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滕文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必然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滕文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 的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国际场合和国际 会议上,倡导性地提出应在世界上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可以说,无论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还是致力于 改善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归根到底都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 体服务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命题和重要思想 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 支撑,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支 持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后,各国 各地区的人们,特别是密切关注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有 识之士,包括许多国家的政要、政党领袖、专家学者、有 关媒体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纷纷表示赞赏、发表评论。归 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和评论: 一是认为在一些大国极力推行利己主义、单边主义和 强权政治的背景下,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 个振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它将会引导和激励各国人民共同 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 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不仅会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 世界人民。这是中国对当今世界的卓越贡献。 二是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揭示了世界各国相 互依存和人类命运紧密相联的客观规律,顺应了和平、发 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准确把握了世界和人类社会 的发展趋势,必将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必将不 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三是认为在当今国际社会面临恐怖主义、强权政治、 战乱纷争和贫富悬殊、环境污染等许多挑战且未找到有效 解决办法的情况下,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必将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 种种挑战提供符合各方利益的有效方案。而且,这是在无 法解决这些挑战的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一种新的选择,它 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解放和造福全人类的宗旨,必将得到 世界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四是认为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一个 主张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历史文明、不同 发展水平的国家求同存异、包容发展的新的全球观。这充 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博大胸襟和使命担当 ,也充分说明这一理念彻底摒弃冷战思维,彻底同一切恃 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你输我赢的零 和博弈划清了界限,必将有力推动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的建立和新型经济全球化。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 该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理想。 正因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际社会迅速取得广泛 共识,所以,联合国在2017年2月10日将其写入联合国决议 ,在2017年3月17日又将其载入安理会决议,在2017年3月 23日再将其载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决议。可以坚信,构建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不断绽放思想光芒,其时代价值和 历史价值将是永恒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人类思想智慧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古代先贤很早就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 。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周朝初年,史伯就提出了“和实生 物”“同则不继”的“和而不同”思想。到了春秋末年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继承了这一思想。“和而不同”是 一个反映事物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而基本的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先人特别是国家的执政者和治理者,很早就 懂得将“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运用于国家和社会治理 ,运用它来处理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以及与其他国家的邦 交关系,从而形成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以民为 本”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的政治思 想。在秦朝以前的历史典籍中,对这些思想都有表述和记 载。作为儒学经典“五经”之一的《礼记》,其中的《礼 运篇》就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就是说 ,“天下”由众多不同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 组成,它不是一人一家一社群一民族一国家之天下,而是 所有的人、家庭、社群、民族、国家所共同拥有的天下。 而“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又是建立在“以民为本”的 政治思想基础之上的。天下为公者,也就是天下为民。离 开了天下的民众,也就谈不上为公了。各种不同的人、家 庭、社群、民族、国家之间都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 相待,如果遇到分歧、争论和斗争,都相互协调、求同存 异、妥善处置。无论是一个国家内部的社会关系,还是不 同国家之间的国际关系,只有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处理,才 能实现和谐、稳定、安宁,才能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共同繁荣开辟前进的道路。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万国咸宁”这些中国古 代用来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思想,其要义就是倡导国与国 之间要和平相处,万事和为上。“以和为贵”出自《论语 》,“协和万邦”出自西周时期的《尚书》,“万国咸宁 ”出自战国时期的《易传》。那时的中国,周边和国内的 部族方国与诸侯封国林立,人们希望彼此之间不要兵戎相 见,能够和平咸宁。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坚持“以和 为贵”、实现“万国咸宁”逐渐成为中国处理与周边和远 方国家邦交关系的原则。所以,中国与周边和远方国家总 体上长期保持亲仁善邻、和平交往的友好关系。而这样的 外部环境,也是中国能够成为东方文明主要缔造者之一的 一个重要历史条件。 当然,历史事实也一再表明,在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 封建社会里,统治者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贯彻“天下为公 ”“天下大同”“以民为本”和“以和为贵”“协和万邦 ”“万国咸宁”的政治思想。但是,这些反映人类社会发 展规律的历史真理、体现人民性民主性的先进政治思想和 美好社会理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通过 致力于社会进步的志士仁人和劳动人民的不断追求而一直 传承下来。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 、建设、改革的近百年历程中,始终坚持对内奉行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外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持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 ;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基本原则,共建“一带一路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有这些,都是对中国历史上 传承下来的“以民为本”“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和 “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万国咸宁”等思想智慧的创 新性发展,是这些先进思想理念和美好社会理想在当今世 界与当代社会的新的倡导与体现。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思想理念,也是世界许 多国家和地区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