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局2025年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市教育局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意识形态
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和重要要求,深刻把握新时代意识形态工
作的规律与挑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我市现代
化建设大局,聚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核心使命,持续巩
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
战,切实筑牢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为我市教育高
质量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
动力和良好舆论环境。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构建严密责任落实体系。一是主
体责任高位推动。局党委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全年召开4次专题
党委会、2次全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深入学习领
会上级精神,研判形势,部署重点任务。制定印发《市教育局
党委2025年意识形态工作要点》《我市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责任制实施细则》,明确各级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
成员落实“一岗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
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学校具体落
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制度体系精细健全。修订完善《我市教
育系统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办法》《我市中小学教材选用管理办
法》《我市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
坛管理办法》等核心制度。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任务
清单、负面清单,将责任细化分解到岗、明确到人,确保事事
有人管、层层有人抓、责任无盲区。三是督查考核刚性落地。
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
党建述职评议、巡察监督的重要内容,权重占比显著提升。全
年组织2轮覆盖全市16个区县教育局和局属学校的专项督查,聚
焦责任落实、阵地管理、风险防控等关键环节,发现问题现场
反馈、限期整改,对2家落实不力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
谈,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任用直接挂钩,形成有力震慑
和鲜明导向。
(二)深化理论武装铸魂,筑牢师生思想根基。一是中心组
学习示范引领。严格落实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全年
组织专题学习12次,其中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关于教
育的重要论述等开展深度研讨。编印《我市教育系统理论学习
参阅》,指导全市学校规范开展理论学习。在我市教育信息网
开辟“理论学习大家谈”专栏,刊发优秀心得体会百余篇。二
是学习形式多维创新。依托“学习强国”我市学习平台、干部
网络学院等载体,组织全市教师参与线上专题学习。举办“郑
师说·新思想”理论微课大赛。组织“行走的思政课”活
动,带领师生走进二七纪念塔、黄河博物馆、商都遗址博物院
等本土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场馆,开展沉浸式学习体验。邀请
省市知名专家、党的二十大代表、时代楷模等举办专题报告
会。三是学用转化成效显著。大力推动理论学习成果向育人实
践转化。设立“思政工作研究专项课题”,立项资助,聚焦我
市教育实际开展应用研究。总结推广“理论宣讲+课程思政+社
会实践”三位一体育人模式,遴选市级优秀案例。将理论学习
成效纳入教师职称评聘、骨干教师评选条件,激发教师学深悟
透、融会贯通的主动性。
(三)严管重点阵地关口,确保意识形态领域绝对安全。一
是教学科研内容严审严控。严格执行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学
术活动的政治把关制度。对全市中小学使用的国家、地方课程
教材及校本教材进行全面排查审核,下架、停用不符合要求的
读物12种。对拟举办的各类讲座、论坛、报告会实行“一会一
报一批”制,全年审批备案358场,叫停内容存疑活动5场。建
立外聘专家师资库并实行动态审查。二是课堂教学监管常态长
效。健全市、区(县)、校三级课堂巡查机制,重点巡查思政
课、语文、历史、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局领导带头深入课堂
听课评课。运用“我市教育督导评估平台”进行线上巡课抽
查,覆盖全市85%以上班级。对发现的课堂教学表述不当问题及
时约谈纠正,并纳入师德师风档案。三是教材社团管理规范有
序。全面落实《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规范选用程序,确保
教材体现国家意志。强化学生社团登记备案和年审制度,配备
政治可靠、业务精良的指导教师。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民族
宗教、国际交流等敏感领域的社团活动进行重点指导和前置审
查。全年清理规范名称、宗旨不适宜的社团7个。
(四)健全舆情处置闭环,提升风险防范化解能力。一是监
测预警敏锐高效。升级“我市教育网络舆情监测预警系
统”,接入“郑好办”城市大脑相关数据,实现对全网涉郑教
育领域信息的24小时动态监测。组建由宣传骨干、网评员、信
息技术人员组成的60人专业监测队伍,全年有效捕捉苗头性、
倾向性舆情信息,编发《我市教育舆情快报》48期。二是会商
研判精准深入。建立由宣传、基教、职成教、安全、信访、网
信等部门参与的舆情联合研判机制,每周例会商,重大舆情即
时研判。引入高校智库专家参与,提升分析深度。全年组织专
题研判会,对“中考政策调整”、“校园安全管理”、“双减
成效”等热点议题进行深度分析,预判风险点,制定应对预
案。三是处置化解规范闭环。完善《我市教育系统突发网络舆
情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分级响应流程。坚持线上线下联
动,全年稳妥处置涉及师德师风、招生入学、校园安全等领域
的较大舆情事件18起。建立舆情处置后评估机制,深入剖析根
源,推动出台《我市中小学家校沟通指导意见》等长效机制文
件,实现“处置一件事,解决一类问题”。
(五)深耕思政体系建设,提升铸魂育人整体效能。一是思
政课程守正创新。深入实施“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工
程”,建设市级思政课“金课”。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
建设,成立我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举办
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4场。深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二七精神
等我市本土资源,开发《我市红色印记》《行走黄河》等特色
思政读本和教学案例集。二是实践育人平台拓展。建设命名第
二批“我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涵盖科技创新、传
统文化、国防教育、劳动教育等领域。持续打造“绿城小使
者”、“商都文化小讲解员”等品牌实践活动。与我市博物
馆、我市美术馆等共建“思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