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徐顺年: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不断开创全省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转变发展方式 推动科学发展 不断开创全省 农机化工作新局面 (2010年1月7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 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机化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 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09年农机化工作,研究分析农机 化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明确全省农机化发展思路 ,部署2010年全省农机化工作,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 进一步统一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省农 机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农机化司 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非常重视,省委常委、黄莉新副省长今 天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农机 化司刘恒新副司长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会议,对全省农机 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地要认真学习黄莉新副省 长和刘恒新副司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 实。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农机化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是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历程中不平凡的一 年。一年来,全省农机部门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 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 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农机化各项 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呈现出不少新的亮点,全省农机 化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好势头。全省主要农作物 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6%,农机总动力达到3810万千瓦 ,农机经营总服务收入超过了200亿元。 总结一年来全省农机化工作,有以下七个方面显著特 点: (一)农机化投入大幅增加,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改善。 2009年,各级财政用于农机化的投入大幅增长,全省共落 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8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以上,是历史 上投入最多的一年,其中中央财政资金5.4亿元,省级财政 1.5亿元。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 是进一步带动了地方和农民的投入。去年地方各级财政配 套补贴投入达到了1.1亿元。其中张家港、常熟市配套补贴 投入超过700万元,太仓、灌南等地超过400万元。吸引农 民直接投入20亿元,共补贴各类机具13万台套,受益农户 及服务组织达9.1万个。二是进一步促进了农机装备结构优 化。全省大马力拖拉机、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 大幅增长。大中型拖拉机新增1.4万台,增幅达20%,其中 75马力以上超过了50%,保有量达到8.5万台;稻麦联合收 割机新增4800台,保有量接近9万台;水稻插秧机新增量连 续第三年超过1万台,增幅达23%,保有量达到5.5万台;渔 业、畜牧业、蔬菜园艺业、林果业及农产品加工机械均得 到了较快发展。三是进一步拉动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我省 农机生产企业紧紧抓住国家加大购机补贴投入的契机,努 力克服出口下滑等不利影响,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班 次,开足马力,全力满足市场供给,全省农机市场继续呈 现出产销两旺、淡季不淡的喜人现象。预计全省规模以上 农机工业销售收入580亿元左右,利税超过42亿元,分别比 上年增长20%和38%。 (二)“六个三”工程实施成效显著,农机化协调发展水平 有了新的提高。为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农机化发展,从 2009年开始,我们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六个三”工程。一年来 ,“六个三”工程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促进了水稻生产 机械化快速发展。东海、兴化、沭阳三个水稻种植大县都 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任务。常熟、吴江、如皋市基本实现 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全省已有苏锡常3个省辖市及12个县 (市、区)、250个乡镇、4000多个村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 机械化。全省有6个市新增插秧机超过1000台,灌南县新增 插秧机达到644台。全省机插秧面积突破1100万亩,比上年 增加近300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超过40%,提前一年 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二是提高了薄弱环节机械化 水平。全省玉米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71.1万亩,比上年增长 46%,机械化收获面积超过40万亩,特别是丰县玉米机收水 平达到了50%。油菜生产机械化试验示范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是探索了率先基本实现农机化的模式。无锡以及江阴、 宜兴、武进和张家港等市、县(市、区)围绕基本实现农 业机械化的要求转思路、定规划、明方向,重点围绕现代 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大力示范推广高效农业装备,积极探 索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新模式,为推动面上工作发挥了 示范带动作用。2009年,全省新增各种特色农机装备超过 25000台套,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达35%。四是促进了 农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去年4月,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五 届中国(江苏)国际农机展,11月组织省内有关企业参加 了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展,进一步扩大了技术交流与合作 。首家省级高效植保机械研发中心在南通如东建成,已开 发出新一代背负式高效植保机械,开启了农机产学研推科 技资源融合发展的新途径。省级旋耕机械研发中心各项工 作已经筹备就绪,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徐工集团凯尔机械 公司成功开发出300马力新型拖拉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全 省有120多家企业440个新产品通过省级推广鉴定,比上年 增加110个,进入国家2009-2011年支持推广的江苏农机产品 已达到1032个,入选率位居全国前列。五是农机科技入户 工程实施成效明显。全省30个项目县,主推了6大类20多种 实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1.3万户,辐射带动了30万户 ,有效提高了农机化技术推广到位率。 (三)秸秆机械化还田实施实现重大突破,资源节约环境 友好型技术推广进展较快。省人大《关于促进农作物秸秆 综合利用的决定》出台后,各级农机部门在当地政府的统 一部署下,大力示范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取得了显 著成效。特别是去年省财政投入6180万元用于秸秆机械化 还田作业补贴,各示范县、试点县和示范乡镇打了一场漂 亮的秸秆机械化还田战役,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超过 800万亩,平均还田率达53.5%,超额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 600万亩目标任务,示范区基本没有出现焚烧秸秆的现象。 一是以机械化还田为主的秸秆利用方式已成共识。通过去 年的实践,各地普遍认为秸秆机械化还田是最直接、最现 实、最有效的利用方式,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对秸秆机 械化还田技术的认知度普遍提高,加快推进秸秆机械化还 田的浓厚氛围已经形成。二是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水 平进一步提高,得到了更多农民的认可。为提高秸秆机械 化还田技术的应用水平,我们制定并颁发了6项地方标准 ,各地也结合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秸秆机械化还田 技术体系,更好地满足了农艺要求。通过我们在邗江等地 多年的试验示范,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效果 显著,已成为今后大面积推广的一项重要集成技术。全省 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插秧集成技术超过430万亩。三是 带动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的发展。许多企业 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开发力度,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为秸秆综合利用寻找了新出路。去年 ,全省共新增秸秆打捆、秸秆压块、秸秆气化炉等综合利 用机械3000多台套。各地还积极试验示范和推广高效植保 机械2万多台、畜禽粪便处理机械210台套,实施农用航空 作业近80万亩,安全飞行410小时。农机污染源普查工作以 全优成绩通过国家级考核,为农机节能减排提供了科学依 据。在省编办的支持下,去年10月我们还成立了“江苏省农 机节能与维修技术指导中心”,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研究 ,从源头探索农机节能降耗的新技术、新途径。 (四)农机合作组织蓬勃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在国家和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带 动下,全省农机合作社发展方兴未艾。一是发展速度明显 加快。全省各类农机合作组织达到4300多个,其中农机合 作社1130个,分别比上年新增800多个和600多个,经过工 商注册登记的合作社为1053个,农机合作社新增数量超过 了前几年的总和。淮安、扬州、苏州、连云港、宿迁等市 合作社数量均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宿迁市比上年增加了 4倍以上。二是服务领域明显拓展。农机合作社由成立初期 的以机收稻麦和机插水稻为主的单项作业为主,正逐步向 订单式、“一条龙”、“保姆式”服务发展,已涵盖了稻麦耕种 收全程,并在玉米机收、秸秆机械化还田、河道清淤等领 域也取得了新突破。三是经营效益明显提升。全省每个农 机合作社平均拥有社员41人,服务农户达1259户,作业服 务面积累计达到2509万亩,比上年增加1376万亩,平均每 个合作社的服务总收入达到105.1万元,纯收入达到38万元 ,服务规模超过1000亩的农机合作社达到700多个,超过 5000亩和10000亩的农机合作社分别达到153个和60个。全 省农机跨区作业收入达到38亿元。 (五)政策法规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机质量监管水平进一 步提升。围绕省人大立法计划,我们积极配合省人大常委 会出台了《决定》,将秸秆机械化还田及综合利用工作上 升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法定职责。为适应建设资源 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机节能减排的新要求,我们 争取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办法》,并 研究制定了《关于从事报废农业机械回收经营活动企业认 定工作的通知》,为下一步全面推进农机报废更新工作奠 定了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 工作,配合省政府法制办完成了《江苏省农业机械试验鉴 定和质量监督办法》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工作,该《办法》 (草案)已报省政府待审议,将进一步丰富我省地方性农 机政策法规体系内容。同时,我们还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农 机质量管理年”活动,突出加强对补贴机具的质量监管,先 后组织开展了“送农机下乡”、江苏省暨全国补贴机具质量投 诉监督“3·15”活动、售后服务质量调查、农机质量督导、农 机打假、农机放心消费创建等一系列活动,进一步净化了 农机市场,维护了企业和农民的合法权益。 (六)农机安全监管基础进一步加强,农机安全生产形势 总体平稳。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各级农机部门以“农机 安全生产年”为主线,深入开展“三项行动、三项建设”和农 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等活动,变拖安全监管开始全面步入 正轨,农机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0%以上,监理规范化和信息 化建设、平安农机创建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去年,全省上 报新创建的平安农机示范县、示范乡镇分别达到10个和 70个。全省共发生各类农机事故1079起,死亡473人,受伤 830人,分别比上年下降13.8%、2.5%、22.3%。其中上报道 路外农机事故118起、死亡39人、受伤84人,道路外农机事 故死亡人数占国家和省安委会下达控制指标的95%。全年未 发生道路外较大农机事故,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 稳。  (七)农机“111人才工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人才队伍 建设成效显著。2009年,我们先后举办了市、县农机局长 知识更新培训班、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培训班和高层次人才 研修班,将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引向深入,提前一年完成了 “111人才工程”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强高级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江苏 省农机工程高级专业资格评审委员会,开展了首次评审工 作。为弘扬新时期劳模精神,我们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对全省农机系统40名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进行了 表彰,这项活动的开展,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 响。去年,我们还首次将农机培训纳入农民阳光培训工程 范畴,享受财政补贴,全省共开展机手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负责人示范性培训6300多人。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 作取得新成绩,培训人数达到18万人次,技能鉴定合格人 数超过3.1万人,徐州、南通技能鉴定合格人数均超过 4000人,全省鉴定合格人数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另 外,我们还采取多种措施,不断规范拖拉机驾驶学校培训 行为,提高了培训质量。 回顾2009年,在极其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全省农 机化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确实来之不易。这些成 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 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全省农机系 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努力、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 表省农机局对多年来关心支持农机化工作的各级领导和相 关部门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农机化工作 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二、认真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省推进“两个率先”进程的关 键时期,是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关 键阶段。在新时期、新阶段,国家和省对“三农”的扶持政策 将进一步完善,支持力度将持续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要 求也将更为明确。农业机械化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正日益凸显。刚刚结束的中央 农村工作会议和即将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都把统筹城 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 ,并再次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规模和补 贴范围。农业机械作为农业重要的物质装备基础,作为提 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对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将发挥重要的支撑 作用。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 各方面有利因素,大胆创新,勇于突破,加快转变发展方 式,推动农机化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根据《江苏省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测算,2009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了 65%,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机化总体上将进入高级 阶段。在即将步入新阶段、新起点的关键时刻,我们必须 清醒地看到,全省农机化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与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与广大农民的殷切期盼以及实现 “两个率先”的时序进度相比,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也面临 着许多新问题。特别是以下几个方面问题要引起我们高度 重视。 ——要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全面性、协调性问题。从我 省农机化发展现状看,一是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目前财政 投入主要用于补贴农民购买机具,农机化体系建设投入较 少;二是农机作业服务覆盖面还不宽,玉米、油菜等生产 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高效农业生产机械化仍然存在许多 薄弱环节。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苏北地区水稻种 植机械化水平还不高,整体推进还有一定的难度。四是农 机装备结构还不合理,高效农业装备水平低,复式作业装 备技术、信息化技术、物理农业装备技术等世界上一些先 进技术尚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应用,不能满足现代高效农 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机装备结构调整依然任重道远。 ——要高度重视农机科技创新能力问题。全省农机科技 创新总体水平还不高。农机科技创新投入明显不足,各级 财政用于农机科研开发的引导资金十分有限。基层农机推 广机构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手不足、队伍老化 、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农机推广体系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机制造企业用于研发的投入 较少,核心竞争力不强,知名品牌不多,尚不能满足农业 生产高效化、多样化的需要。农机与农艺结合不够,尤其 是与农业特色产业相关的农艺技术和农机推广应用需做深 入研究。 ——要高度重视农机社会化服务问题。在全省24万户农 机专业户中,自购自用的模式依然占很大比例;在4300个 农机合作组织中,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登记的农机 专业合作社仅1053个,而且真正具备“四有”、实现“保姆式 ”、“一条龙”服务的还不多,农机合作社如何扩大规模,拓 展功能,打造品牌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要高度重视农机节能减排问题。由于老旧机具多 ,导致能耗高、排放超标。目前我省仍有30%左右的农用拖 拉机使用年限超过10年,单位能耗超过规定标准的20%- 30%。据测算,全省220多万台农机年排放一氧化碳、氮氧 化合物等污染物达到30.34万吨。另外,对提高化肥、农药 和水资源利用率的机械,以及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农 业农村废弃物处理、加工利用的机械推广应用水平还不高 。 ——要高度重视农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目前,我 省现有155万多名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服务人员中,普遍存 在着年龄老化,知识陈旧,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弱 ,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特别是一线优秀技能人才、复合 型的技能人才显得尤为缺乏,迫切需要提高作业技能、维 修技能、经营技能,以适应农机化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以上五个问题是全省农机化发展即将进入新阶段所遇 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我们牢牢 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加快转变展方式,推动全省农机化科 学发展,继续保持我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我们必须用系统的观点,结合江苏实际认真分析农 机化发展路径,加快建立健全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扶持 政策、管理、服务等保障体系。 (一)加快完善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政府对发 展农业机械化进行扶持,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这 几年来我省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农机化 扶持政策体系,要突出抓好以下三方面。一是要将法律法 规和文件规定的促进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位 ,尤其要加大购机补贴、农机政策性保险、农机报废更新 、税收优惠、农机信贷等补贴力度,不断完善具有江苏特 点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扶持政策体系。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农 机公益性投入。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新机具开发推广、技术 培训、试验示范和农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投入,增强保障 和支撑能力。三是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增加对农 机化的投入,完善以农民为主体的多元化、多渠道农机化 投入机制,壮大农机化发展总体实力。 (二)加快完善农机科技创新体系。农机化的发展离 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提高农机创新能力,必须创 新机制,整合资源,发挥好农机科研和农机推广这两大基 础平台作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推紧密结合的开 放式农机科技创新体系。一是要深化农机产学研推的结合 。通过资金引导、项目引导、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多种方式 ,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和推广部门开展联合 攻关,建设研发基地,努力提高农业生产关键领域和薄弱 环节的装备技术自主创新水平,为农民开发更多的智能化 、绿色化、舒适化、经济适用的农业装备,适应农业规模 化、精准化和设施化发展的要求。二是切实加强农机示范 推广基地建设。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批农机化示范 区和示范基地,强化技术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 生产力,发挥示范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建立农机 和农艺专家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农机、农艺技术人员的补 缺学习,组织农机、农艺专家共同研究、协同攻关,统筹 工程技术和生物技术,围绕种养业制定互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