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讲稿: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讲稿: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奋 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我市实践新篇 同志们: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 五”即将开启的关键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 的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 议》,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深刻总结了“十四 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科学谋划了“十五五”时 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 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 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上下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系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准确、全面把握党的二十 届四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首先要在学深悟透、准 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上下功夫,绝不能满足于表面现 象,必须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切实做到入 脑入心、知行合一。 (一)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大历史地位。 全会公报明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 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面对错综复杂 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 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十五五”发展奠定了坚 实基础。实践再次雄辩地证明,“两个确立”是近代以来中国 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根本政治保证。当前,我们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目标 任务能否顺利实现、为“十五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基础的关 键节点。全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召开,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必将对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产生重大而深 远的影响。我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区域核心引擎,必须深刻 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 觉和行动自觉。 (二)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灵魂和根本。这就是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中心任务,完整、准确、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 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进步。这一指 导思想,既与时俱进继承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一贯把握,又 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体现了我们党思想认识的深化,是 我们谋划和推进“十五五”时期一切工作的思想旗帜、总纲 领、总遵循。我市必须始终坚持以这一指导思想为统领,确保 各项事业发展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 要原则。《建议》系统阐述了“十五五”时期发展必须遵循 的“六个坚持”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 心、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系统观念”。这六条原则,既是“十四五”时期宝贵经验 的深刻总结,也是“十五五”时期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准则。 特别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定盘星、主心骨;坚持高质量发 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必由之路。这些原则相互关联、有机统一,我们必须一体坚 持、一体贯彻、一体落实,确保我市的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 确方向行稳致远,在服务国家大局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 为。 (四)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重点任务。蓝图已经绘 就,关键在于落实。《建议》部署了一系列具有牵引性、战略 性的重点任务,包括大力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 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 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 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这些任务是国家 战略的顶层设计,也为我市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广阔空间。 我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经济大省的省会,必须紧密结 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和发展阶段,找准切入点和突破 口,将国家战略部署转化为我市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勇当排头兵。 二、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开创我市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在于落实。我市要 立足“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国家综 合性科学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着力建设国际大都市,打 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区域增长极、动力源和高质量发展典 范”的目标要求,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实 际成效。 (一)坚定有序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 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建设中走在前列”的使命任务,并对我市提出了“四个出新出 彩”的殷切期望。我市必须坚决扛起国家使命,锚定高质量发 展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 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 造业为骨干、现代农业基础稳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是突出 抓好“制造业立市”战略,筑牢实体经济根基。坚持把发展经 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深入实施制造强市战略。做大做 强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超高清视频及新型显示、半导体与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支柱产 业,打造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 技术、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未来产业新赛道,抢占发展制高点。推动传统优 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支持纺织服装、美妆日 化、食品饮料等产业“老树发新芽”。持续推进“亩均论英 雄”改革,提升工业园区发展能级,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 群。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充分发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的引领带动作用,高标准建 设南沙科学城、中新我市知识城等重大创新平台,集聚一批国 家级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领军企业 研发机构。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 建创新联合体,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深化科技 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激励机制,吸引和集聚全球高 端创新人才和团队,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生态,努 力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三是推动数字经济 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 业跃升计划,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进产 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打造一批智能制 造示范工厂和灯塔工厂。发展数字贸易、平台经济、共享经济 等新业态新模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贸易国际枢纽 港。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下一代通信网络、算力网 络、工业互联网,打造“智行我市”“数治我市”。四是大力 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国际竞争力。聚焦金 融、航运、贸易、会展、高端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重 点领域,推动现代服务业高端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建设 更高水平的国际金融城,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巩固提 升国际航运枢纽地位,发展航运物流、航运金融、船舶服务等 高端航运服务业。提升广交会等展会平台能级,打造国际会展 之都。传承弘扬奋斗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设世界文化 名城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二)深度融入区域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我市作为区域核心引擎,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区 域建设的决策部署,强化广深“双城联动、比翼双飞”,深化 与港澳全面合作,在区域建设中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一是 强化科技创新协同,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积极参与区域国 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推动与港澳在科研设施、人才、资金、 数据等要素方面的高效流动和共享,深化面向世界的区域全面 合作,打造区域国际合作战略性平台。加快建设区域综合性国 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联合港澳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 同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 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二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