生问题,我们党也就有了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是从这个意义 上讲,民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也标注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 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彰显着社会的良心、坚守着道德的底线。做 好民政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怀着菩萨之心, 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民政工作要始终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站在群众的立 场上,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批评和建议,真抓 实干解民忧、纾民怨、暖民心,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 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 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 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 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始终坚持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党 做好一切工作的价值取向和根本标准,把群众意见作为一把衡量 我们工作得失的最好尺子,使党和人民事业始终体现群众意愿, 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的检验。民政工作要始终做到以人民为 中心,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 “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采 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举措, 集中力量做好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 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民生建设 过程中向人民群众作出的承诺,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要做好, 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 鲜明提出“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明确 了民政工作的职能定位。民政工作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 工作。2024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 设。关于普惠性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伟大的发展 成就由人民创造,应该由人民共享。要统筹做好就业、收入分配、 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更加注重 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促进社会公 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推动形成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 享有的要求,注重机会公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关于基础性 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府主要是保基本,不要做过多过高的承 诺,引导和鼓励广大群众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政府不能包打 天下。要统筹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经济发展和 财力可持续的基础之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做那些现实 条件下可以做到的事情,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要 促进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抓住 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 关于兜底性民生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改善民生的政策方 面,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原则,就是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少做 锦上添花的事情,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