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 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2004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举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奋进 ,锐意创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令人鼓舞的重大成 就。   过去一年,我们是在应对新的挑战和考验中前进的。 近两年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粮食供 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货币信贷投放过快,煤 电油运紧张。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局部性问题就会演变为 全局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加强 宏观调控的决策和部署,按照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 对待、注重实效的原则,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 的行政手段,着力解决影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突出问题 。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经济 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得到抑制,薄弱环节得到加强 ,避免了经济大的起落。   一年来的成就集中表现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 现新突破;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9.5%;财政收入2.63万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5.4万亿元,增长13.3%;进出口贸易总额 1.15万亿美元,增长35.7%,由上年居世界第四位上升 为第三位;城镇新增就业980万人,超过预期目标;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实际增长7.7%和6.8%。这些成 就,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又迈出坚实的 一步。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 产和农民增收。   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加强农业入手的。主要措施是:减 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 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 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大幅度增加 对农业、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建设投入。全年中央财 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共2626亿元,增长22.5%。同时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这些政策措 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 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全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6947万吨,增产3877万吨。粮食增产和 农民增收,对于稳定经济全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 节。   主要是严把土地审批和信贷投放两个闸门,控制投资 需求膨胀,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深 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全面清理各类开发区;暂停 半年审批农用地转非农建设用地;制定了《关于深化改革 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完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提高商 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放 开贷款利率上限,加强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提高钢 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 依法清理在建和拟建项目。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25.8%,增幅比一季度回落17.2个百分点。货币信贷增 幅明显减缓。   注重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水利、能源、交通、环 保和社会事业的投资力度。长达4000公里的西气东输管道 全线贯通并投入商业运营,三峡工程、西电东送、青藏铁 路、南水北调等重大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煤炭生产 能力1.2亿吨,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055万千瓦,铁路新线 投产1433公里,新增公路通车里程4.6万公里。   西部大开发继续推进,新开工10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 ,总投资800亿元。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局良好 ,国家支持启动了197个调整改造项目,15个采煤沉陷区治 理工程开始建设。   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从增加 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协调供需关系等方面采取有力措 施,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三)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农 村税费改革进入逐步取消农业税的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 取得新进展,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国有商业 银行股份制改革顺利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扩大到29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制定并实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全 面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措施,做到了老账全部还清、新账不 欠。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开展了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深入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大知 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逃骗税 和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   我们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继续降低关税,扩大开 放领域,贯彻修订后的对外贸易法,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 。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内地与香港 、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顺利实施。全年实际利用外商 直接投资606亿美元。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 发展。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 资金147亿元。   国家创新体系、基础研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 化取得新进展。围绕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组织2000多位专家对若干战略问题进行研究论证。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西部地区“两基 ”攻坚计划开始实施。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支 持,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职业 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注重提高质量。高校贫困家庭学 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完善。   以建设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 疗救治体系为重点,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1410个县级 和250个省、市(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建成 ,290所紧急救援中心陆续开工。加强对重大疾病的防治工 作。重视农村卫生设施建设,稳步进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制度试点。采取果断措施,及时遏制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蔓延。   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加强文化市场管 理。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533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 和4万个村广播电视设施建设。国家重大文化项目建设和自 然历史文化遗产地保护得到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更加活跃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我国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 、第12届残疾人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加强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加大了耕 地保护力度。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防治取得新进展。农村 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果。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 益的突出问题。   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继续 做好“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工作。从2004年7月1日 起,全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许多地方适 时提高“低保”标准。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工作继 续推进。中央财政全年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达1465亿元 ,增长18.1%。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22亿元 ,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90万。去年,部分地区发生严 重自然灾害,各级政府及时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 作,累计救助灾民6800万人次。   依法解决农村征地、城镇房屋拆迁和企业改制中损害 群众利益的问题。拖欠农民的征地补偿费已基本偿还。全 面清理建筑领域拖欠工程款和进城务工农民的工资,已偿 还历年拖欠工资332亿元。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摆在了政 府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健全村务公开和村民 自治制度,继续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和基层管理体制。 高度重视政府法制工作。国务院制定了《全面推进依法行 政实施纲要》,明确了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提出 了《公司法》、《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和《公务员法 》草案等7部法律议案,制定了32件行政法规。各级政府认 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取消和调整了一大批行政审批项 目。强化执法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 的工作。我们组织制定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以及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 方面105个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各省(区、市)也完成了 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建设法治政府,全面履行 政府职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廉 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治安 防控体系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初步遏 制了严重刑事案件上升势头。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积极 化解各类矛盾。   民族、宗教、侨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外交工作开创新局面,我国的国际地 位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各方面的显著成就,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 的党中央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齐 心协力、顽强拼搏的结果,各地方各部门做了大量艰苦细 致的工作,社会各界、各个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代表 国务院,向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社会主 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 部队官兵和公安民警,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国各族人民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信任 和支持,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关心和支持祖国建设和统一 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 ,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 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过去一年,我们不仅大步推进各项事业,而且在丰富 的实践中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各级政府增强了贯彻中央决 策和部署的自觉性,提高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推 动发展的认识和能力。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 思想的新发展。它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以人为本 ,注重“五个统筹”,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无论是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是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把科学 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近两年来的宏观调控,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 实践。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有机组成部分。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 础性作用,同时要搞好宏观调控。关键是要根据经济运行 的变化,把握好调控的方向、重点、时机和力度,改进调 控方式方法,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 政手段,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较快发展。   ——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处在攻坚阶段。要坚定不移地深 化改革,消除阻碍经济发展和造成经济不稳定的体制性根 源,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协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 其他方面的改革。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 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经济体系。   ——必须坚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全国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应当按照“全国一盘棋 ”的战略布局,充分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调动中央和地 方两个积极性。国家制定方针政策,必须考虑全局利益和 长远发展,又要照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地方要 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又必须服从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 的需要。   ——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我国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自觉遵循客 观规律。既要积极进取,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又不能脱离 实际条件,盲目扩大建设规模、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 否则,欲速则不达,还会造成严重损失。经济工作和其他 工作都要注重实效,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统 一起来。   ——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着力 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 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只有执政为民,我们的各 项事业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 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虽 有所缓解,但尚未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没有明 显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固定资产 投资还有可能反弹;煤电油运仍相当紧张;物价上涨的压 力较大。二是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突出。一些地方特别是广 大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需要解决的问题较多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 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 的因素不少。三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问题和深 层次矛盾依然存在。主要是:就业压力巨大;经济结构不 合理,产业技术水平低,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投资率持续 偏高,消费率偏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 压力加大。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 问题仍很突出。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政府工作还存在不少缺点。政府 自身改革和职能转变滞后,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社会 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比较薄弱;一些部门之间职责不清、 协调不力,管理方式落后,办事效率不高;有些关系群众 利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 行政观念不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和奢侈浪 费的问题比较突出;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比 较严重。   对以上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并继续采取措施加以解 决。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戒骄戒躁,励精图治,知 难而进,坚持不懈地做好工作,绝不辜负人民的重托和期 望。   二、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   今年,是全面完成“十五”任务、为“十一五”发展 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 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以改革开放为 动力推进各项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主 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   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 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城镇新增就业 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居民消费价格总 水平涨幅控制在4%;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政府工作必须把握好的重 大问题。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应有较快发展 ,但增长速度也要适当。经济大起或大落,都不利于经济 发展,不利于改革开放,不利于社会稳定。中央提出今年 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是为了使预期目标符合实际 情况,既考虑需要,也考虑可能,兼顾了就业、物价等其 他预期目标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 会发展预期目标是指导性的,可以根据经济运行的变化进 行调整。各地区应当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本地区 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经济 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不要盲目攀比经济增长速度。   全面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在工作指导 和部署上,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着力搞好宏观调控 。进一步消除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推进经济结 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价 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 推动各项工作,把深化改革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 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影响发展的 体制问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三是着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民主 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 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广泛团结一切可以 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 活力;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 和建设的成果;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为 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三、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今年经济发展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从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看,宏观调控工作不能放松。今 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 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要更好地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 压的原则,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加注重运用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1998年以来,为了应对亚洲金 融危机影响和国内需求不足问题,中央实行了积极的财政 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正确的,取得了显著成效。 鉴于目前投资规模已经很大、社会资金增加较多,有必要 也有条件由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转向松紧适度的稳健财 政政策。今年要适当减少财政赤字,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 债发行规模。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3000亿元,比上年预算 减少198亿元;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800亿元,比上年减少 300亿元,同时增加中央预算内经常性建设投资100亿元。 继续发行一定规模的长期建设国债,主要是为了加大对 “三农”、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薄弱环节的 投入,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支 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还有一部分在建项目也 需要国债资金继续予以支持。要认真做好财税工作。依法 加强税收征管,全面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控制 减免税,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要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增长,保证重点支出需要。全面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 。   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 ,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金融风险 。改善金融调控方式,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 金融企业优化信贷结构,改进金融服务,支持有市场、有 效益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需要,增加对中小企业和农村的 贷款,合理控制中长期贷款。加强对金融企业的监管。积 极稳妥地处置各类金融隐患,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犯罪 活动,确保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把好土地审批和信贷投 放两个闸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完善政策 ,从严执法。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继续开展土地市 场治理整顿,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合理控制城 市建设规模。加快完善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专项规划和 市场准入标准。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发 展的薄弱环节。继续搞好经济运行调节,进一步缓解煤电 油运紧张状况。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实行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金 融和产业政策。稳步发展消费信贷等新型消费方式。努力 改善消费环境,尤其是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进一 步搞活农村流通,开拓农村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 大服务性消费;引导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即期 消费。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努力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 品价格在合理水平上基本稳定,重点抑制生产资料价格和 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把握好公共产品和服务价格调整的 时机和力度。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哄抬物价行 为。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的重 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 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 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 支持力度。   一是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加快减免 农业税步伐。在全国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592个国 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免征农业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因 减免农(牧)业税而减少的财政收入,主要由中央财政安 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补助。今年中央财政为此新增支出 140亿元,用于这方面的支出总额将达到664亿元。明年将 在全国全部免征农业税。原定5年取消农业税的目标,3年 就可以实现。继续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良种补 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重点粮食品种继续实行最低收购 价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中央财政还将安排150亿元,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 县的转移支付。这项政策对于这些地区的基层建设和农村 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是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发展 粮食生产,稳定增加粮食播种面积,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 设,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 、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发 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 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   三是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基本建 设投资和国债资金,要重点支持农田水利、生态建设、中 低产田改造、“六小工程”、旱作节水农业及县乡公路建 设等。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进一步向粮食主产区倾斜。引导 和鼓励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   四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大幅度增加农业 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 技术推广体系。增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专项补贴。支持和 鼓励科技人员到农村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   五是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农村二、三产 业,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改 善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创业环境,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进一步研究制定涉及农民工的各项政策。引导农村劳动 力合理有序流动。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 靠科技进步,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结构调整。加 快开发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以及能够 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抓 紧制定若干重大领域关键技术创新的目标和措施,务求尽 快取得新突破。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和政策体系。坚持引 进先进技术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增强自主开发能力。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 。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 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装备制造业振兴。在专项规划指导 下,继续加强能源、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水利、交通 、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旅游、社区 服务等第三产业。既要加快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 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要立足于现有企业基础 ,重视盘活用好存量资产,防止盲目铺新摊子。要从财税 、金融和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技术改造的支 持。注重企业技术改造与企业改革结合。支持和引导社会 资金用于现有企业重组和技术改造。   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 利用效率。一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 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 、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二要抓紧制定专 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 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 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 济。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和社会消费等环 节,加快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开发新能源 和可再生能源。四要加强矿产资源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