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
系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
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
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开展工作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
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贸促会)坚持以习
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力以赴办好中国国际供应
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助力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
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更加紧密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伙伴关
系。
一、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成果
过去数十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逐渐壮大,链条不断延伸,联结日益紧密,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各方都从中受益。携手构建稳定、安全、畅通的全球产业链供应
链体系,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各方迫切期盼。
从理论逻辑看,优势互补的分工体系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必
然要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是国际分工深化的结果,没有
分工协作,就没有高效生产和产品交换,从而失去经济往来的基
础。马克思指出,协作这种形式是一切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为
目的的社会组合的基础。这充分表明,无论是企业之间还是国家
之间,都需要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利益最大化。高度分散但又紧密
协作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是高效、低成本、大规模生产的基础。
随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整合延展,市场原则成为“指挥棒”,
比较优势担当“定位仪”,各国充分享受分工协作带来的发展红
利。
从历史逻辑看,资源流动畅通是经济高效循环的客观需要。
从古丝绸之路的陆上货物贸易,到大航海时代的海路大规模联通,
再到人类前三次工业革命,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完善,促进
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配置使用,推动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持续
向前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大数
据、物联网等新技术让各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科技创新的
全球化正在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和强大发展动力。世界经
济发展史深刻验证了“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只有建立更
加有序衔接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打破制约知识、技术、
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
节,促进各类资源有序流动、高效配置,才能推动世界经济更加
活跃增长。
从实践逻辑看,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各方的理性选择。
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各国加强互利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发展。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在开放环境中逐步形成的,未来也需要开放
环境才能不断发展。当前,各国经济深度交融,产业高度互嵌,
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众多跨国公司作为
全球相关产业的链主,同大量上下游企业形成共生共赢的产业生
态, 既实现自身长远发展,也有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畅通。近年来,世贸组织、经合组织等聚焦供应链合作举办专
题活动、发布研究报告,中国——中亚、中日韩、东盟——中国
——海合会等区域合作文件提出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产
业链供应链合作等。而个别国家以“去风险”为由干预市场,搞
“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关税壁垒, 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工
具化、武器化、泛安全化,严重损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推高
企业成本,降低经济效率,阻碍了各国共同发展,引发国际社会
一致反对。
二、我国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的坚实支撑
多年来,我国依托完备的产业配套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优
势、持续推进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积极参与和支持经济全球化, 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
和动力源。当前,我国正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
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的最佳应用场景,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在质量、效率
和动力上不断迈上新水平。
展现数字化突破的中国担当。当今世界,数字经济发展速度
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已成为重组全球
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加快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升级发展。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拓展
了贸易边界。2024 年,全球数字服务出口规模比十年前翻了一
番。我国数字化发展蓬勃推进,2024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
值占 GDP 比重为 10%左右,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较上年增长
10.8%,已连续 12 年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我国秉持开放
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数字丝绸之
路”、电子商务合作谅解备忘录,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牵头发起《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全球数据安全倡议》,推
动全球数字产业合作稳步前行,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
发展。贡献智能化发展的中国智慧。当前,全球智能化浪潮风起
云涌,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呈群体性突破之势,并与实体经济深度
融合,已经开始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是推动科技跨
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资源。我国深入
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的
60%,连续 12 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引领带动新兴
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持续增强,2024 年以新产业、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