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传承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至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 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以下简称“东北抗联”) 历经 14 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形成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战争中表 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 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望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先后派出童长荣、周保中、 赵尚志、冯仲云、杨靖宇等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各地创建党 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反日游击队等抗日武装。中国共产党及 其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力量,勇敢地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线。 1936 年 2 月起,东北人民革命军陆续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驰骋于白山黑水之间。 东北抗日战场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起 始地,不仅开始时间最早,而且抵抗时间最长,斗争环境极 为艰苦。九一八事变前,关东军所属师团及独立守备队总兵 力约 1 万人。事变后,日军不断增援关东军,至 1934 年底, 独立守备队已扩充至 36 个大队。为彻底断绝东北抗联的一 切物资来源,关东军实施“治安肃正三年计划”。据伪满治 安部编写的材料记载,1934 年至 1939 年,日伪当局在抗日 武装活跃的间岛、奉天、安东、滨江、三江等地区,强制建 立“集团部落”13451 个,导致东北 500 万民众被迫迁移。 日伪军、警察、宪兵、特务协同,对东北抗联进行了残酷镇 压,发动了“东边道独立大讨伐”“三江地区大讨伐”“野副 大讨伐”等规模较大的军事行动。1938 年,日本在中国东北 驻军 7 个师团,至 1939 年,关东军作战部队及后勤保障部 队总兵力已经超过 50 万人。东北抗联将士在冰天雪地、饥 寒交迫中勇敢地同装备先进的侵略者殊死搏斗,用自己的生 命诠释了“以一当十”的战斗精神。 东北抗联经历难以想象的生存困境。由于日伪当局的残 酷政策,抗联将士经常陷入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境地。1938 年底,时任抗联第六军政治部主任李兆麟在致北满临时省委 的信中写道:“无钱、无粮、无干部,过了 4 个月残酷斗争 生活……”1939 年,抗联第三路军总政治委员冯仲云在给上 级的报告中,列举了“替代食物清单”,其中,马皮、松子、 草根等都被列为“稀缺且无法满足需求之口粮”。多年后, 抗联将领王明贵回忆起战友,仍然满眼含泪地讲道:“他们 衣着褴褛,棉衣全部被树枝刮得破烂不堪,露出了棉花;没 有棉衣的战士,身上披着破棉被、麻袋片或口袋布。没有棉 鞋,有的人脚上包着马皮;没有帽子,有的人头上缠着好几 层布。”1940 年,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在给中国共 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报告中指出:“无比狡猾的敌 人……对我军实行破坏离间政策,在报纸上发表疯狂且充满 欺骗的舆论……又确立经济封锁、保甲集团部落政策,导致 我军经济政策恶化。”日伪一系列的残酷政策使抗联部队严 重减员。 东北抗联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 周保中曾在日记中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 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 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夏季则蚊虫肆虐,沼泽行军导致 双腿溃烂。无论寒冬酷暑,抗联将士们只能露宿野外,“天 大的房子,地大的炕”“篝火露营雪筑墙”。“火烤胸前暖, 风吹背后寒”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支撑着抗联将士在零下 40 摄氏度的极寒中坚持战斗,许多战士因冻伤失去手脚甚至 生命。他们在绝境中挑战人类生存极限,始终践行着“一息 尚存、誓死抗日”的崇高追求,用血肉之躯铸就不朽丰碑。 他们的牺牲与坚持,是中华民族不可征服的有力历史明证。 彰显东北抗联的历史地位 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联,在 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沉重打击了日伪殖民 统治。以伪三江省和伪牡丹江省为例,仅 1937—1938 年的 11 个月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集团部落”斗争就达 79 次。日军感叹:“大多数的民众尚没有与匪贼完全分开,如 果从精神影响来说,假定匪军有三万,其精神上的匪军之友 军,尚不知有几倍或几十倍。”为此,日本不得不将大量财 力、物力投入东北战场。据《昭和经济史》统计,日本军费 总额在 1931 年至 1936 年间膨胀了 2.4 倍,军费在日本国家 财政中所占的比例从 1930 年的 29%增加到 1936 年的 45.8%。 据日本陆军省和关东军参谋部统计,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 变的 6 年间,关东军伤亡总数达 17.82 万人。日本侵略者被 迫出动大批兵力“讨伐”东北抗日武装,延缓了日本发动全 面侵华战争的进程。 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开展的游击战争融入全民族抗战 的洪流,成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平洋战争爆发 时,日本陆军在中国东北仍有 13 个师团,东北战场牵制的 日军兵力占其总兵力的 25%。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 的战略问题》中指出:“那里的游击队多打死一个敌兵,多 消耗一个敌弹,多钳制一个敌兵使之不能入关南下,就算对 整个抗战增加了一分力量。”1937 年日本《朝日时局读本》 记载,1931—1932 年“满洲事变费”为 1.48 亿日元,1936 年为 1.98 亿日元,1937 年陡增至 2.85 亿日元。据 1940 年 《时事类编》特刊第 48、49 期合刊记载,日伪当局“不得 不保持二亿七千万元的满洲治安费,不得不保持二三十万的 镇压兵力”。东北人民以巨大牺牲和代价,为全民族抗战胜 利作出重要贡献。 东北抗联牵制了大批日军,不仅干扰了日军“北进”, 也延迟了日军“南进”。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