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县 2025 年基础教育质量分析暨中高考
备考工作启动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基础教育质量分析暨中高考备考
工作启动会议,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会议。刚才,
XX 同志宣读了表彰决定,教研所对 2025 年全县的教学质量进
行了全面、详实的数据剖析,XX 镇中心小学、XX 第三民族中
学、XX 第一民族中学三所学校的代表也从不同维度分享了宝贵
的实践经验。他们的发言,既展示了我们过去一年辛勤耕耘的成
果,也为我们接下来的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召开这次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以最客观的数据回顾
过去,以最清醒的头脑分析现在,以最坚定的决心部署未来。2026
年的中高考,不仅是对我们教学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关系到
XX 县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关系到 XX 教育未来声誉的一场硬仗。
我们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以“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
的姿态,全面开启新一轮的备考周期。
下面,我围绕“回顾总结、分析形势、部署任务”三个方面,
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与不足,在回顾反思中坚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与决心
过去的一学年,是全县教育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的一年。
面对教育改革的深化、生源结构的变动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优质教育需求,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同心同德、攻坚克难,推
动 XX 县基础教育事业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一是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亮点突出。根据刚才教研所的报告,
我们欣喜地看到,2025 年,我县高考一本上线率较去年提升了
1.8 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总体稳定;中考方面,全县总平均分提
升了 4.5 分,高分段学生比例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数学、物理等
传统弱势学科上,我们看到了明显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
不开毕业班全体师生的奋力拼搏,离不开在座各位校长的靠前指
挥,更离不开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默默奉献。在此,我代表
县教育局,向所有辛勤付出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是办学特色逐步彰显,经验涌现。刚才 XX 镇中心小学分
享的“低年级趣味导学、高年级习惯养成”的教学模式,为我们
夯实小学教育基础提供了范本。XX 第三民族中学通过“网格化
管理、清单式督导”提升学校治理效能的经验,为全县学校的精
细化管理提供了镜鉴。XX 第一民族中学在高考备考中“目标分
层、过程监控、心理疏导”三位一体的策略,展现了我们龙头学
校的担当与智慧。这些先进典型,是我们 XX 教育的宝贵财富,
大家要认真学习、积极借鉴。
三是队伍建设和硬件改善得到加强。过去一年,我们组织了
多轮次、多层级的教师培训,教育信息化 2.0 建设稳步推进,特
别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的 XX 第一民族中学迁建
项目前期工作已经启动,这都为我们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
强大动力。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用“放大镜”和“显微镜”来
审视存在的问题。教研所的报告,用一组组冰冷但客观的数据,
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第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从城乡来看,
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的平均分差距依然存在,部分边远乡镇学校
的教学质量亟待提升。从校际来看,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头
部”与“尾部”差距明显,优质教育资源尚未实现有效共享。从
学科来看,部分学科,特别是英语、物理等,平均分、及格率仍
低于州级平均水平,成为了拉低我们整体成绩的“短板”。
第二,课堂教学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
陈旧,仍然停留在“满堂灌”、“题海战”的传统模式上,未能有
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45 分钟”的黄金时间利用率
不高,课堂的“抬头率”、“点头率”不尽如人意。备课环节的形
式主义依然存在,集体备课的深度和实效性有待加强。
第三,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与新时代要求存在差距。一些教
师的知识结构老化,对新课程标准、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研究
不深不透。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大锅饭”式的培训多,
量身定制的“靶向”培训少,教师的“充电”效果打了折扣。
第四,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合力。部分学校和教
师与家长的沟通还停留在“报忧不报喜”或者“仅告知分数”的
浅层次,未能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共同关注孩子的全面
发展和身心健康。
这些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逾越的障碍,是我们下一步
工作中必须破解的难题。回避问题,我们就会停滞不前;正视问
题,我们才能找准方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校长、每一位同志,
都要把这些问题带回去,深入思考,对号入座,认真研究解决之
道。
二、认清时代与使命,在精准研判中增强抓好备考工作的责
任感与紧迫感
抓好中高考备考,提升教育质量,从来都不是一个单纯的业
务问题,它关乎发展全局、关乎民生福祉。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
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这是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民心工程”。教育是
最大的民生。对于 XX 县数十万群众而言,孩子的未来就是家庭
最大的希望。中高考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学校,
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可以说,我们肩
上扛着的是千万个家庭的嘱托与期盼。我们把教育质量搞上去了,
就是对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实在的回应。反之,如果我们安于现
状、不思进取,就无法向全县人民交代。
第二,这是提升 XX 县域形象和竞争力的“战略工程”。一
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其最亮丽的
“名片”。优质的教育,能够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为本地经济
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如果我们不能在教育质量上实现突破,就可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陷
入被动。我们必须认识到,抓教育质量,就是抓核心竞争力,就
是抓 XX 的未来。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