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磅礴力量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党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 四中全会精神,凝聚奋力推进中 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的磅礴力量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 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 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 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是未来五年国家发展的顶层 设计,更是我们乘势而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纲领。我市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立足“两个 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紧密结合我市在全省乃至全国发 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锚定“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 的承转节点,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我市篇章奠定坚实基础。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 同志们交流学习体会。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核心要义,把握我市发展的历史方位 与时代使命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既有对“十 四五”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有对“十五五”形势的科学判 断,更有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擘画。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核心要 义,将其转化为谋划我市发展的“指南针”和“路线图”。 (一)从“十四五”辉煌成就中坚定发展自信,汲取奋进力 量。“十四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 全国人民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市 作为资源型地区转型的“试验田”,在这一进程中同样交出了 亮眼答卷。经济转型步伐加快,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城市功能持续提升,“一主三副六组 团”城市框架全面拉开;生态环境显著改善,“锦绣我市 城”盛景逐步重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这些成就的取得,根 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 党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也为我们谋划“十五五”发展注入 了强大信心。 (二)从“十五五”形势判断中找准我市发展定位,把握战 略机遇。全会指出,“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 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对我市而言,这一判断 既是“压力测试”,更是“转型契机”。从机遇看。国家推动 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战略叠 加,我市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京津冀协同发 展“后花园”,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全省“一群两区三圈”城 乡区域发展新布局深入推进,我市“一主”辐射作用亟待强 化;新能源、新材料、大数据等产业赛道加速重构,为我市培 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空间。从挑战看。资源型经济转型任 务仍未完成,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支撑不足;城市能 级与省会地位不相匹配,科技创新能力、高端人才储备、营商 环境等仍有短板;生态环境保护压力较大,汾河流域治理、大 气污染防治等需持续深化。面对“危”与“机”,我们必须保 持战略定力,以“转型蹚新路”的闯劲,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 现我市担当。 (三)从“十五五”战略部署中明确我市发展方向,锚定目 标任务。《建议》明确了“六个坚持”原则和七方面主要目 标,为我们制定了“任务书”。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要聚 焦“四个关键词”。一是“高质量”,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 首要任务,推动产业体系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 型;二是“现代化”,以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提升 城市功能品质和治理效能;三是“可持续”,统筹生态保护与 经济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我市;四是“共富 裕”,聚焦“一老一小”、就业增收等民生痛点,让发展成果 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具体到目标设定,我们初步考虑。 到2027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大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 值占比达到30%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 良天数比例稳定在75%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 增速,努力实现在资源型经济转型上走在全国前列、在黄河流 域生态保护上走在中游前列、在中部地区省会城市竞争中走在 前列、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全省前列。 二、锚定“十五五”目标任务,谱写我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关键要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 结合我市实际,我们将重点实施“八大战略”,推动“十五 五”时期转型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 (一)实施“产业焕新”战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 老工业基地,我市的转型核心在产业,出路也在产业。我们将 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布局”,推动产 业结构“脱胎换骨”。一是做强做优能源产业。推进煤炭绿色 智能开采,支持太重、晋能控股等企业发展煤矿智能化装 备,打造全国煤炭绿色低碳利用示范基地;加快光伏、风电、 储能项目建设,推动阳曲、娄烦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落 地,到2027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18%。二是培育壮大新 兴产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新材 料、大数据,力争2027年新兴产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三是推 动服务业提质升级。依托晋祠、双塔、太山等文旅资源,打 造“唐风晋韵·锦绣我市”文旅品牌,推动钟楼街、中正天街 等特色商业街区迭代升级;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推动生 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激活转型内生动力。全会强 调“科技自立自强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我市将以创新生态 建设为抓手,破解“创新孤岛”难题。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 地位。实施“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对企业研 发投入给予最高10%的补贴;支持太重、太钢等企业建设国家级 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力争“十五五”期间新增省级以 上创新平台50个。二是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区域重点高 校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产业学院”,围绕煤机装备、 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建设我市科技创新 城,引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 破1500家。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实施“并州人才行动计 划”,对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安家补贴;建设“人 才公寓”2万套,解决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后顾之忧;推 行“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三权’改革”,让科研人员“名利双 收”。 (三)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围 绕“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定位,我们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 市建设,让“锦绣我市城”更有颜值、更有温度。一是优化城 市空间布局。加快“南移西进、北展东扩”,推动小店—晋源 一体化发展,打造汾东科创走廊;推进太忻一体化经济区我市 片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产业,打造“北部 增长极”。二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开工建设地铁3号线、4号 线,推进我市铁路枢纽货运北环线、西北二环高速等工程,构 建“半小时通勤圈”;实施城市内涝治理、老旧管网改造工 程,新建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