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XX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防范学生欺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 XX 市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 和防范学生欺凌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一天的时间,深入部分中小学校进行实地调 研,并在这里召开专题工作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指示精神,全 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师德师风建设、学生心 理健康和欺凌防范这三项紧密相连的关键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 审视、深入的剖析和系统的部署。 上午,我走访了 XX 小学和 XX 中学。在 XX 小学,看到孩 子们在木工课堂上专注创作,在“心晴剧场”里释放天性,在阳 光体育活动中挥洒汗水,我深受触动。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通过 体教融合、智慧赋能等方式,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特别是 AI 顾问、情绪识别等现代化手段的探索应用,让我们看到了未 来教育的更多可能性。在 XX 中学心理发展中心,我与我们市心 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们进行了交流,大家围绕“如何精准识别 情绪”“如何引导学生敞开心扉”等现实问题展开热烈研讨,展 现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可以说,这次调研让我 对全市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对我们教育 事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向长期以来辛勤耕耘在教育战线的 全体教职员工、各位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围绕今天的调研主题,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挑战,清醒认识当前我市教育领域面临 的新形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 优先发展战略,全市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围绕“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这一目标,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我们筑牢了“主阵地”。绝大多数教 师能够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爱岗敬业、关 爱学生,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相继出台了《XX 市中 小学(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十八条》等一系列制度文件, 师德考核与承诺践诺机制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 值得信赖的。 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们实现了“新突破”。市委、市政 府高度重视,近年来累计投入 100 余万元,对全市 15 所学校的 心理健康辅导室进行了高标准改建,并对 XX 中学的心理辅导中 心进行了提档升级。我们成功引进了 14 名心理学专业的健康教 师充实队伍,全市教育系统全年开展各类心理咨询服务超过1400 人次。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初步建立,“爱的校园行”等品牌活 动持续开展,为学生心理健康撑起了一片蓝天。 在防范学生欺凌方面,我们守住了“安全线”。各学校不断 强化“平安校园”建设,在校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周边交通 安全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针对学生欺凌问题,各学 校普遍建立了初步的防范和处置机制,校园安全形势总体保持稳 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以一种“时时放心不下”的责 任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挑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 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一是师德师风的“警钟”仍需长鸣。尽管我们的教师队伍整 体是好的,但个别教师的失德失范行为,犹如一粒沙子硌了满口 饭,严重损害了教师群体的整体形象和教育公信力。前段时间我 市发生的一起教师不当言论事件,虽然是孤例,但教训极其深刻, 暴露出我们的日常监督管理还存在盲区,师德教育的入脑入心程 度还不够,对违规行为的“一票否决”震慑力还需进一步强化。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壁垒”亟待打破。硬件设施建起来了, 但软件服务跟上了吗?我们的心理健康教师是“专职专用”还是 “兼职兼用”?专业能力能够满足日益复杂多变的学生心理问题 吗?上午在 XX 中学,老师们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这说明我们 从“普遍筛查”到“精准干预”的路径还不完全通畅,工作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还停留在被动应付,缺乏前瞻性和主动性。特别是 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从学校自然地延伸到家庭,形成真正的教育 合力,是我们必须破解的难题。 三是防范学生欺凌的“边界”尚需明晰。学生间的“玩笑打 闹”与“蓄意欺凌”界限在哪里?教师的“合理惩戒”与“变相 体罚”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依然存在模糊地带,不仅 困扰着一线教师,也影响着事件处置的效率和公信力。同时,“家 校社医警舆”协同机制的建设,在一些地方还停留在纸面和口头, 未能形成信息互通、快速响应、协同处置的闭环工作链条。 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每一个家 庭的幸福安宁,关系到我们这座“XX·XX 城”的城市底色和 未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精准有效的措施, 切实加以解决。 二、系统施策、标本兼治,全力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同志们,师德师风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心理健康教育是 预防学生欺凌的治本之策,防范学生欺凌则是校园安全的底线要 求。这三项工作,看似是三个独立命题,实则互为表里、相互作 用,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必须树立系统思维,一体化推进,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