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中国共产党云龙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迈上新台阶 建设新云龙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龙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方 正 华 (2016年7月28日)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云龙区第十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 。 这次大会,是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召开的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 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四个全面”统揽 工作全局,动员全区党员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真抓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云龙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做报告 ,请予审议。 五年来的工作回顾和基本经验 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区 委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大力实施“服务业主导、城 市化推进、和谐社会构建”三大战略,以“三重一大”为 主抓手,稳增长防风险、调结构促转型、重改革惠民生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 设,创造了云龙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五年来,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高于全省 、全市平均水平,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6亿元,五 年翻了近一番,年均增长11.8%;公共预算收入完成 22.82亿元,是2010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2.9%;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6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 2.8倍;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60亿元,是 2010年的2.5倍。科学发展目标考核连续五年获得全市主城 区一等奖。 产业层次持续提升。三产比重从1.5︰18.8︰79.7优化 为0.4∶11.9∶87.7,服务业占比提高8个百分点,连续五 年位居全省城区前十名。累计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12项,完 成投资750亿元。宣武、升辉等市场加快提档升级,万达广 场、启迪科技城、淘金创谷、云邮跨境电商等一批重大项 目落户云龙,现代商贸、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新业态不 断壮大,2015年涉网企业达7000家,实现交易额115亿元。 徐州旅游服务中心成为全市首家“互联网+旅游目的地 ”O2O平台,2015年全区旅游总收入完成51.6亿元,年均增 长达20%以上。 集聚发展成效显著。强力推进服务业集聚区提档升级 工程,江苏师大科技园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淮海 文博园获批“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0家省、市级集聚 区入园企业达1400家,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94亿元。突出 抓好大企业培育,润东汽车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徐州医 药等8家企业(项目)列入省“十百千”行动计划,恩华和 润医药被认定为“省创新示范企业”。 五年来,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发展活力竞相迸发 各项改革有效突破。在推进改革“规定动作”落地见 效上,认真落实“营改增”工作,积极推进商事登记制度 改革,稳妥实施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不断 深化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医疗卫生分级诊 疗改革。在确保改革“自选动作”改有所成上,围绕“省 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投融资、个转企、统 计监测等方面改革;精心做好社区减负、社区协商民主、 社区大党委制、社工队伍建设“四篇文章”,获得振兴徐 州老工业基地创新实践奖二等奖,成为苏北、苏中唯一一 家“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在全省率先推行 归口派驻纪检组改革,纪委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加强。全力 打造区域展会品牌,成功举办两届文博会,探索出具有云 龙特色的展会新模式。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招大引强成果丰硕,华润集团、 中茵集团等一批“555”企业先后入驻。开放型经济快速发 展,实际到账注册外资、自营出口总额累计完成4.7亿美元 、10.5亿美元,分别增长92%、251%。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全区中小企业达15600家,是五年前的 2.2倍。引进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等金融机构18家,中小微 企业定向放贷额年均增长33%,金融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得到 加强。 五年来,功能品质逐步提升,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加快老城、新城和东部城区联动 发展,累计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城建重点工程160项。 三环东路高架快速路全线贯通,轨道交通1、2号线开工建 设,新建改造郭庄路、云苑路等主次干道30条,城市立体 交通格局加快形成。旧城旧村改造深入实施,累计完成房 屋征收420万平方米,安置棚户区低收入家庭7800户。加大 以和平大道为轴心的东部城区开发力度,建成商办综合体 9个、住宅小区16个,入住居民8万人,宜居宜业的城市新 中心初步显现,实现了“东区”变“东城”的华丽转身。 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城管巡查一体化管理和数字化建 设深入推进;道路街巷、河道保洁和绿地管护服务外包实 现全覆盖。国家卫生城市、省优秀管理城市创建任务圆满 完成,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外创示范路、内创幸福家 园”为抓手,累计投入3.3亿元,完成9条道路、46个老旧 小区、37个村庄整治工程,创成省级管理示范路2条、市级 幸福家园和文明小区18个。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全面完成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 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城市生态宜居 品质不断提高。城东环状休闲公园一期、汉文化景区敞园 、三八河公园等一批精品园林建成开放,城区500米半径公 园绿地基本实现全覆盖。五年新增绿地300公顷,建成区绿 化覆盖率达到43.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到23.6平方米 。加快实施河道截污、清淤等治理工程,实现故黄河、三 八河、老房亭河水系贯通。 五年来,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建机 制,累计投入17.5亿元,完成为民办实事项目224项。千方 百计促进就业,累计新增就业10.1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就 业再就业5.8万人。推行非公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劳动 关系保持和谐稳定。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主要险种参 保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市率先执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制度,累计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7520万元。全面加强社会 救助,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动态管理下 的“应保尽保”。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为群众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1所、幼儿园20所,组建小学教育 集团5个,多轨制中小学全部达到省义务教育现代化学校标 准,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基层医 疗卫生服务能力有效提升,6家公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 提档升级,与三级甲等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城区“15分 钟健康服务圈”实现全覆盖。优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 务,被评为“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书香云龙”、“云龙大讲坛 ”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 社会治理工作成效显著。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 社会治理工作,公众安全感和法治建设满意度持续提升。 坚持领导干部大接访制度,深入开展“三解三促在基层 ”活动。加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类刑事和 治安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连续13年被评为“省平安区 ”,荣获全省首批“法治建设示范区”称号。深入推进社 区建设,建成社区综合服务平台56个,创建市级和谐社区 67个,创成率达91.7%。加强社会组织孵化建设,在全市率 先设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全区社会组织发展到399个 。持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被评为“省放心消费先进区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 域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牢牢把握“两个巩固”根本 任务,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讲好云龙故事,传播云龙 声音,为云龙发展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 精神推动力。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广泛开展道德 模范选树、好人评选、诚信建设、志愿服务、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等活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 升,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五年来,党的建设全面加强,政治保障坚强有力 思想理论武装工作更加深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 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 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 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 水平进一步提升。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周末大讲堂、 高校能力素质提升班等平台作用,全区党员干部政治素质 普遍得到提高。 党风廉政建设与作风建设持续深化。严格落实党委主 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实行主体责任清单三级管理、党 风廉政建设述职制度,推进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 ”。始终保持严惩腐败的高压态势,五年来共立案查处违 纪案件58件60人,党纪政纪处分60人,移送司法机关17人 。认真抓好中央、省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全力做好 巡视转交信访件办理工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 省市区委“十项规定”,制定出台《机关公职人员行为失 当问责办法》,深入开展“四季清风”行动。实施“百姓 办事零障碍工程”,创新开展“百姓问政四季行”活动 ,强化服务群众意识,提升行政服务效能。 干部队伍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全面落实 “20字”好干部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 选人用人公信度。突出在实干中锤炼选拔干部,选派300名 机关干部到“六个一线”锻炼成长。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 织建设,在“第一书记”、党员志愿服务、智慧党建、社 区大党委等方面取得一批示范性成果。选优配强基层“带 头人”,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加强 “两新”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战 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按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全力 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有效开展工作。坚 持党管武装,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人武、双拥工作成效明 显。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红十字、残联等群团 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统战、民族、宗教、台 侨、老干部、关工委、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 届区委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帮助 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团结拼搏的 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云龙区委,向所有参与云龙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云龙事业发 展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仅创造了辉煌的业 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坚定方向不动摇。五 年来,我们旗帜鲜明地把科学发展作为主旋律、最强音 ,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实践证明,只 有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 所惑,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构建云龙长远发展 的战略优势。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创先争优、真抓实干不放松。五 年来,我们坚持高点定位、自我加压的工作要求,建立了 一套行之有效的目标导向、压力传递和激励考评机制,形 成了全区上下你追我赶、勇争一流、埋头实干的生动局面 。实践证明,只有将创先争优定目标、真抓实干促落实有 机结合,才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不断开辟发 展的广阔空间。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先、共建共享不忘本。五 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 事和惠民工程,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实 践证明,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只有切实做到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 真正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停步。五 年来,我们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把 创新贯穿于发展理念、重大决策和工作措施之中,着力推 进产业转型、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改革创新。实 践证明,改革激发活力、创新引领发展,只有勇于探索、 善于创新,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 第五,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和谐、凝心聚力不懈怠。五 年来,全区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全力维护 党群团结、干群团结和社会团结,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全区上下和衷共济、踏实干事,形成了心齐、气顺、劲 足的良好氛围。实践证明,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 ,只要我们众志成城、顽强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道 路上的一切困难。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 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传统商贸 等优势企业对社会经济的贡献度有所下降,财政收入增速 放缓,刚性支出持续增加;产业层次和结构不尽合理,房 地产业比重偏大,转型升级任务繁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还有不少欠账,城中村、棚户区改造难度较大,民生保障 和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少数党员干 部的思想观念、能力水平、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要求还 不适应,党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等等。对此,我 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站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深刻分析面临的形势和发 展的基础,云龙正处于爬坡过坎、赶超跨越、大有作为的 时期。 未来五年,将是云龙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期。“一带 一路”、长江经济带、沿东陇海经济带是我们面临的最富 含金量的历史机遇。市委、市政府围绕新亚欧大陆桥经济 走廊重要节点城市、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交 通枢纽城市三大战略定位,提出了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一 高地”的发展思路,双向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云 龙经过多年的积累,产业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发展支撑 力显著增强,一批重点项目和企业正释放新的动能,必将 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未来五年,将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期。多年来 ,云龙在主城区率先完成“退二进三”,服务业占绝对优 势的产业结构加速形成。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加快 服务业总量规模扩大、质量效益提升,夯实云龙发展的产 业支撑,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大问题。为此 ,必须在国家和省市发展大格局中定位云龙板块的产业发 展,牢固树立“产业兴区、服务业强区”的鲜明导向,着 力探求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未来五年,将是群众多元需求的快速增长期。随着经 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的 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与日俱增,对提高生活品质、丰富精 神生活的期待不断提升,成为推动供给方式转变和需求结 构优化的强大动力。我们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奋斗目标,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扩大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基于上述认识和思考,今后五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 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 ,科学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 ,以“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总揽全局,全面推进经 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 程度高的新云龙。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区经济 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主题,明确五个定位。 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建设“强富美高”新云龙。坚 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努 力建设发展更加科学、城市更加文明、文化更加繁荣、社 会更加和谐、人民更加幸福的现代化城区。 明确五个定位——就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空间优化 、服务业强区、可持续发展和民生共建共享“五大战略 ”,加快建设服务业先导区、新型城市化标志区、科教文 旅特色区、平安法治示范区和社会治理领先区。 1、全力打造服务业先导区。牢固树立“产业兴区、服 务业强区”的鲜明导向,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 、水平提升,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 系。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力争突破320亿元,新兴服务 业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 到90%左右。 2、全力打造新型城市化标志区。贯彻中央和省市城市 工作会议精神,顺应城市向东、向东南发展趋势,加快新 城、老城、东部城区“三核联动”,优化城市功能;加快 翠屏山片区、大郭庄机场片区、潘塘片区拓展步伐,优化 空间布局;加快产城融合、一体发展,优化生态环境,努 力建设功能完善、和谐宜居、彰显特色的现代化城区。 3、全力打造科教文旅特色区。加强教育资源与科技创 新的有效整合,构筑充满活力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加快 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2020年前达到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 衡发展标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基本建成区、街道 、社区三级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托汉文化景区、户 部山(回龙窝)等历史文化载体优势,打造独具魅力的文 化旅游品牌。 4、全力打造平安法治示范区。深化平安法治建设,构 筑规范有序的现代社会管理体系,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公 正廉洁司法、社会综合治理、平安法治队伍建设持续走在 全省、全市前列。到2020年,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 率稳定在98%以上,法治建设满意度达93%以上。 5、全力打造社会治理领先区。深化“政社互动”,全 面推进社区大党委制、邻里中心和社区协商民主工作,加 快构建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工为骨干的 “三社”共治联动机制,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努力 实现政府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高度融合,建成“全国社区 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转型升级,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 ”构筑发展支撑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紧密对接全市“333”现代服务业 体系,培育壮大云龙主导产业,努力在“产业兴区、服务 业强区”上取得新突破。一是强化城市产业支撑。坚持一 手抓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加快省“传统商品交易市场转型 创新示范区”创建步伐,引导宣武、升辉、淮海综合物流 园等专业市场升级改造,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和消费集聚能 力;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大力发展科技服务、现代 商贸、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 业态,培育发现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二是大力发展平台 经济。学习借鉴浙江“特色小镇”模式,突出云龙产业、 生态和人文特色,打造一批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产业平台。 坚持产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路径,整合盘活楼宇资 源,强力推进楼宇经济加快发展。依托万达、宝龙、尚仕 广场等精品楼宇,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中介服 务等业态,做大做强楼宇经济平台和主题功能街区,增强 城区经济发展新活力。三是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积 极探索众创、众筹等新模式,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有 效对接,推动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以“互联网+”深入推进 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带动传统优势产业加快 升级改造。加快电商拓市步伐,支持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电子商务“生力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推动 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一是抓 好创新载体建设。以启迪科技城、师大科技园等龙头型产 业园区为载体,搭建高水平、多层次的科技创新、创业服 务、金融支持体系,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紧紧抓住 “智慧徐州”建设契机,加快九次方大数据交易中心、九 夏(中兴)智慧产业园启动运营。统筹推进大学生创业园 等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建设,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二 是完善政策扶持机制。加快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 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 制。建立和完善新兴产业创投政策体系、融资体系、监管 和预警体系,扩大社会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投计划。三是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全方位加强政产学研合作 ,大力推进技术创新联合协作和各类创新组织建设,在科 技成果转化应用上取得新突破。优化创新创业发展环境 ,实施“云龙优才”计划,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以人 才、智力集聚引领和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全力培育发展动能。聚焦重点产业猛攻招商引资,以 重点项目突破带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紧盯“555”企业 ,瞄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云龙产业定位的项目,更大力 度开展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招商,突出以企引企,形 成同类企业集群、产业上下游配套的集聚效应。加快发展 总部经济,重点引进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的物流中心 、采购中心等区域性总部。严格落实领导包挂项目制度 ,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完善重点项目推进、会办、 督查等制度,推动招商项目快落地、新建项目快开工、在 建项目快竣工,为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二)突出新型城市化,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 龙”创设良好环境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坚持成片开 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打造三核联动、产城融合、一 体发展新格局。加大老城区更新改造力度,突出商业、金 融、文化、旅游等功能,加快推进中心商圈、老徐州历史 文化片区建设,全面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积极配 合推进新城区功能性配套项目建设,全面激活新城人气、 商气。大力推进东部城区空间拓展和功能完善,加快城中 村和棚户区连片开发,积极拓展翠屏山片区、大郭庄机场 周边片区发展空间,重点实施一批带动力强的功能性项目 和产业项目,加快西融老城、南融新城、东融开发区和高 铁生态商务区步伐。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推进城市综合执法、街居管 理体制改革,建立与城区发展相适应的城市管理体制。强 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加大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力度 ,深入开展示范路和幸福家园创建,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 、标准化、系统化、常态化。扎实推进环卫公共设施等重 点工程建设,完善环卫保洁、道路养护、绿化养护等市场 化运作机制。加快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 制,规范发展融资平台,通过BOT、PPP等形式吸引社会资 本投入城市建设。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更加突出环保优先,坚持节约发 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型生态城区建设步伐 。着力构建生态廊道,以三八河、故黄河为主体,继续推 进33条水体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 ,到2020年城区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 20年一遇。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加强公园绿地、防护绿地 、城市绿廊及城郊绿化建设,构建城郊一体化的绿色生态 网络体系。以潘塘区域为重点,积极发展特色鲜明的现代 都市农业,继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三)突出改革创新,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 ”提供不竭动力 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战。通过扩大新市民住房 刚需、支持居民改善性需求、扩大棚改货币化安置等方式 ,实施精准去库存、联动去库存、转型去库存,积极消化 存量,科学控制增量。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有效化解潜在金融风险。大力推进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 本行动,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 ,打好降成本“组合拳”。扎实做好“营改增”各项工作 ,落实引导政策,在企业得益受惠的前提下,努力保持财 税收入稳定增长。 深化各项改革创新。持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上 下联动、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 服务体系。深化社会领域改革,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参与教 育、医疗、养老、文体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省级服务业综 合改革,打造淮海经济区现代服务业新高地。突出抓好 “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积极探索具有 云龙特色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 、沿东陇海经济带等重大战略机遇,在更高层面上参与区 域共同发展,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双向开放新局面。加 快“走出去”步伐,着力扶持外贸龙头企业设立境外公司 ,扩大进出口规模。大力推进与周边区域、板块的一体化 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 进一步加强商贸物流、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对外 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四)突出文化引领,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 ”营造和谐氛围 提高思想文化凝聚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 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 权。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弘扬正能量、树立新风尚。健全社会舆情引导机制,强 化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网上宣传阵地建设,提升舆论 引导能力,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生态。 增强公共文化辐射力。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 “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广泛开展“书香云龙”等 主题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 求。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做好“市民文 明”和“城市文明”两篇文章,深化“云龙基础文明15条 ”等宣传教育,做好“云龙好人”、“星级家庭”评选、 家风传承等活动,形成文明、和谐、有序的社会氛围。 扩大文化品牌影响力。以“舞动汉风”品牌为引领 ,培育“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等 一批新兴文化业态,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体系 。充分挖掘两汉文化、彭祖文化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入推 进汉文化景区、淮海文博园、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 街区的保护、建设和开发工作,彰显城市文化特色,打造 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五)突出民生改善,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云龙 ”奠定坚实基础 健全社会保障网。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 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继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养老保 险制度,健全养老保险待遇政策调整机制。加快建立城乡 统一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 与医疗救助的有效衔接。完善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 度,落实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进一 步规范征地补偿安置工作,提高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 。实施精准扶贫,加大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体救助力度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优化公共服务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义务教育 开放办学,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 置,推进医疗机构综合改革,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加强人口与计生服务,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促进人口均 衡发展。积极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推动居家养老和机构 养老协同发展。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开展群众性体育 活动,努力打造“全民健身”品牌。 筑牢平安和谐网。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多层 次、立体化防控体系。实施“七五”普法,健全公共法律 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全民法治意识。深化信访法治化进程 ,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严格落实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公共消防 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态安全、网络安全治理,进一步 提高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实现建设“强富美高”新云龙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党 、关键在人。要着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使广 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各级党组织始终成 为云龙事业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一)始终把思想建党放在首位,着力提高党员干部 思想政治水平。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抓好思想建设这个根本,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这个“总开关”。持续抓好问题整改,巩固提升党的群众 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扎实推 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争做 “四讲四有”合格党员。全区各级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经得起各种 考验,提振迎难而上、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要管党的政治责任 。“打铁还需自身硬”, 全区各级党组织必须认真贯彻从 严治党要求,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贯穿始终 ,将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坚持惩防并举,用好 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实施挺纪在前“五大行动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和《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加大问责和纪律处分力度,依纪 依法严惩腐败。 (三)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和干部队伍。注重区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 ,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 理论武装、驾驭全局和务实创新能力,打造一支忠诚、干 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强化干部监督管理,研究建立干部 考核评价、“能上能下”工作机制,激励全区广大干部敢 担当、善作为、能创新。从严把好选人用人关,严格执行 《干部任用条例》和“十个严禁”,切实把政治坚定、实 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干部选拔上来。始终坚持 党管人才原则,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多措并举集聚人才 ,为云龙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四)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全面加强基层服务型党 组织建设。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解决好联系服 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做好社区(村)党组织换届 工作,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配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基 层党建述职评议制度,实施党建工作“六大创新行动 ”,继续开展“第一书记”和机关党员进社区等活动,打 造具有云龙特色的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五)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密切党和 群众的血肉联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 区委“十项规定”,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健全区委巡 查制度,实现巡查工作常态化、全覆盖。各级党员干部要 脚踏实地、崇尚实干,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倾听群 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云龙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 事。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同志们,美好的蓝图鼓舞人心,宏伟的目 标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 为指引,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振奋精神,鼓 足干劲,务实创新,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 力奋斗! 践行新理念 建设新响水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响水县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崔 爱 国 (2016年7月1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响水县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 作报告,请予审议。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旗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回 顾总结县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我 县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选举产生中共响水县第十届委 员会、中共响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共 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践行新理念,建设新响水,为全面建 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的主要成绩 县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响水发展历史上极不 平凡的五年,是全县综合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对外影响 力提升最快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 话精神,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坚持“建设新响水、发展 上台阶、实现北抬头”总定位,适应新常态,奋力新作为 ,圆满完成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建成 全面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奋力赶超,全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与 “十一五”末相比,全县8项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翻番。 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由135.2亿元增加到244.3亿元,一般公 共预算收入由10.8亿元增加到3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 116.6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3712元增加到2364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7276元增加到13088元。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6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出口总额等4项主要经济 指标总量位居全市前列。五年来,全县工业开票销售由 108.6亿元增加到343.7亿元,开票销售超10亿元企业由1家 增加到6家,总量进入全市前3强、全省30强,实现了从全 市垫底到前列的历史性跨越。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应对经 济下行压力,努力保持经济稳健增长,上半年规上工业增 加值、工业开票销售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市第一,全县 经济发展继续呈现出“北抬头”的良好态势。 五年来,我们重抓项目和载体建设,转型升级成效显 著。新型工业化加快推进。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突破 7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600亿元,分别是“十一五 ”的2.3倍、3.1倍。重大项目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实施了 巨合金属、荣鑫伟业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24个。引进央企 实现重大突破,中国一重、中粮集团等10家央企投资响水 。企业创新发展取得明显成效,联化科技、天容股份等 10家企业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亚邦爱普森药业、天 容股份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 推进中小企业园建设,2015年全县新建标准厂房面积、新 增入园企业数实现双倍增目标,结束了8个镇区没有中小企 业园区的历史。现代农业呈现“北抬头”发展态势。全县 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14.2万亩,设施农业占比较“十一五 ”末提高7个百分点,近三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位居全 市前列。326省道实现高效设施农业全覆盖,南河万亩现代 农业示范园成为全市现代农业新亮点。建成全省最大的海 参养殖基地、国际一流的中粮生猪和全省单体规模最大的 温氏生猪现代化养殖基地,兴旺小杂粮、薛牌西瓜等6家农 民专业合作社创成国家级示范社。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90.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0亿元,实现五年倍增目标。宏海物流园、快捷士物流园 等建成投运,润生广场城市综合体、福港大酒店等竣工运 营,云梯关旅游经济区全面启动建设,城乡电商、融资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