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原创性贡献与实践伟力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原创性贡献与 实践伟力 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在 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 6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从进一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战略 高度创造性提出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揭示出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精髓,丰富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全社会协同推进中 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这一原创性理念中的“共建”二字饱含深邃的理论意蕴、 放射出耀眼的思想光芒。中华民族共同体既需要汉族和少数 民族共同建设,也需要民族地区和非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 东中西部地区共同建设;既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共同建设, 也需要社会各界、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共建中华民族 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 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的时代号召,是对我们党拓展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远见卓识的彰显,是对我们党推进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历史经验与智慧的思想凝结和升华。 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马克思主义强调,民族作为共同体的重要形式,是历史 的现象,要到共产主义社会才会消亡;有民族存在,就会产 生民族问题,就需要解决民族问题。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 家,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后,面对不同时期的民族问题, 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 确道路。可以说,这条正确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就是党领 导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过程。这条道路是各 族人民共同探索出来的,需要各族人民共同坚持与维护。党 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持续推进民族 领域的“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以引导各族人 民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为总纲,不断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构 建基础理论、完善制度设计,以夯实各族人民共建中华民族 共同体的思想、理论和制度为基础拓展这条正确道路。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不断取得新突破。当今 世界有 2500 多个民族,分布在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 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 数都是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解决民族问题的任务。历史和 现实告诉我们:解决民族问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 关键要找到符合本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 题的正确道路,不需要其他任何人对我们指手画脚、充当 ‘教师爷’。”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首次用“八个坚持”科学提炼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 道路的内涵,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重大突破。 党探索解决民族问题与开展民族工作的实践不断发展,党的 民族理论创新随之不断深化。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 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系统总结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尤其 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提出“九个 坚持”。在 2021 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 总结党的百年民族工作的成功经验,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 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高度,进一步提出以“十二个必 须”为基本内容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从 “八个坚持”到“九个坚持”,再到“十二个必须”,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不断实现新的重大突破。 科学揭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本质。科 学有效地解决民族问题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我们党在探索解 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根脉”,既超越中国传统的民族事务治理的局限, 又摆脱西方国家民族事务治理的困境,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 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之所以正确,本质在于 党始终将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 底层逻辑,在于这条道路始终“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 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 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 共同当家做主人”;始终“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 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 的命运共同体”。这条道路之所以被各族人民共同维护,说 到底在于维护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性、统一性与中华民族的根 本利益、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凡将立国,制度 不可不察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 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 路的重要制度保障。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 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问题是发展变化的,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要持续发挥应有作用,必须在坚持的基础上适应民 族问题的变化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民族工作的 新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支 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在新时代坚持和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要使其围 绕动员各民族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 力,以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为着力点,切实做到统一与自治 相结合、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 完善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 民族是人类最具生命力的组合形式之一,民族意识则是 民族的核心要素。以无产阶级革命原则、社会主义原则推动 各民族构建多民族共同体,是无产阶级政党解决民族问题的 必然途径。然而,在一些马克思主义政党及其领导的社会主 义建设史上,多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基本上是空白的,实践 是失败的,其以苏联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从遵义会议开始逐 步摆脱苏联民族理论政策的影响,得以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 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鲜明地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 族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我们党关于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 大发展,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的形成, 科学回答了统一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有效增强各民 族凝聚力、有效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最大限度团结各族人民 建设现代化的问题。 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以“整体论”与“部分论”、 “全局论”与“重点论”的辩证统一丰富了我们党关于中华 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 推动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中华民 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1 万年的文化史、5000 多年的文明 史。在时间长河里,中华民族从多元凝聚为一体、从历史走 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