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公文写作中切忌把材料搞成肥料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公文写作中切忌把材料搞成肥料 儿子小时,我鲜有空陪他,几乎每晚都在单位搞材料。一夜,几岁的儿子接到同 事找我的电话,随口回答:“我爸爸不在家,到办公室搞肥料去了!”儿子的天真回想 起来仍让人忍俊不禁。这看似和文字工作不搭边的一句话,令我又生出不少感慨。 大凡通知、请示、讲话、调查、报告等各种文体,在机关里都称其为材料。块头 大的、较重要的叫大材料,一般性的、篇幅短的叫小材料。大小都还在其次,关键是 要管用,足以指导工作于当时,存为资料咨后世。一篇无用的材料,作为公文不管 用,写成讲话没人听,当成资料无人看,丢在墙角占地方,自然成了“肥料”。 从感情上讲,凡是文字工作者,没人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落个“肥料”的下场。但 坦白地说,现实工作中,高价值的材料不多,无用的“肥料”却不少,不仅浪费了人力 物力财力,还有损党政机关的权威。搞材料为何变成了搞“肥料”?无外乎以下几个缘 由: 一是长篇大论。有些同志喜欢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认为材料不长没水平,动辄 洋洋洒洒、鸿篇巨制;写起讲话七拼八凑,不重质量重“字量”。岂不知“凫胫虽短,续 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长是有长的好处。《二十四史》长,是不朽经典;《资本论》长,是旷世杰 作;“王婆婆的裹脚”也长,就煞风景了。明代有个大臣,叫茹太素,写起奏章,喜旁 征博引,几百字可以写就的公文,常用套话、空话、官话堆出万言书,惹得“厌听繁 文”的朱元璋龙颜大怒,命令将茹太素一顿痛打,于是便有了“朱元璋怒打茹太素”的故 事。 短更有短的精彩。小平同志受周总理委托起草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 府工作报告》,仅用5000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