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局 2025 年工作总结
2025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有
力指导下,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
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积极落实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部署,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扎
实开展财源建设、优化支出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强化财政监督,
有力保障了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各项财政工作取得显著
成效。
一、聚焦增收节支,财政运行稳中提质
(一)财政收入量质齐升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和减税降
费政策持续深化带来的挑战,我们坚持依法治税、强化征管,深
入挖掘增收潜力,同时坚决落实各项惠企利民政策,实现财政收
入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XX 亿元,同比增长 6.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 XX 亿元,占一
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 75%,收入结构持续优化;非税收入
完成 XX 亿元,有效盘活国有资源资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
成 XX 亿元,成功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 XX 亿元,为重点项目
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预算执行效率显著提高,全年一般公共预
算支出执行率达到 96.5%,位居全市前列。
(二)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我们始终坚持有保有压、精准施策,
集中财力保障中央、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和基本民生需
求。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 X 亿元,同比增长 5.2%。重点
领域投入持续加大:教育支出 XX 亿元,重点支持基础教育优质
均衡发展和职业教育提质培优;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XX 亿元,
用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稳岗就业政策精准落实;卫
生健康支出 XX 亿元,有力保障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基本医疗
保障需求;农林水支出 XX 亿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发展;城乡社区支出 XX 亿元,助力城
市更新行动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交通运输支出 XX 亿元,支持
综合交通网络完善和乡村公路提档升级;住房保障支出XX亿元,
持续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些投入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
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厉行节约成效显著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大力
压减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全年“三公”经费同比下降
12.5%。严控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等支出,将节省下来的资
金优先用于保障重点领域和民生短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
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对所
有重大政策和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
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推动财
政资金聚力增效。
二、聚焦服务大局,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一)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精准落实国家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
全年累计为市场主体减免税费超 X亿元,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
力。统筹安排各类产业发展资金 XX 亿元,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
项基金,支持*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主导产业转型升
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运用财政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
等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
贷支持力度,全年实现政策性担保贷款投放 XX 亿元,惠及小微
企业及“三农”主体 800 余家。积极争取并高效使用上级专项资
金,成功申报并实施了一批省级、市级重大项目。
(二)支持科技创新与人才引育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年科
学技术支出达到 XX 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到
3.1%。重点支持*产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创平台建设,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XX 万元,实施
“*人才计划”,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
人才来*创新创业。
(三)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安排资金 XX 亿元,深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种业发展、农业
特色产业培育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20 公里,改造农村危房 300 户。落实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镇、*乡等财力薄弱地区的倾斜支持
力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安排资金 2.8 亿元,支持*新
城、*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配套提升,拓展高
质量发展空间。
三、聚焦改革创新,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一)预算管理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统筹衔接。严格落实
“零基预算”理念,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和政
策标准逐项核定预算。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全覆盖,
实现预算编制、执行、核算、决算、报告、政府采购、资产管理
等环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和动态监控。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推进“互联网+政府采购”,提升采购效率和透明度。完善国库集
中支付运行机制,优化支付流程,保障资金支付安全高效。
(二)财政体制改革稳步实施根据中央和省市统一部署,进
一步理顺县乡财政关系,优化县对*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