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3 年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
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
融“五篇大文章”,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 年政
府工作报告再次指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
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2024 年 1 月,习近
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
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
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从新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
学基本原理同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相结合,对高质量发展底层逻
辑进行深邃思考而创造性提出的概念。它是由科学技术革命性突
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摆脱传
统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
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
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质生产力是更具有
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更具创新性的先进生产力,其关键构成
是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要素供给。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
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从生产力的角度看,金融
将储蓄转换为投资,提供必要的生产资本,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
变革,能够形成新质生产力;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金融在调
整经济关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结构,反作用
于生产力。金融的这种双重角色赋予了其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畅通资金、资本、资产“三资大
循环”,将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变革和绿色发
展,将“金融活水”引入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低空
经济、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能够赋能新质生
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做强科技金融,奠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石架构”
2024 年 1 月 3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
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
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推动科技创新“关键
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有效增量”,迫切需要科技金融的支
持和引导,提升新质生产力的“含新量”。科技金融能够通过激
发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从而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技
术和产业的“基石架构”。
一是推进科技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在推动
科技创新方面的枢纽作用和孵化作用,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
投资赋能科技创新,壮大能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耐心资本”。
激活科技金融市场的潜能,支持初创企业科技创新、市场成长和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积累能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初始资本”。
改进担保体系并提高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效能,鼓励种子基金、
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提高风险容忍度,带动社会资本共
同构建服务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撑体系,推动资金链服务科技链,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探索建立知识
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逐步完善知识产权质物处置机制,
通过定向推荐、对接洽谈、拍卖等形式进行质物处置,建立多元
化知识产权担保机制,支持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经营主体通过知识
产权金融实现社会融资。
二是鼓励科技金融全周期服务科创企业。瞄准科技企业的初
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全生命周期,探索金融与科技
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从创业融资、科技信贷、科技担保、科
技保险、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政策体系和公共平台等维度,为
科技企业提供全周期、全链条、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金融服务,
增强新质生产力微观主体全生命周期融资能力。担保基金或担保
公司要共同分摊小微科创企业的贷款风险,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创
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小微科创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金融机
构要主动引导创新活动中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实现高水平动
态均衡,持续激发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热情和活
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三是加快科技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机构要结合科创企业在不
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从授信、期限、额度、模式等方面进行
分层次和差异化设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和完善满
足科技企业需要的信贷产品体系,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注入
“金融活水”。首先,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为平台,扩大股权投
资试点范围,探讨设立专精特新企业专门贷款,全力支持战略性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夯实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其
次,深化与私募股权(PE)、风险投资(VC)等机构合作,升级
“股权+债权”联动服务模式,积极助推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
化转型,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在传统产业领域加快形成新质
生产力。第三,结合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场景,积极开发
“设备贷”“采购贷”“租金贷”等定制化金融产品,帮助中小企
业拓宽多元化贷款渠道。最后,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
机制,创新金融工具和手段,进一步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
通过产业引导基金、特定债券、“投资+贷款+IPO 保荐”等综合
金融服务方式,促进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助力企业培育
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四是完善对科技金融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完善财政支持和税
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体系,构建“科创出题、金融答题”工作机制,
鼓励金融机构和企业加大对科技金融领域的投入和创新力度,促
进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以技术革命性突破
催生新质生产力。在已有投融资平台基础上,搭建并完善信息平
台,对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真实的资金信息
和企业经营信息进行登记并留存,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监管
部门要打好主动仗,引导银保等金融机构转变思路,推出更多适
配科技企业特点的专业化、多元化产品和举措,及早补齐银行不
敢贷、资本不愿投的短板。政府相关机构、银行、股权投资机构、
担保机构、保险公司、资本市场等要相互支持,相互反馈,并且
与外部进行物质能量交换,促进科技金融系统良性发展,夯实加
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金融支撑。
做优绿色金融,培育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
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金融机构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助力发展方
式绿色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将环境、社会和治理
(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要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