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宜居城市建设着力点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
市”,强调“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牢牢兜住民生底线”。现代化人民城市是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的载体与依托,生活性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一定意义上决
定了城市对人口及产业的吸引力,是反映城市宜居度、竞争
力与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当前,要聚焦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兜住民生底线等目标,在城市发展中精准把握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的重点领域和着力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
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
生活性服务业是指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的服务活动,
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出于面对面服务的需要,生活
性服务业的布局较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口消费需求的分布,城
市是生活性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一座活力十足的现代化都
市,必然有着蓬勃发展的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活性服
务业,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内在要求,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不只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
代化。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需着眼于满足人的美好生活需
求,让百姓在城市里生活得更加便利舒适,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更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们对生活质量
的追求和享受型消费的需求明显增加,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多体现为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保健、旅游度假等
服务消费需求。城市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必须从更好满
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以保障和改善民
生为重点,持续优化生活性服务业供给能力,不断提升人民
的生活品质。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也是新
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目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
的增加,居民对多样化服务的需求不断提升,人口向城市的
集聚也引发了大量对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为服务业实现规
模经济提供了市场土壤。生活性服务业具有就业包容度高的
显著特点,不仅为农业转移人口等提供了大量的基础岗位,
也为大学生兼职、灵活就业者创造了丰富的机会,是广大劳
动者就业的主要渠道。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扩大
城市就业“蓄水池”的容量,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而随着服务业同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生活性服务业愈发呈
现出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生活性服务业新业
态、新模式、新场景的不断涌现也将改变城市的投资和就业
结构,从而在为不同技能、经验、学历的劳动者提供广泛的
就业机会的同时,助力城市构建就业友好型的发展方式,促
进社会公平与机会均等。
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已成为
提升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手段。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
生活性服务业的本地化特征。我国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
扩张阶段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城市生活性服务业
的供给能力、类别多寡和便利化程度,成为影响劳动力特别
是年轻群体居住决策的主要因素。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不仅是提高城市便利性和舒适度、提升本地劳动者福利的重
要途径,也是城市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着力点。
还要看到,在城市更新与发展中,不仅要保护物质文化
遗产,更需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城市独特历史文脉的传
承,这也是塑造城市灵魂、避免千城一面的关键所在。在我
国的 690 多座城市中,生活性服务业特色多种多样、文脉芳
华各美其美,文化旅游、休闲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