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司廉政党课:坚守纪律底线筑牢作风
防线,做清廉务实有为的新时代国企奋斗者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来到市市政公司,与大家一起交流党风廉政建
设这个重要课题。当前,全党正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国
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必
须在这一重大政治任务中走在前列、作出表率。市市政公司党
委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专题廉政党课,非常及时,也很有必
要。下面,我围绕“坚守纪律底线作风红线,做清廉务实有为
的国企党员干部员工”这个主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些认识和体
会。
一、深刻认识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的重要性,以更高站位把稳
政治方向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作风过硬是党的事业
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对国有企业而言,纪律作风问题
绝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关乎企业兴衰成败、关乎党执政兴国的
根本性大问题。
首先,这是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必然要
求。国有企业的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首要职责是政治责任。
我们的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关系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关
系到党的执政根基是否稳固。一些企业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
问题,根源就在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这根弦绷得不紧,对党中
央的决策部署阳奉阴违、自行其是。有的企业在落实国家产业
政策时打折扣、搞变通,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企业在重大
投资决策中不讲政治、不顾大局,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这
些行为的本质,就是对党不忠诚不老实,就是对“两个确
立”的动摇,就是对“两个维护”的背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
到,国有企业没有特殊性,在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上必须标
准更高、要求更严。
其次,这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当前,市市政
公司正处于提质增效、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三项制度改革、
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
铁的纪律作保证,越需要好的作风作支撑。历史经验反复证
明,什么时候纪律严明、作风扎实,企业发展就顺风顺水;什
么时候纪律松弛、作风漂浮,发展就会受阻受挫。一些企业在
项目招投标、物资采购、工程分包等环节管理混乱,导致成本
失控、效益流失,背后往往都潜藏着纪律作风问题。有的干部
在重点项目推进中遇到矛盾绕道走、碰见困难往后退,导致大
好机遇白白错失;有的管理人员在合作方围猎下丧失原则,违
规操作,给企业埋下重大风险隐患。这些教训警示我们:纪律
作风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就是凝聚力。
再次,这是保护干部员工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严管就是厚
爱,监督就是保护。许多案例表明,党员干部滑向违纪违法深
渊,往往是从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开始的,从作风上的小毛病
演变成大问题。有的干部起初只是接受一点小礼品、参加一些
不当宴请,认为人之常情无伤大雅,但久而久之就放松了警
惕,最终越陷越深无法自拔。组织上加强纪律作风建设,看似
约束多了、要求严了,实则是对大家最大的关心和爱护。这既
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干部员工本人负责,更是对干部员工的
家庭负责。我们宁可听到大家现在对严格要求有抱怨,也不愿
看到明天因违纪违法而流泪后悔。
二、清醒把握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复杂性,以更准研判保
持政治警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
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历史
性、开创性成就。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
严峻复杂,国有企业绝非净土,必须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
着,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
从全国层面看,腐败和反腐败较量还在激烈进行,并呈现出
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一些腐败分子手段更加隐蔽,从赤裸裸
的权钱交易转向“期权腐败”“影子腐败”,通过亲属经商、
与企业主结成利益同盟等方式变相敛财。有的腐败问题与金
融、资本、资源等要素交织,涉及金额巨大,危害后果严重。
这些新情况新特点,给我们的监督执纪工作带来更大挑战。
从国资国企领域看,我们面临的形势同样不容乐观。近年
来,国资系统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暴露出的问题触目惊
心。有的企业领导人员在企业改制重组、投资并购、产权转让
等环节大搞利益输送,化公为私、损公肥私;有的利用职务便
利,在工程项目建设、物资采购中收取巨额回扣,吃里扒
外;有的违规决策,盲目投资,造成国有资产重大损失后一走
了之。这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严重损害了国
资国企形象,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从我们身边情况看,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隐患。有的干
部认为国企干部身份特殊,纪法标准可以松一点,在廉洁自律
上要求可以低一点,这种认识极其错误。有的干部对反腐败斗
争的严峻性认识不足,存在看客心态,认为腐败离自己很
远,把别人的案件当故事听,未能真正入脑入心。有的单
位“两个责任”落实不到位,党委主体责任压得不实,纪委监
督责任落得不够,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抓早抓小不够,日常监
督偏松偏软。有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制度笼子扎得不紧,存在
管控漏洞,给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留下可乘之机。这些现象都
说明,反腐败斗争在国有企业同样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
性,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绝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
情绪。
三、充分认识国有企业守纪律讲规矩的必要性,以更严标准
锤炼政治品格
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这
根弦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当前,国企党员干部在守纪
律讲规矩方面,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是把握好公与私的关系。国企干部手中掌握着国有资产的
经营管理权,这种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
忧、为国尽责、为民服务,绝不能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从近
年来查处的案件看,出问题往往就在公私不分、以权谋私
上。*市原*集团副总经理张某,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属承揽工程
提供帮助,将本应公开招标的项目违规指定给家族企业,从中
获取巨额利益,最终因受贿罪、为亲友非法牟利罪被判处有期
徒刑十二年。这个案例警示我们,公权姓公不姓私,任何时候
都不能混淆公私界限,否则必将受到纪法严惩。
二是把握好情与法的关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但情与法
之间必须守住底线,不能因私情而废公义。有的干部在人情世
故面前丧失原则,对老同事、老部下、亲朋好友的请托有求必
应,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违规审批资金;有的把市场规则与江
湖义气混为一谈,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最终
被“朋友”拖下水。*省*公司原党委书记李某,在任期间与多
名企业老板交往过密,为他们承揽项目大开绿灯,收受所
谓“感谢费”达数千万元,还美其名曰“朋友间的正常往
来”。这种以“人情”为名的腐败,本质上是对纪法的践踏。
我们必须牢记,在党纪国法面前,任何私情都必须让步。
三是把握好得与失的关系。廉洁与腐败,表面看是选择问
题,本质上是价值观问题。有的干部总觉得自己付出多、回报
少,心理不平衡,于是动起了歪心思,想用手中的权力“补
偿”自己。*市*工程有限公司原财务总监王某,工作初期勤勉
敬业,但随着职务提升,看到身边老板挥金如土,心态逐渐失
衡,开始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炒股、理财,最终血本无
归,锒铛入狱。他失去的不仅是自由和财富,更是家庭的幸福
和个人的尊严。这个教训深刻说明,贪婪的代价是沉重的,廉
洁的回报是丰厚的。守住底线,可能失去的是一些不义之财、
不当之利,但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