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回良玉: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回良玉在全国冬春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时刻,在今年我国粮食 增产农民增收已成定局、正在谋划明年农业和农村发展的 重要时机,在立冬已过小雪将至、正值开展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的重要时节,国务院召开这次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 建设电视电话会议,很及时,很必要,也很重要。这次会 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推 进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总结交流近年 来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实践、新经验,科学研判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动员部署今冬明 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农业农村工作。刚才,江苏、湖北 、宁夏三省(区)政府负责同志介绍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水利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负责同志对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了安排,讲得都 很好。三省(区)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借鉴,三部委的 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 一、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经验 去冬今春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部署安排,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显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投 入、农民投工、机械投放和土石方完成量,分别比上年增 长35.2%、5.9%、16.1%和23.1%,都是实行农村税费改革 取消“两工”后最多的一年,建成了一大批重点水利工程 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大力度推进 ,为战胜各类自然灾害,顺利实现中央提出的今年“粮食 生产再获丰收、农民增收再攀新高、农村民生再有大的改 善”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实基础和重要保障。 今年的成绩是近10年来巨大成就的一个缩影。党的十 六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实现了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农 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社 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和突出亮点。回想起来,农业农村 发展的这些成就来之极为不易。10年中,我们既经历了种 类多、范围广、程度深、危害大的各种自然灾害尤其是水 旱灾害频繁发生的严峻考验,经受了农业劳动力减少1亿多 人、耕地大量减少、农业生产成本持续攀升的巨大挑战 ,还承受了宏观经济下滑、国内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和国 际竞争骤然加剧的空前压力。在极为复杂困难的条件下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是中央一系 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各种推动力 量同向合力的结果,也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强化水利基础、 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的结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气候 变化的新特点、防灾减灾的新形势、农业生产的新情况 ,中央作出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首次召开了中央 水利工作会议,采取了一系列兴水惠民的重大举措,水利 事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开创了崭新局面。一是在重 点工程建设方面,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顺利推 进,一大批重点水源和水资源配置工程相继开工建设,三 峡、小浪底、临淮岗等水利枢纽工程相继投入运行,基本 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在 民生水利方面,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 ,完成了289座大型、2136座中型、1.2万多座小型病险水 库除险加固任务,对2200多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进行 治理,开展了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泵站更新改造,实施 了125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启动东北四省(区 )节水增粮行动,基本形成了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 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三是在防灾减灾方面,基本形成了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的综合防御体系,构建了 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群防群控的防御工作格 局,最大程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四是在水资源节约和保 护方面,全国万元GDP用水量降低了一半多,农田灌溉水有 效利用系数提高了近20%,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水生态修复 、水量应急调度等取得新进展,基本形成了水资源节约保 护的制度框架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雏形。 党的十六大以来这10年,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和农田 水利建设史上形势最好、发展最快、成效最大的10年,其 生动的实践、丰富的经验、规律性的认识值得认真总结并 长期坚持。 第一,坚持科学发展,不断丰富完善新时期治水方略 。我们着眼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确立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的战略定位,作出了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 略性的重要论断,明确了水利在现代农业建设、经济社会 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把水利作为国 家基础设施建设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 建设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战略举措的原则要求。这是我们党对水利认识的一次 重大飞跃,对于统一各方思想、凝聚社会力量、加快水利 改革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第二,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我们初步建立了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导,多元化、多渠 道、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制定了从土地出让收益中 计提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措施,延长并充实了中央 和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完善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农机 具购置补贴、抗旱浇地直补、财政贴息等扶持政策,出台 了金融支持水利的办法,初步建立了中西部地区、贫困地 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中央财政奖补激励机制。 2002年以来,中央水利投资总规模达到7807亿元,是 1949-2001年中央水利投资总量的2.8倍。2011年中央1号 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的水利资金投 入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 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这些政策创新和资金支持,有效调 动了全社会治水兴水的积极性,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农 田水利基本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 第三,坚持民生优先,不断强化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 建设。我们顺应“三农”发展新要求和农民群众新期待 ,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把水利薄弱环节 建设作为优先安排领域,大幅度增加了投入力度,规划建 设了一批民生水利项目。经过10年努力,在广大农村实现 了从饮水解困向饮水安全的转变,提前6年实现联合国水与 卫生千年发展目标;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流治理取 得重大进展,有效解除了人民群众的防洪安全隐患;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实现了从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从单项突破 向整体推进的转变,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增加了近1亿亩 ;坡耕地综合整治、小水电代燃料、牧区水利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有力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四,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水利可持续发展 的制度框架。我们紧紧围绕水利发展建设的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创新体制机制,努力突破水 利发展的深层次制约。全面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 条红线”逐步确立。不断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全国 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推 进国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 权制度改革,落实公益性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费 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田水利长效发展 机制初步建立。我们修订了水法、水土保持法等法律,出 台了一批涉水法规,启动实施了一系列水利发展规划。这 些改革创新,激发了水利内部发展活力、优化了水利外部 发展环境,为促进水利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 第五,坚持社会协同,基本形成合力治水兴水的有效 机制。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变化,不断创新水利发展建设的 组织形式、推进方式和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 治水兴水的有效机制。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有关 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共同推进水利发展的强 大合力。特别是各级水利部门积极推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既重视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推动工作 ,又注重通过新闻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既统筹搞好全国以 及流域、区域总体建设规划,又精心组织工程实施;既重 视面上的工作指导,又注重运用典型示范引路,引导社会 力量关心、支持和参与水利建设,最大程度激发了农民群 众兴修水利的积极性。这些有效机制,使我们牢牢地掌握 了水利工作的主动权,形成了扎实推进水利发展的良好局 面。 这些年我国水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丰富实践,不仅为 维护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 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积累了在国情特殊、水情特别 、水资源条件极其复杂的发展中大国推进水利建设的宝贵 经验,进一步探索和拓宽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这 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归功 于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和水利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归功于各 地区、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 国务院,向全国水利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向广大 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水利发展的 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科学分析形势,充分认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在充分肯定水利事业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