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金民卿:五四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及其当代传承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五四运动的宝贵精神财富及其当代传承 金民卿   【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 强调,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 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 ,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 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要坚持大历史观,把五四运动放到 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 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奋斗史中来认识和把握。五四运动 倡导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深刻影响了中国百年历史进程。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复 兴进程的维度上,以思想史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 和把握五四运动的精神财富及其在新时代的传承。   一   五四运动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救亡图存努力的必然结果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了拯救国家民族于危亡,从来就没 有停止过爱国救亡的努力。在抵抗外敌入侵、捍卫民族尊 严的斗争中,中华民族不仅涌现出了以林则徐、左宗棠、 邓世昌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英雄,更有成千上万的爱国将 士和广大人民前赴后继、奔赴国难。这些艰苦卓绝的抗争 ,体现了中国人民捍卫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坚定意志 ,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和 平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取消列强在华各项特权、取消“二 十一条”、归还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但“和会”不仅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要把德国在山 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迅 速激发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强烈反对。5月4日 ,北京高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 岛”“拒绝和约签字”“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惩办 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强烈要求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北京的学生运动很快得到其他地区学生的积极响应和广大 工人的支援,形成了一场由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起,各界 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把爱国 主义精神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五四时期留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场 爱国运动使先进的中国人真正认清了西方列强的本质,逐 步摆脱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幻想和依赖,勇敢地踏上 了依靠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追求国家民族独立 、实现人民解放的新征程。不仅共产主义者开始把打倒军 阀、打倒列强作为直接斗争任务,孙中山先生也明确地提 出: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 斗。百年以来,五四爱国精神在一代代中华儿女中传承弘 扬。1924年,恽代英在《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中提出:五 四运动是中国以前不曾有的伟大运动,这个伟大运动是为 中国、为四万万同胞的独立与自由而发动的,是第一次打 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1925年,张太雷在《五四 运动的意义和价值》中提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国主义 与军阀的运动”,“是一个完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运动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1939年,中国共产党把“五四 ”确定为青年节。毛泽东在《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 》等文章中,突出强调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指出五 四运动就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所反对的是卖 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 民的政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历次纪念活动中 ,都把爱国放在五四精神的首要位置,五四运动鲜明地贯 穿着爱国主题是我们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 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 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要加强对五四运 动历史意义的研究,深刻揭示五四运动对当代中国发展进 步的深远影响”。   二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这场具有中国特点的思想 解放运动发端于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它奠定了群众 基础和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发展了新文化运动,只有在经 历了五四爱国运动及思想解放运动后,经过洗礼的中国先 进分子的思想方向才开始转向社会主义,才取得真正效果 并长期影响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历史。五四运动留下的丰富 精神遗产中,除了爱国主义,还有追求进步、民主、科学 的思想启蒙精神。   新文化运动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思想启蒙的任务。一 方面,新文化运动思想家们对西方列强没有清醒的认识 ,还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看作公理的化身,把一战结束认为 是“公理的胜利”,幻想着战胜国列强能够主持公道尊重中国 主权和利益,只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才打碎了这种幻想。 另一方面,新文化运动思想家们所引进的赖以袪封建主义 之蔽的理论工具,是西方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当然不能 达到袪封建主义之蔽的启蒙目的。近代以来,虽然中国国 势日衰,但中国人从来就没有放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梦想。鸦片战争之际,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开启了 向西方学习的先河,努力实现国家强盛,抵御外敌入侵 ;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人谋求建立太平天国,实现 天下太平、国家兴旺;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人士,力 求通过开展洋务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现强国富民的“中兴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把西方政治理论引入中国 ,谋求通过变法摆脱积弱贫困的局面;孙中山明确提出振 兴中华的口号,他坚信,革命成功以后,经过全民族努力 ,中国一定能够迎头赶上世界先进国家。这个筑梦历程的 基本逻辑,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理论和制度,对 中国的军事、技术、社会、文化、制度进行改造。对此 ,毛泽东曾说过:“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 新道理,什么书也看。……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 有学外国。”但是,正如政治上的渐变改良屡遭失败一样 ,在思想上,他们也找不到适合中国实际的革命方案。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