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
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凸显了
法治建设事关根本的战略地位,又明确了法治建设服务保障党
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战略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描绘了法治中
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充分
调动全社会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以习
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
善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在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
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根
基,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深刻认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战略意
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全
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集中体现中国人民意
志和社会主义属性的法治诸要素、结构、功能、过程内在协调
统一的有机综合体,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
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
法治思想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今天,摆在
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
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
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
定的,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体现和具体实践。新征程
上,必须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彰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从法治上为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供制度化方案,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更加广阔的光明前景。比如,在解决环境保护问题上,我国
制定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生态环境
法律法规,生态环境法治体系逐步完善,为守护绿水青山提供
了重要法治力量。
(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的重点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
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
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
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
家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
命。新征程上,必须紧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这个总抓手,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
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努力建设更高水
平的法治中国。比如,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我们推
动修订了公司法、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和计
量、标准等领域一批行政法规,通过完善法治体系,进一步明
确政府权力边界,规范政府行为,提高行政效率,优化了营商
环境。
(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人类
文明的重要成果之一,法治的精髓和要旨对于各国国家治理和
社会治理具有普遍意义”,深刻阐释了法治对于现代化的重大
意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
家,既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
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征
程上,必须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
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思维、法治
的程序、法治的方式开展各项工作,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
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
险,以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比如,紧
扣高质量发展需求,我们颁布实施了包括民营经济促进法、粮
食安全保障法、能源法等在内的一批重要法律法规,为向
着“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跃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之间的辩证关系
回顾4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改革与法治如同车之
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破浪前行。
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深刻把
握两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
善法治,实现改革与法治同步推进、同频共振,不断破解改革
新难题、开创法治新局面。
(一)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保障。新时代
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
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和党内法规体系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取
得突破性进展、历史性成就,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法治
支撑。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基本遵循,明确改革
的方向和边界,减少和避免改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改革
始终在正确轨道上行进,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序进行。
同时,全面依法治国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营造了稳定、公
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保护各类市场
主体合法权益,凝聚社会共识,降低改革成本,使广大人民群
众从改革中受益,从而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是治国理政方式中最基本、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可以规范
和约束政府权力的运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市场经济
所需的法治环境,设定基本原则和底线。例如,在推进国有企
业改革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国资国企
坚持以法治思维行权履职、依法监管,有效保障了其在高质量
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
(二)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向纵深发展。实践发
展永无止境,立法修法也要与时俱进。新时代以来,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也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
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来破解。特别是在增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体系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上,要通过实施一系
列精准管用的改革举措,深入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解决立法、
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革不合时
宜的法律法规,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趋完善。例
如,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及时出台了电子商务法、
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了
一批不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与政策规定,进一步规范
了互联网经济秩序,保障了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相辅相成。改革决策和
立法决策相互衔接,都在不断接受着实践的检验,推进法治中
国目标的实现。《中共中央关于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