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 部分和东方主战场,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 动的大决战。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 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 5000 多 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 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在新征程 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 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坚定不移维 护世界和平,万众一心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具有 重大现实意义。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 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激励中 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内 核。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为己 任,不分阶级、不分党派、不分地域、不分男女老幼,团结 一心、共赴国难,展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正 面战场的浴血奋战,还是敌后战场的艰苦斗争,无论是军人 的奋勇杀敌,还是民众的全力支持,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 动体现。从东北抗联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原中啃食树皮抗击日 寇,到上海市民自发组织担架队奔赴淞沪战场;从海外华侨 节衣缩食为祖国捐赠飞机坦克,到西南联大师生徒步穿越三 千里山河坚持教育救国,这种爱国情怀如同一束光,照亮了 中华大地每一个角落。正是无数普通人将个人命运与民族存 亡紧紧相连,才凝聚成了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灵 魂。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和血腥屠杀,中国人民毫不 畏惧、绝不屈服,以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捍卫民族的 尊严。当日军以“降者不杀”为诱饵劝降时,南京保卫战中 负伤的士兵用最后一颗子弹自尽殉国;当面对叛徒汉奸威逼 利诱时,爱国记者用纸笔作武器揭露侵略者的谎言;当毒气 弹在阵地上蔓延时,川军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 这种气节不仅体现在战场上的宁死不屈,也显现在文化战线 的不懈坚守——故宫文物南迁途中,工作人员宁肯饿死也不 丢失一件国宝,学者在防空洞里坚持撰写《中国通史》,用 文明的火种对抗野蛮的侵略。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伟大抗战精神的精 髓。中国人民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没有丝毫退缩, 而是以顽强的斗志和英勇的战斗,给予侵略者沉重打击。台 儿庄战役中,中国士兵抱着炸药包冲向日军坦克,用血肉之 躯撕开敌人防线;武汉空战中,年轻的飞行员驾驶老旧战机 与敌机相撞,上演“空中拼刺刀”的壮举;地道战、地雷战、 铁道游击战等战法层出不穷,让日军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 海。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将士用缴获的“三八大盖”对 抗日军精锐,凭近身白刃战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衡阳保卫战中,守军以孤军之力阻挡日军进攻 47 天,用步 枪手榴弹击退敌军飞机大炮的狂轰滥炸,书写了一寸山河一 寸血的悲壮史诗。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伟大抗战精神的源 泉。尽管抗日战争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始终 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始终保持坚定的胜利信念,在困境 中顽强拼搏,在挫折中不断奋起。延安大生产运动中,战士 们开荒种地、纺线织布,将“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变成 “陕北好江南”;西南后方的工厂里,工人们在敌机轰炸下 坚持生产,用手工机床造出枪支弹药;沦陷区的学生秘密组 织“读书会”,在日军刺刀下传递进步书刊。这种信念让中 国军民在南京大屠杀的废墟上重建抵抗力量,在长沙会战的 焦土上再度集结,最终以 14 年的坚韧抗争,迎来了日本投 降的胜利曙光,让正义的旗帜在东方高高飘扬。 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伟大抗战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从历史维度看,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文明历经磨难而不倒的 精神密码;从现实维度看,其是我们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 局”、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精神利器。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的征程中,需要将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种融入民族复兴 的伟大实践,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情感共识、精神动力和行 动自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凝聚起“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 进力量。 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伟大抗战精神所蕴含 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团结奋斗精神,正是这种凝聚力的源头活 水。在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打破了阶级、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