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 整治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志: 今天,我们召开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动员部署会,主 要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决策部署,深 刻认识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全面动员、迅速 行动,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严格的纪律,扎实 推进专项整治工作,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 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违规占用耕地问题的严峻形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保 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 本。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 示批示,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然而,从近期我 们开展的排查和上级反馈的情况来看,我县违规占用耕地问题 依然较为突出,形势不容乐观。 部分地区违规占用耕地建房、建厂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村民 受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在自家耕地上建房是天经地义的事,未 经批准就擅自占用耕地进行建设;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建设成 本,逃避相关审批手续,在耕地上违规搭建厂房、仓库等设 施。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耕地的耕作层,导致耕地质量下 降,而且严重扰乱了土地管理秩序,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用。 违规占用耕地进行非农建设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一些地方以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农业设施为名,行违规占用耕地之实。比 如,打着建设农业观光园、生态农庄的幌子,在耕地上建设餐 饮、住宿、娱乐等非农设施,严重改变了耕地的用途。还有一 些地方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未批先建、少批 多占耕地的问题,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违规占用耕地背后的利益驱动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 展,土地价值不断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取私利,不惜铤 而走险,违规占用耕地进行开发建设。同时,个别基层干部法 律意识淡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对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睁一 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存在包庇纵容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问题 的严重性。 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会带来严 重的后果。一方面,它将直接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耕地是 粮食生产的基础,耕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必然导致粮 食产量的下降,影响国家的粮食供应和稳定。另一方面,它将 破坏生态环境。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违规占用耕 地会破坏土壤结构、减少植被覆盖,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等生态环境问题,影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明确目标任务,全力推进违规占用耕地问题专项整治工 作 本次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全面排查、分类处 置、严格执法,坚决遏制新增违规占用耕地行为,逐步消化存 量违规占用耕地问题,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切实守住 耕地保护红线。 一是全面深入排查,摸清问题底数。排查是专项整治工作的 基础。各乡镇、各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对本辖区内的耕地利 用情况进行全面深入排查,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重点 排查违规占用耕地建房、建厂、建非农设施等问题,建立详细 的问题台账,明确问题地点、面积、用途、责任人等信息。同 时,要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等科技手段,提高排查 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排查过程中,要注重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张贴公告、发 放宣传资料、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 性和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排查工作,对违 规占用耕地行为进行举报。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核 实处理,并给予举报人适当的奖励。 二是坚持分类处置,确保整治实效。对于排查出来的问 题,要坚持分类处置的原则,根据问题的性质、情节和危害程 度,采取不同的整治措施。对于新增违规占用耕地行为,要实 行“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坚决遏制新 增问题的发生。要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一旦发现新增违规占用 耕地行为,要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并依法依规进行拆除复 垦。同时,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形成强大的震慑 力。对于存量违规占用耕地问题,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妥善处 理。对于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且符合相关产业 政策的,要督促责任人尽快补办用地手续,依法依规进行建 设;对于不符合规划或产业政策的,要坚决予以拆除复垦,恢 复耕地原状。在拆除复垦过程中,要注重做好群众的思想工 作,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工作平稳有序进行。 三是严格执法监管,形成高压态势。执法监管是专项整治工 作的关键。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执法合 力。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对耕地保护的法律监督和执法检 查,加大对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农业农村部门要加 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建房秩序;住建部门要加强 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和监管,严禁未批先建、少批多占耕地;公 安部门要依法打击暴力抗法、妨碍执行公务等违法犯罪行 为,为专项整治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管长 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