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XX 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
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全区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
区品质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区环境卫生和
城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正
视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系统部署。
刚才,区农业农村委、区城管委、区文旅局等 8 个单位的负责同
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既总结了成绩,也剖析了问题,更明确
了思路,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推进“三化”工作的责
任感和紧迫感
环境是发展之基,是民生之本。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始终
将城乡环境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投入、常抓不懈。在全区上
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环境卫生
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在乡村整
洁化方面,我们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厕所革
命”、垃圾治理和污水处理为主攻方向,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截
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超过 12.2 万座农村户厕的无害化改造,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100%,彻底告别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如
厕难”问题。我们建成了覆盖全区 949 个行政村的城乡一体化生
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配备了超过 3000 名保洁员队伍,实现了
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和 100%无害化处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我们投资 18.88 亿元实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覆盖了全区
22 个乡镇的 641 个自然村,从源头上解决了农村水环境污染问
题,黑臭水体治理实现全覆盖。一批“干净整洁村”、“美丽宜居
村”脱颖而出,乡村的“面子”和“里子”都得到了极大提升。
在城区秩序化方面,我们坚持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
化管理。通过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等一系列专项
行动,大力整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私搭乱建等城市顽疾,城
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秩序焕然一新。垃圾分类工作扎实推进,
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 100%,市民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
显著提高。我们还注重科技赋能,推动“智慧环卫”建设,提升
了环卫作业的效率和质量,城市形象更加“精致靓丽”。
在景区品质化方面,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功将
昔日的废弃矿山修复为今天的绿水青山,为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生态基础。我们投资超过 20 亿元完善了盘山、长城等核心景
区的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高标准旅游公厕。农家院提升
改造工程深入实施,“明厨亮灶”实现全覆盖,一批特色精品民
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功创建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旅
游业的综合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攀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
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此,我代表区委,向
奋战在环境整治一线的同志们,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这项
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高质量发
展的新要求,对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们的工作仍
然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少数单位和
干部依然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
对“三化”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系统性认识不足,工作时紧
时松,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二是整治标准还不够高。部分
区域的整治工作满足于“扫干净、摆整齐”,在精细化、品质化
上下的功夫不够。乡村地区,柴草乱堆、杂物乱放的“卫生死角”
依然存在;城区范围,流动摊贩“打游击”、车辆乱停“占盲道”
的现象时有反弹;部分景区及周边,环境秩序与一流标准还有差
距,存在影响游客体验的“瑕疵”。三是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些地方在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上探索不深、措施不硬,存在
“运动式”整治的倾向,导致问题反复出现,“治乱循环”的怪
圈未能彻底打破。四是群众参与还不够广泛。宣传引导的深度和
广度有待加强,群众“主人翁”意识尚未完全激发,“政府干、
群众看”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是我们前进
道路上的“拦路虎”,必须高度重视,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统一思想、锚定目标,深刻把握推进“三化”工作的核
心要义和战略方向
推动“乡村整洁化、城区秩序化、景区品质化”,不是一个
空洞的口号,而是区委、区政府立足我区发展实际、着眼长远未
来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既是厚植我区生态优势的核心抓
手,也是回应群众期盼、提升民生福祉的必然要求,更是检验我
们治理能力和干部作风的重要标尺。全区上下必须把思想和行动
统一到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领会“三化”工作的丰富内涵
和战略意义。
第一,深刻认识到,“三化”工作是必须扛起的政治责任。
优美的生态环境是 XX 区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核心的竞争力。抓好
“三化”工作,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
具体行动,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严肃
的政治任务来抓,以环境品质的持续提升,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
满意的答卷。
第二,深刻认识到,“三化”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
之路。环境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一个干净、有序、秀美的城
乡环境,是吸引人才、资本和项目的重要“软实力”。乡村整洁,
才能留住乡愁、吸引游客,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城区有序,才
能提升城市品位、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区域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
力。景区提质,才能满足游客多元化、高层次的需求,将生态优
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优势。我们必须将“三化”工作融入经
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高品质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第三,深刻认识到,“三化”工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的民心工程。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人
民群众对优美环境的期盼,已经从过去的“盼温饱”转变为现在
的“盼环保”,从“求生存”转变为“求生态”。“三化”工作直
面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解决的是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
现实的利益问题。这项工作抓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
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人民群众在环境变化中看到成效、得
到实惠。
具体来说,我们要追求的“三化”目标,是有其深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