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12—“八项措施”构建“双推进”新格局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八项措施”构建 “双推进”新格局 华宁县通红甸彝族苗族 一、基本情况 通红甸彝族苗族乡是玉溪市华宁县唯一的民族乡,是 华宁县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地,也是全省38个革命老区乡 (镇)之一。全乡辖5个村委会1个社区60个村(居)民小 组,农村总人10439人(其中:贫困人口4 103人,占农村 总人口的39.31%,深度贫困人口1146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0 98%),属典型的老、少、边、贫、小乡镇:全乡有党总支 6个,党支部31个,其中农村党支部27个,目前共有党员 316名;201 3年7月,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启动实施扶贫开发 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项目,项目规划建设产业发展 、基础设施、安居工程、素质提高、社会事业、生态环境 保护与建设6类10 3个子项目(项目点),总投资12 46511万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 000万元、市县配套 400万元,通过“八项措施”的落实,已经累计完成投资7 340 42万元,完成总投资的58.89%,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 效。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领导“双推进”。县委、县政府对“双推 进”工作负总责,把“双推进”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 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确保备项任务 落到实处。乡党委、政府负责抓好“双推进”工作的落实 ,把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为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乡党委、政府成立了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 ”领导,小组,负责全乡“双推进”工作的组织领导指挥 协调、督查检查及考核工作。各村(社区)党总支及时成 立工作组,建立乡、村、组三级领导干部党建责任区。省 、市、县各行业部门根据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 进”规划,结合各自职能,落实部门责任,在制定政策、 编制规划、分配资金、实施项目时向通红甸彝族苗族乡倾 斜。通过大力宣传,让广大党员群众了解“双推进”的目 标和任务,掀起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建设 高潮。 (二)体系建设“双推进”。全乡共设置6个党总支 ,60个村(居)民小组,采用以自然村为单位或党员人数 较少的与邻近小组联台建立党支部的方式,共建立农村党 支部27个。为进一步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2014年起在全 乡党员中实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对316名党员进行分类管理 、积分考核,采取“一季一评、季末亮分、年度总评”的 方式,分类制定考核评分细则,专人进行打分,并及时将 分数向群众进行公示。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的 做法,加快推进在农民合作社上建立党支部,实现基层组 织体系的有效覆盖。 (三)队伍建设“双推进”。针对全乡人口少、外出 务工人员较多,年轻后备干部不足的实际情况,向社会公 开选拔1名、下派3名科级干部直接到村任职;省、市、县 三级选派7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常务书 记,选聘2名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合理制定党员发展计划 ,把 优秀年轻人才吸收到党组织中来,2014年新发展 党员10名。积极整合资源,采取开办培训班、送教上门等 多种形式加强党组织书记培训,2014年以来,选派党组织 书记参加县级集中学习3次,乡、村自行组织集中培训2次 ,做到了培训人员全覆盖。强化干部队伍日常培训,提高 领导干部履职能力。通过干部在线学院、公务员在线学习 、远程教育终端平台,学习新形势下基层工作方法,干部 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完善招考聘用机制,2014年新录用 公务员2人、事业人员6名,干部队伍结构逐渐合理化,学 历层次不断提高。 (四)阵地建设“双推进”。加强村、社区活动场所 建管用、整合办公场所,服务场所和活动场所,突出服务 功能,防止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积极整合财政“一事一 议”、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等项目,完成2个村级活动 场所和35个村(居)民小组党员活动室建设,实现了6个村 级组织均有规范的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站点全面覆盖。由组织部门牵头完成对有公房但未建党员 活动室的村民小组的建设规划。2014年新规划建设小组党 员活动室6个,对有公房但未建党员活动室的小组努力实现 3年内均能建有活动室。依托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大力 开展科技培训,现已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5期,培训人 数达1 564人,涉及传统刺绣、劳动保障、种植、养殖等多 方面。 (五)资源优化“双推进”。进一步提高村级党建工 作经费和村组干部待遇,实现每个社区每年6万元、每个村 每年3万元的党建工作经费,农村党员年人均100元培训经 费及时拨付到位;村(社区)书记、主任每月待遇均在1 500元以上,村民小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每月待遇均在 300元以上,对所有村组干部实现绩效考核管理,奖优罚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