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秦淮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保护更新老城 开发建设新城 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南京市秦淮区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 告 (2016年7月28日) 曹路宝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 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回顾总结区第一 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全区的发展思路、 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南京市秦淮区第二届 委员会和中共南京市秦淮区第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 带领全区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为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 现现代化迈进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南京市秦淮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大会 作工作报告。 圆满实现新区融合稳健发展 2013年3月28日,原白下区、秦淮区合并成立新的秦淮 区,标志着区域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三年多来,区委在 中央和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和干部 群众,抢抓区划调整的战略机遇,锐意进取、创新实干 ,顺利完成了区第一次党代会及区委一届一次全会确定的 目标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积 极成效。 致力于抓融合、促发展,两区合并叠加优势充分彰显 。尊重两区合并的工作实际,把握中心城区发展的客观规 律,统筹实施、稳步推进新区融合发展各项工作。精心组 织并顺利召开区第一次党代会、区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区 政协一届一次会议,圆满完成新区人大、政府、政协领导 班子组建。立足区情、深入调研,确立了打造国际商务商 贸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休闲旅游中心、创新驱 动发展高地的总体定位,为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积极稳 妥推进干部队伍深度融合,综合考虑岗位需求和干部意愿 ,平稳有序完成新区机关干部的调配和整合,分层分类开 展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能力培训,干部队伍团结协作意识 和干事创业激情进一步提升。整合优化原两区为民为企服 务政策和工作推进机制,保障了新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过三年多的整合、磨 合,区划调整“1+1>2”的正向效应和乘数效应得到充分 释放,秦淮进入了全面融合发展的崭新阶段。 致力于严纪律、转作风,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落地见 效。深入领会、准确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内涵和特征,认 真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积极推动党风 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到实处。始终坚持用党的最新理 论武装头脑,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不折 不扣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区委荣获省创建学 习型党组织先进集体。制定出台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 系列文件1,常委班子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全区上下形 成严格执行制度、自觉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党 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 学一做”学习教育,一批“四风”突出问题和“不严不实 ”问题得到集中整治,全区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持续改进。 全面接受省委巡视组常规巡视,逐条逐项抓好巡视反馈意 见整改,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实施意 见,推进公车改革、规范征收现场管理等整改任务取得明 显成效。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效扩大党的 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基层党组织整合各方资源、联系服 务群众的能力持续提升。不断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坚决查 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干净干事的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形 成。坚持党建带群建,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 实施意见,为保持和增强群团工作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 众性提供了切实保障。 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项目建设、 招商引智、科技创新等重点工作持续发力,着力打造秦淮 经济“升级版”。将楼宇、园区作为经济转型的主阵地 ,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初步 构建起以商贸商务、金融服务、文化旅游和高新技术为主 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科创载体建设和人才引进培 育,积极搭建政产学研金协同创新平台,科技企业创新能 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充分保护、挖掘、彰显丰厚的 历史文化资源,老门东、科举博物馆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 进展顺利,夫子庙-老城南获评全国城市中央休闲区,创成 江苏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截至“十二五”末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7.7亿元,年均增长10.8%,服 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90.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65.7亿元,年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7.5亿 元,年均增长12.7%。 致力于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每年安排70%以上财政收入投入社会事业和城市建设管理 ,强化资源整合和管理创新,着力推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 享。大力扶持群众就业创业,累计新增就业岗位10.8万个 ,扶持自主创业者1.2万人,创业带动就业近10.4万人,城 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9万元增长到4.7万元。深入推 进教育、卫生、养老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成全国义务 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和谐社 区建设示范城区,通过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结 项验收。坚持更新改造与综合治理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 建设,深化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征收 安置步伐,完成危旧房改造修缮约100万平方米,区域环境 品质明显提升。加强平安秦淮、法治秦淮建设,依法治区 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化解一批久拖未决的信访积案 ,区检察院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全区保持和谐稳定良好 局面。 致力于抓大事、谋长远,“十三五”发展格局全面拉 开。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未来五年发展,在区委一届八次 全会、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研究出台区“十三五”规 划,确定了“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的总体格局 ,将全区划分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老城南文化旅游区、 东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四大 产业功能板块。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系列文件2,明 确了全区推动发展的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了老 城保护更新实施方案,对保护更新老城的工作主线、重点 任务和进度安排作出系统部署。拟定了新城开发建设实施 方案,将明城墙以外的光华路、红花、月牙湖和秦虹地区 纳入新城统一规划建设,积极推进行政区和南部新城发展 规划融合衔接,启动实施红花机场片区整体征收,为新城 建设发展绘蓝图、打基础。“十三五”开局各项工作全面 破题、全面开启,全区上下呈现出信心满满、奋勇争先的 发展态势。 三年多来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 省、市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全区党员干部群众的艰苦奋 斗,离不开老领导、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和社会各界的热情 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秦淮区第一届委员会,向全区 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老领导、老同志,向各民主党 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向驻区单位和部队,向所有关 心支持秦淮建设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 高的敬意! 三年多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 ,我们深深体会到: 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松劲。三年多来,我们牢固 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理念,把管党治党当主业、主责 、主阵地,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 管长严。注重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 用,积极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工作,增强区级领导班子 合力。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引导干部 群众开拓进取、团结拼搏、埋头实干,全区上下形成了政 通人和、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要 管党、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才 能为建设“强富美高”新秦淮提供坚强保证。 必须坚持增进民生福祉不懈怠。三年多来,我们时刻 把群众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既整体提升民生服务水平,又 重点解决具体突出难题;既关注多数群众的生活改善,又 强化弱势群体的精准帮扶;既积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 注重防范新生问题,真正让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红利,也使 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赢得了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实践证明,只有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一 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集中民 智、汇聚民力、促进发展。 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三年多来,我们主动 适应、积极应对区划调整这一最大改革,将改革作为破除 体制机制障碍、提升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聚焦全区发展 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系统设计、协同推进政府职能转 变、经济组织方式、“市属区管”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 革,形成了一批有分量、有力度的改革成果,有效促进了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 想、摆脱束缚、开拓创新,一着不让深化改革实践,才能 为秦淮科学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必须坚持激情干事创业不停步。三年多来,我们坚持 高点定位、自我加压的工作要求,无论是落实青奥会、国 家公祭日、秦淮灯会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还是面对环境 综合整治、征收安置、防汛抗灾等重点工作艰巨考验,全 区广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勇担重任,众志成城、不畏艰 难,啃下了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攻坚战 。实践证明,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弘扬快节奏、高 效率、满负荷的工作作风,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 难和挑战,不断夺取改革发展的新胜利。 三年的成就值得珍惜,三年的经验弥足珍贵。但我们 必须清醒地看到,秦淮的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 要是:经济新常态下,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 还有不小压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任务依旧繁重,东部地 区城市化水平仍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群众需求还 有一定差距,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还未得到根本 解决;一些干部的工作状态和能力素质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 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 解决。 科学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思路 今后五年,是秦淮发展的特殊重要阶段,我们正站在 新一轮重大发展的起点上,处于发展的历史性关口。从面 临的发展背景看,一方面,全国经济发展呈现速度变化、 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 有改变。新常态下,推动经济在中高速运行条件下加快向 中高端水平迈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和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另一方面,国家“一 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全面实施,长三角一体化 进程加速,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经济转型 升级提供强大的内生动力;省委提出要实施“七大战略 ”、加快实现“五个迈上新台阶”,市委确立了发展“五 型经济”、建设“四个城市”的总体部署,这都为我们顶 住压力、攻坚前行指明了目标方向和实现路径。从秦淮的 发展现实看,三年多来的改革发展,为我们打下了坚实基 础,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大校场机场搬迁后 ,释放出占全区总面积近40%的可开发利用土地。这一区域 开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决定了秦淮今后十年、二十年乃 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秦淮河、 夫子庙等历史文化资源,已成为南京城市形象的主体品牌 ,这种独特优势是秦淮加快发展的宝贵财富。总的来说 ,今后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正处于可以大有所为 、必须争先率先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必须加压奋进、主动作为,努力在发展变化中把握 新机遇、在扬长避短中增创新优势、在超越自我中寻求新 突破,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秦淮特色的科学发展 之路。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 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中央城市工作 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 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市委决策部 署,坚持国际商务商贸中心、现代金融服务中心、文化休 闲旅游中心、创新驱动发展高地的发展定位,以建成更高 水平全面小康社会为总体目标,以“保护更新老城、开发 建设新城”为总体格局,统筹推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高 铁枢纽经济区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 事业发展,着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 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实 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快建设经济强、百 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秦淮,在“迈上新台 阶、建设新南京”征程中争先进位。 准确把握、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关键在于充分认 识“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总体格局在推动秦淮 新一轮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统领作用: 提出这一总体格局的现实基础是秦淮独有的区情特征 。明城墙围合的老城地区,拥有十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承担着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大责任。位于东部的 新城地区,是连接南京主城、东山副城、麒麟新城三个片 区的重要战略空间,将成为全市在江南地区最重要的开发 建设阵地和经济增长极。这样的区情特征和资源禀赋,决 定了我们必须对老城、新城的发展按照不同策略组织实施 、推进落实,对老城严格控制、慎重实施大规模、高强度 的建设,重点以保护更新为主;对新城实施高水平的规划 建设、大规模的投资拉动,目标打造成与新街口、河西三 足鼎立的城市新中心。 确立这一总体格局的根本遵循是五大发展理念。党的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 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城 市工作会议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一个尊重、五个统 筹”3,为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确立了正确的方向和路径 。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对城市工作提出了 转变发展方式、塑造特色风貌、彰显文化内涵、提升环境 质量、创新管理服务的具体要求。“保护更新老城、开发 建设新城”的总体格局,全面融入了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 要义,深入贯彻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全会最新要求 ,符合城市的发展规律和方向。 实现这一总体格局的最终目标是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 康社会。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强 调,江苏要实现的“全面”,是小康建设覆盖领域的全面 、覆盖人口的全面、覆盖区域的全面。秦淮作为省会城市 重要的中心城区,必须勇挑重担,更高标准、更优质量、 更快速度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保护更新老城 、开发建设新城”的总体格局,涵盖了经济建设、城市建 设、文化建设、民生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各个领域,落 实好既定的目标任务、推进措施,是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 康社会的现实路径。 衡量这一总体格局的成效标尺是秦淮人的幸福感、自 豪感和归属感。发展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投 入到民生领域,用更高的标准、更好的服务满足群众的需 求。“保护更新老城、开发建设新城”就是要按照内涵式 、集约化、品质型的发展导向,更大力度提升产业发展能 级,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让每一个秦淮人都有一种强 烈的归属感,都能够为自己工作生活在秦淮而感到自豪。 未来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保持中 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到2020年,常住人口总体控 制在100万人左右,实现100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00亿 GDP,累计完成1500亿固定资产投资。经济组织方式更加优 化,产业功能板块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历史文化 名城底蕴更加彰显,“城区即景区”的全域旅游格局基本 形成;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南部新城城市新中 心形象初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开展,全社会创新创 业氛围愈加浓厚;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重点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成果;社会事业、城市管理、社会 治理全面进步,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是秦淮发展实现更大突破、建成更高水平 全面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期。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围绕既定 的发展定位、总体格局和主要目标,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 、更主动的工作状态、更高效的落实举措,重点推进五个 方面工作。 1、更大力度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展现东部地区崭新形 象。按照“三年拉开框架、五年初见形象、八到十年基本 建成、十到十五年全面繁荣”的总体安排,以红花机场片 区建设为核心,带动提升东部地区现代化水平,打造“枢 纽经济平台、人文绿都窗口、智慧城市典范”,加快建成 “三中心、一高地”集中展示区和全市高铁枢纽经济示范 区。 一次性拉开发展空间。进一步加大组织推进力度,全 力做好资金和房源保障,确保今年基本完成核心区10平方 公里整体征收。完成后立即转场,对运粮河以北的光华路 地区、绕城公路以外及高桥地区,再次启动10平方公里的 整体征收,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土地平整,满足土地出让 和基础设施建设条件,整体拉开20平方公里的城市发展空 间。 高标准完善发展规划。贯彻绿色低碳、智慧城市、海 绵城市等建设理念,统筹“地、水、绿、文、美、产、居 ”多种要素功能,抓紧修订东部地区城市设计,从整体平 面和立体空间加强引导和管控,统筹建筑布局,协调景观 风貌。进一步构建以红花机场片区为核心、整体带动东部 地区发展的城市格局,统筹推进土地利用、空间发展、公 共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形成以“发展战略为导向、控制 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专项规划为支撑、重要地段城市设计 为重点”的规划体系。 加速度推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按照EPC4创新开发模式 ,整体实施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纬七路东进、苜 蓿园大街南下、长乐东路等城市主干道以及市政道路建设 ,基本完善路网体系。积极推进密路网、小街区建设,增 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一次性建设地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 用医疗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社区服务中 心和能源中心。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加大响水河、月牙湖 等重点水系整治力度,完成外秦淮河全线防汛工程,构建 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提升市政、河道管养水平和绿化美 化品质,有效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建设一批为居民提供便 捷优质生活服务的综合功能街区。 系统化开展招商选资。加强策划包装和形象推广,高 水平组织营销推介,不断扩大南部新城高铁枢纽经济区的 知名度和影响力。梳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定位高的建 设项目和投资项目,采用委托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 ,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参与开发建设。进一步整合行政区 和南部新城的政策资源,依托高铁枢纽经济平台,实施一 体化联动招商,聚焦商务商贸、健康服务、文化创意和智 慧产业,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总部企业。 2、更大力度实施老城保护更新,打造“最南京”城市 名片。按照“保护优先、有机更新、提升品质、彰显特色 、传承文化”的总体思路,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契机,坚持精致有序,一体化推进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 ,塑造“一城一河”特色景观,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努力把秦淮的区域特色塑造成南京的城市特质。 突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一主线。遵循整体性、原真 性理念,全面保护老城整体格局、历史风貌、街巷肌理、 文物古迹和文化习俗,把秦淮特有的城市基因和各个历史 时期城市发展的印记保护下来、凸显出来。统筹推进夫子 庙、朝天宫、门东、门西、门外五大片区的规划保护,充 分彰显城河一体、城景相融、内外贯通的特色景观和人文 魅力。系统梳理、深度解读儒学、科举、宗教、民俗等文 化遗产,加大金陵刻经印刷技艺、秦淮灯会等非遗保护传 承力度,建成科举博物馆、金陵刻经处新馆,强化秦淮河 、夫子庙形象推广,进一步扩大秦淮文化影响力。 突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这一重点。统筹推进水环境综 合整治,2017年上半年全面消除黑臭河流,2018年上半年 全面完成排水达标区建设,2020年实现所有河道“水清岸 绿”。实施明城墙沿线景观整治提升工程,推动城上、城 内、城外三线全部贯通,打造独具魅力的生态景观廊道。 加快实施区域功能旅游化改造,高标准推进旅游基础设施 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今年第三季度完成老项目征收扫尾 、年内实现净地交付,三年基本完成现有老旧小区出新 ,五年全面完成集中成片棚户区危旧房改造,配套建设城 市管理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善老城区居民生活环境,提 升城市品质和整体形象。 突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这一关键。坚持“城区即景区 ”的管理标准和考核要求,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以街 道为主体开展联合执法,彻底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 境脏乱差问题。强化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 ,提升市政设施养护、市容环卫保洁的机械化作业和智慧 化管理水平,不断规范交通管理和停车秩序。强化城市长 效管理,积极引导居民开展自治,切实落实“门前三包 ”责任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良好氛围。 3、更大力度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常态下发 展新动力。结合区情实际,将改革系列文件精神落细落小 落具体,有力、有度、有效实施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 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实现全区经济持续稳定健 康发展。 大力发展“五型经济”5。全面对接省市“一中心、一 基地”6建设要求,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科创 载体建设,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科 技创新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现代金 融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教育培训、健康服务、智力 服务等新兴产业,推动全区服务业全面升级。发挥高铁综 合交通枢纽优势,按照“一轴四组团”7产业布局,进一步 健全枢纽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集聚主导产业,构建枢纽 特色产业体系。大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 ,有针对性地扩大利用外资领域,加快发展跨境电商、服 务贸易等新业态,积极推动外贸转型升级,提升区域开放 发展水平。结合中芬低碳生态城建设试点,引入并用好芬 兰等国际先进地区生态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改善提升生 态环境质量,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与休闲旅游产业,推动经 济可持续发展。 推进产业功能板块特色发展。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要充 分发挥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