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0.12.21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张庆昉:金融助推甘肃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第 1 页 共 5页 金融时报/2020年/12月/21日/第 010版 观点 金融助推甘肃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 张庆昉 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制胜之策。新发展格局下,全国各省(区、市)由于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发 展节点和内生动力潜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我国经济中所处的位置也将面临重构。作为西部欠发 达省份,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多层面落后于全国,但在“双循环”体系中,甘肃省占据了较重 要、较特殊的地位。下一步,甘肃应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用足用好多重政策叠加机 遇,补齐自身短板,强化比较优势,不断提高全省金融系统与经济发展需求的适配性,充分发挥 金融的循环“造血”功能,挖掘和释放经济内生增长新动能。 新发展格局下甘肃省的新机遇、新作为 当前,随着国家对西部发展倾斜支持力度的逐步加大,随着“一带一路”向西开放和陆海新 通道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各类要素加速向西部地区转移集聚,甘肃省经济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 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新发展格局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谋划和布局,为甘肃省在“危机中 育新机”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利于甘肃省用足用好新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一带一路”、黄河 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构建兰西城市群、兰白创新试验区等政策机遇,不断优化区域布局、 加快转型升级、培育竞争优势。从国际循环看,新西部大开发战略鼓励面向欧亚大陆桥的开放, 甘肃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通道、节点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 国家之间的经贸循环,可作为“回旋余地”减轻我国外贸出口压力。从国内循环看,随着“东西 双向开放协同并进”的格局展开,甘肃将“内陆变前沿、客厅变门户、低地变高地”。通过兰州 新区、兰白创新试验区等平台,与东中部省份互惠合作,在甘肃省打造新的科技园区、产业基地, 能够实现经济跨区域循环互促。同时,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可避免我国制造业外迁导致空心化、 防止全产业链优势被削弱。 因此,在新发展格局下,要深度融入全国“双循环”体系,甘肃省应当从供给和需求两端齐 发力。供给端,主要是牢牢抓住补短板和锻长板这两个关键点,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 求端,主要是激发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的新动能,重塑新优势。 (一)供给侧:补短板、锻长板 要充分认清新格局下甘肃省在产业、区位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加快补短板、锻长板,强弱项、扬优势,着力破解供需失衡的结构性矛盾,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 积极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坚持传统产业改造与新兴产业培育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 型。甘肃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和基础产业基地,石化、有色、冶金、电力等传统 重工业占到规模以上工业的 80%以上,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工业增速 持续下滑、工业投资大幅下降,成了制约全省经济稳增长的主要短板。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工 业企业的“三化”(“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将重点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延伸产 业链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产品技术、质量 效益和环保能效等,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品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提高产品附 加值和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结合甘肃省特色产业优势,大力培育发展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 产业、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培育产业集聚 发展新优势,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转型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 2 页 共 5页 抢抓向西开放战略新机遇。甘肃省具有联结西北与西南、中西亚与东南亚、“一带”与“一 路”的枢纽地位,国家赋予甘肃“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次区域合作战略基地”的定位。近年来, 甘肃省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交通优势,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但在 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物流大通道建设滞后、物流成本高、新业态发展落后等问题。要抢抓新一轮西 部大开发战略机遇,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一是强化国 内大通道建设,不断完善省内中心城市(兰州、天水、酒嘉)间的铁路公路网络布局,强化中心 城市间的互联互通;尽快打通直达青岛、连云港、成都等大物流通道,建成连接西北西南地区的 现代物流基地,积极打造西部物流大通道和产业集聚地。二是畅通国际物流通道,加强班列运输 对接,增强始发直达和集零成整的中转能力,推动兰州、武威两大国际枢纽陆港,兰州、敦煌两 大国际空港协同发展。三是利用好西部陆海新通道机遇,创新合作机制,落实深化陆海双向开放, 加快建设向西开放的贸易平台、交通平台和战略平台,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 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探索保护与发展并举新路径。甘肃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弱,生态的脆弱性、战略性、复杂性 在全国都属典型,维护生态安全是甘肃的底线性任务。紧紧围绕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 验区建设任务,加快推进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立生态保护长效机 制,积极探索保护与发展并举的新路子。一是把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的重要任务,着力发展以文化旅游、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为重点的十大生态产业, 为甘肃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二是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力度,以市场补偿和政府 补偿相结合的形式,形成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制度,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将 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相结合,将区域旅游、农产品等生态特色产品作为贫困地区保护与发展 结合的突破口,重点发展以戈壁农业、循环农业为主的资环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生态农业,促进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生态产业发展带动脱贫攻坚,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 (二)需求侧:激发“三驾马车”新动能 当前,甘肃省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动能转化窗口期,同时也是重大任务攻坚期,在动能 支撑上,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需要统筹协调投资、消费、进出口这“三大需求”,充分发 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使提振消费和扩大投资有效结合,并以更高的开放水平释 放高质量发展内需潜力。 以“两新一重”拉动新投资。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 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同时,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带动 并促进民间投资的回升及稳定增长,全面提升甘肃省投资速度和质量。一是加大甘肃省在 5G 基 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 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新基建作为带动投资的新增长点,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打牢基础。二是加 大对农村地区住房、医疗、教育等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基础设施布局和公共服 务资源向农村倾斜,补齐甘肃省在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短板,促进城乡相互融合 发展。三是继续发挥传统的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在拉动投资中的重要作用,推进重大工程建设, 短期对扩大内需、稳定就业和保障民生具有积极作用,长期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原动力。 以乡村振兴带动新消费。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的重点是补消费市场的短板,在全面实现脱贫攻 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效衔接之际,无疑是拉动乡村消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的好时机。甘肃 贫困的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2019 年,甘肃省约有 93.5 万贫 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 0.9%,在看到脱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反映出甘肃省 农村地区的巨大消费潜力。一是通过脱贫攻坚改善收入分配,强化收入再分配,切实提高贫困人 口收入,解决低收入人群消费力低下问题,激发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潜力。二是以“六大特色”产 业为支撑,着力以产业兴旺促进乡村振兴,结合各地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以农业农村 现代化为目标,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效益,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民收入水平不 第 3 页 共 5页 断提高,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三是以乡村振兴带动农村地区新业态发展,通过休闲农业、乡 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吸引城市消费,反过来以消费扶贫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使农村既是扩 大消费内需的优质产品和服务输出地,也是消费品潜力巨大的流入地。 以“一带一路”促进新开放。在“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下,积极发挥甘肃向西开放的固有优 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