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市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与
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上的开班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工业园区,举办2025年**市国资国企深化改
革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首先,我代表市国资委党委,向
参加培训的各位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本次培训提供支持
的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培训中心表示衷心的感谢!此次培训是
在全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国企改革提升行动
的关键时期举办的一次重要学习活动。**市国资国企历经多年
发展,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在新发展
阶段,我们仍面临着改革深化、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等多重挑
战。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学习机会,以学促干、以干践
行,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深刻认识培训意义,锚定改革发展坐标
(一)这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世界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
展阶段,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顶梁柱”“压舱石”,必
须主动适应新发展格局。从全国来看,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效
显著,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正全面启动,要求我们以更高
标准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实际出发,我
市国企在产业布局、创新能力、管理效能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
间,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破解发展瓶颈。例如,在市属企业
中,部分二级子公司仍存在治理结构不健全、市场化机制不完
善等问题,这与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成熟的现代化治理模式形
成鲜明对比,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先进经验,加速补齐短板。
(二)这是落实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市委、市政府高度
重视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将其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重点任
务。今年以来,我们围绕“优化布局、提质增效、防范风
险”三大目标,启动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在产业布局上,推动
国投集团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投集团深耕产业投资、农投集
团强化乡村振兴支撑;在机制创新上,试点职业经理人制度、
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但改革进入深水
区,仍面临诸多难点:如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优质战
略投资者、如何构建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发企业活力、如何
在数字化转型中抢占发展先机等。苏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
地,其国资国企在市场化运作、科技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的
经验,恰好能为我们破解这些难题提供思路。
(三)这是锻造过硬队伍的重要契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是
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是治国理政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来
源。当前,我市国企干部队伍在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国际化
视野等方面,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此次培训对
象涵盖市国资委及市属企业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以及市
委组织部、市财政局相关同志,就是要通过系统性学习,打造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国资国企干部队伍。希
望大家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既学理念方法,也学担当精
神,将苏州经验与**实际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改革的“排头
兵”。
二、清醒审视发展现状,找准改革攻坚方向
(一)**国资国企发展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
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一是
规模实力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市属企业资产总额突
破8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45%,年均实现营业收入
超100亿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民生保障等领域
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国投集团承建的**高新区标准厂房项
目,为招商引资提供了优质载体;产投集团投资的铝精深加工
项目,推动了本地产业链延伸。二是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完成
集团公司层面董事会建设,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推行“三项
制度”改革,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35%,全员绩效考核覆
盖率超90%;成立**市产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
投资,市场化运作能力逐步增强。三是党建引领不断强化。坚
持“两个一以贯之”,将党建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建立“第一
议题”制度,在重大项目、急难任务中成立“党员先锋
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
清醒认识到存在的不足:一是产业布局有待优化。部分企业主
业不突出,存在同质化竞争现象;新兴产业投资占比偏低,对
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如个别投资公司
涉足多个非主营业务领域,资源分散问题较为突出。二是运营
效率有待提升。资产负债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部分企业现金
流紧张;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等指标与区属先进企业存在差
距,市场化经营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是创新能力有待增
强。研发投入强度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数字化转
型步伐缓慢,与苏州工业园区内企业广泛应用工业互联网、大
数据等技术的现状相比,差距明显。四是风险防控有待加强。
在投资决策、财务管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个别
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完全化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压力较
大。
(三)苏州经验的借鉴价值。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
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开
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