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域大会暨产投家 12 班开学典礼上的致辞
尊敬的各位政商学界嘉宾、亲爱的产投家 12 班新同学,以及长
期与北清商学院并肩同行的校友同仁们:
大家上午好!
当金秋的晨光穿透云层,洒满北清这座承载着思想积淀与创
新活力的殿堂,我们此刻的相聚,早已超越了一场普通的会议与
开学典礼——我们正站在一个“变局与机遇交织、挑战与希望并
存”的历史坐标上。从全球视野看,世界经济正从“疫情后的缓
慢修复期”艰难迈向“格局重构的深度调整期”,旧的秩序在松
动,新的规则在孕育;从国家发展看,中国正从“十四五”规划
的收官冲刺阶段,稳步转入“下一个五年规划”的谋篇布局阶段,
每一步都牵动着产业发展的脉搏;从商业实践看,我们在座的每
一位企业家、产投人,也正从过去“被动应对不确定性”的焦虑
中走出,转向“主动创造确定性价值”的坚定探索。
今天,我们以“商域大会”为纽带,汇聚全球产业智慧、碰
撞商业前沿思想;以“产投家 12 班开学”为起点,培育新时代
商业新势力、开启产投人才成长新程。这既是北清商学院“扎根
中国大地、链接全球资源、赋能产业升级”使命的延续,更是我
们与在座各位一道,以“大商之道”回应时代命题、以实干担当
扛起产业责任的庄严承诺。首先,我谨代表北清商学院全体师生,
向远道而来的各位政商学界嘉宾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你
们带来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向即将开启北清
学习旅程的产投家 12 班新同学们,致以最热烈的欢迎——恭喜
你们加入这个“以学赋能、以商济世”的生态共同体!
当前的国际形势,正以“快变量”的冲击不断改写“慢趋势”
的轨迹,以“局部动荡”的涟漪持续影响“全局走向”的稳定。
一方面,地缘政治博弈的加剧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与
重组”的双重压力:部分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刻意推
动的技术“脱钩”企图,让原本顺畅的国际分工体系出现裂痕,
不少企业面临“断链”“断供”的风险,也让全球经济复苏的步
伐愈发艰难;另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浪潮,又
在以超出预期的速度“重塑行业规则”——AI 大模型不仅在重
构生产、研发、营销的全流程产业逻辑,更在催生“AI+制造”
“AI+医疗”等全新赛道;绿色能源革命不仅在改写传统能源产
业的竞争格局,更让“光伏”“储能”“氢能”成为全球资本追逐
的热点;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在颠覆人类对健康的认知,更让
“基因治疗”“细胞治疗”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这些“新变
量”看似带来了挑战,实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历
史性机遇。
而中国经济在这样的变局中,所展现出的“压舱石”作用愈
发凸显。今年前三季度,我们看到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据:高技
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 12.8%,其中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
术投资增速超过 30%;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出口额分别同比增长
25.3%、18.7%,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
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已提升至 13.8%,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
要引擎。这些数据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中国企业在“科技自立
自强”“产业转型升级”道路上坚定前行的生动证明,更是我们
产投人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之源。
更值得我们每一位产投人高度关注的是,即将召开的党的十
九届四中全会,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
核心议题。这次会议不仅是对“中国之治”的深化与完善,更将
为广大市场主体释放三大关键红利,这三大红利将直接影响我们
未来五年、十年的产业布局与投资方向:
第一是制度型开放红利。全会将进一步完善市场化、法治化、
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从“边境上开放”向“边境后规则”延伸
——无论是知识产权保护的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地,还
是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的进一步缩减,都将让企业在更公平、更透
明的规则下参与全球竞争,这对我们布局跨境产业合作、引入国
际资本至关重要。
第二是创新生态红利。全会将重点打通“科技—产业—金融”
的循环堵点,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难、产业技术突破慢、金融支
持不精准”的痛点——一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
创新平台,让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更快变成生产线的“产
品”;另一方面,引导金融资源向硬科技、战略新兴产业倾斜,
让真正有技术、有潜力的企业获得资本支持,这正是我们产投人
寻找优质项目的核心方向。
第三是区域协同红利。全会将进一步推动京津冀、长三角、
粤港澳大湾区等重大战略区域的协同发展,打破行政壁垒、优化
资源配置——比如在长三角,芯片设计、制造、封测的产业链将
实现跨省市整合;在粤港澳,港澳的科研优势与珠三角的制造优
势将深度融合,这将帮助我们破解产业“小而散”的困境,找到
产业链整合的新机遇。
而紧随四中全会之后的“下一个五年规划”,更将以“高质
量发展”为总纲,在三个关键领域画出清晰的“施工图”:一是
“新质生产力培育”,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等未
来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
度融合”,推动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释放产业升
级新动能;三是“共同富裕背景下的产业责任”,引导企业在发
展中兼顾就业、环保、公益,让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同频共振。
对我们产投人而言,这不是“选不选”的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
答优的“时代考卷”,更是我们践行“大商之道”的根本“坐标
系”。
各位同仁、同学们,北清商学院深耕商业教育数十载,始终
以“与时代同频、与产业共振”为教育初心,始终相信“真正的
商业领袖,不仅要有‘经略产业’的专业本领,更要有‘胸怀天
下’的格局担当”。回顾今年以来我们的每一次深度交流:春季
企业家峰会上,我们强调“以长期主义对抗短期焦虑”,拒绝赚
“快钱”、炒“概念”,坚守产业深耕的初心;夏季产业论坛上,
我们聚焦“AI 赋能传统产业的痛点突破”,探讨如何让 AI 不是
“空中楼阁”,而是解决工厂效率低、农业产量少、医疗资源不
均的“实用工具”;秋季闭门会上,我们倡导“ESG 如何从合规
要求变为竞争优势”,让环境友好、社会责任、公司治理成为企
业的“加分项”而非“负担”。在这些交流中,我们始终在传递
一个核心理念,那就是“大商之道”的内涵——在明商德,守得
住底线;在济天下,担得起责任;在立基业,行得稳长远。
基于这一理念,我们为产投家 12 班量身打造了“认知-能力
-格局”三位一体的升维培养体系,不求“教大家赚多少钱”,但
求“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