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度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度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艺术家朋友们,同志们: 时序更替,华章日新。在春潮涌动、万象更新的时节,我们齐聚一堂,召 开2025年度全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议。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 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全省、全 市文联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文艺发展形势,部 署安排2025年重点任务,团结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艺术初心、勇担时代 使命,以精品力作赋能县域文化繁荣,以文化软实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我县文艺事业守正创新、硕果盈枝的一年。在县委、 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文联的精心指导下,县文联团结带领各文艺家协会、 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以载道、艺以弘德”为己任,在时代浪潮中捕捉创作灵 感,在乡土大地中汲取文化养分,交出了一份兼具思想厚度、艺术精度与情感 温度的“文艺答卷”。一年来,我们收获了“三个显著提升”:一是主题创作质量 显著提升,12件作品获省级以上文艺奖项,3件作品入选全国性展览展演;二 是文艺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古镇文脉”“水乡墨韵”等活动成为区域性文化名 片;三是文艺惠民实效显著提升,开展“文艺轻骑兵”下乡活动46场,惠及群众8万 余人次。这些成绩的取得,凝结着全体文艺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也离不开县 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厚爱。在此,我代表县文联,向辛勤耕 耘在文艺战线上的各位艺术家朋友和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回望耕耘路,2024年文艺事业在守正创新中绽放芳华 2024年,我们始终锚定“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 明德”的目标,在创作实践中坚守正道,在传承发展中开拓创 新,推动全县文艺事业呈现“多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以主题创作立心铸魂,让文艺作品彰显时代风骨。紧扣时代脉搏,聚 焦重大节点,组织开展“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系列创作活动,引导文艺工作 者用笔墨光影定格时代变迁。在红色题材创作中,县作协组织骨干作家深入革命 老区采风,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烽火中的*》,生动再现我县革命先辈的奋斗历 程,该书入选省“红色文艺精品库”;县美协、书协联合举办“红色印记”书画展,展 出作品120幅,其中《破晓》《薪火相传》等15幅作品被市博物馆收藏。在乡村振 兴题材创作中,启动“乡村振兴百幅画卷”工程,组织美术家深入20个特色村落写 生,创作水彩画《稻浪里的歌》、油画《民宿新貌》等作品,举办专题展览3场,让 乡村之美通过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在生态保护题材创作中,县摄协开展“绿水青山 看*”摄影大赛,征集作品2300余幅,精选100幅优秀作品编纂成册,其中《运河晨 雾》获全国生态摄影大赛铜奖,生动诠释了我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实践成效。 (二)以品牌活动聚气凝心,让文艺舞台展现县域魅力。坚持“品牌化运作、 特色化发展”,打造了一批具有辨识度和影响力的文艺活动品牌。一是“古镇文 脉”系列活动持续深耕,举办“古镇诗词大会”,吸引周边3市8县的200余名诗词爱 好者参赛,评选优秀诗词作品50首,编纂《古镇诗钞》;开展“非遗进古镇”展 演,组织剪纸、竹编、评弹等12项非遗项目集中展示,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授 课,让千年文脉在活态传承中焕发生机。二是“水乡墨韵”书画交流活动不断升 级,承办“长三角水乡书画邀请展”,汇聚沪苏浙皖四地100位书画名家作品,开 展笔会交流4场,推动县域文艺与长三角地区深度融合;举办“中青年书法篆刻 展”,发现培养青年书法人才26名,其中3人加入省书协。三是“百姓戏台”惠民活 动深入人心,组织戏曲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组建“文艺轻骑兵”队伍,深入乡镇、 社区、校园开展“戏曲进校园”“音乐会下乡”等活动,全年演出46场,其中新编越 剧《状元桥的故事》巡演12场,用本土题材讲述百姓故事,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三)以人才培育固本强基,让文艺队伍焕发新生活力。坚持“引育并举、 梯次培养”,着力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文艺人才队伍。一是健全人才培养体 系,实施“青年文艺人才孵化计划”,选拔30名青年文艺骨干作为重点培养对 象,聘请7名省市名家担任导师,开展“一对一”辅导;举办文学创作、摄影摄 像、舞蹈编排等培训班12期,培训文艺爱好者800余人次。二是搭建人才成长 平台,设立“青年文艺创作基金”,资助15个青年创作项目,其中青年作家李*的 短篇小说集《河埠头的时光》由省文艺出版社出版,获市文学奖新人奖;组织 文艺工作者参加省级以上培训、展演活动32人次,其中舞蹈家协会的《水乡伞 舞》参加全国民间舞蹈展演,获得专家高度评价。三是加强文艺阵地建设,升 级县文联创作基地,新增书法、美术、摄影等专业工作室6个;在乡镇(街 道)设立“文艺之家”18个,为基层文艺工作者提供创作交流平台,全年吸纳新会 员120名,全县文艺工作者总数达1800余人,形成“老中青”梯次衔接的人才格局。 (四)以惠民服务扎根基层,让文艺温暖浸润百姓心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的创作导向,推动文艺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一是开展“结对帮扶”文艺 惠民,组织各文艺家协会与20个行政村、10所中小学结对,开展“书法进课堂”“摄影 进乡村”等定向服务,为乡村学校捐赠书画教材300套,为村民免费拍摄全家福2000余 张。二是关注特殊群体需求,走进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文艺送温暖”活动,为 老人表演戏曲、赠送书画作品,为特殊儿童开设手工、绘画兴趣班,用文艺的温度 传递社会关爱。三是助力乡村文化建设,指导15个村打造“文化墙”“诗词长廊”,创作 接地气、有温度的壁画作品300余幅;协助乡镇举办“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乡 村春晚”等活动,培养农村文艺骨干150名,让农民群众从“文艺观众”变为“文艺主角”。 二、正视新挑战,在时代变革中明晰文艺发展的坐标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县文艺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短 板和挑战,与新时代文艺工作的要求、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仍 有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精品创作“高峰”不足,虽然作品数量逐年增加,但 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扛鼎之作不多,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力的 作品较少;二是人才队伍“梯队”不优,青年文艺人才成长周期较长,部分门类如 编剧、曲艺等人才存在断层,名家大师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资源整 合“效能”不高,文艺资源分散在各协会、各领域,与文旅、教育、科技等领域的 融合不够深入,未能形成“1+1>2”的聚合效应;四是传播推广“渠道”不宽,传统传 播方式为主,新媒体运用不够充分,优秀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影响力有待提升。 同时,我们更要看到,当前文艺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机遇期。从政策导向 看,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省 委、市委相继出台繁荣发展文艺事业的实施意见,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从县 域实际看,我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千年古镇、运河文化、非遗技艺等丰富 的文化资源,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等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鲜活素材;从群众需 求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高品质文艺作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为文艺事 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责任同在。全县文艺工作者必须 坚定信心、正视不足,找准坐标、精准发力,在时代变革中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 三、奋进新征程,2025年文艺工作的重点任务与实践路径 202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 建设“文化强县”的攻坚之年。全县文艺工作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 指引,围绕“一条主线、五大任务”,即围绕“铸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