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部
署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部署会,
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
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应急管理工作
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我县应急管理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
期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要求,
扎实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
识到,当前我县应急管理工作仍面临不少挑战和问题,比如风险
隐患排查还不够彻底、应急责任落实还不够到位、基层应急基础
还比较薄弱、应急处置能力还有待提升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
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下面,我就推进全县应急管理
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讲六个方面的意见。
一、坚守底线思维,以“如履薄冰”的警觉筑牢风险防控屏
障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应急管理工作
的首要任务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只有始终保持如履薄冰的警
觉,时刻绷紧风险防控这根弦,才能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排查、精
准研判、及时预警、有效管控各类风险隐患,从源头上防范和遏
制事故灾难的发生。
(一)全面排查,让风险隐患“无处遁形”
风险隐患排查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建立健全
“常态化+动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机制,综合运用企业自查、专
家诊断、部门联查、社会监督等手段,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
立体化的风险隐患排查工作,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在安全
生产领域,要突出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交
通运输、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排查。
重点聚焦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设备设施
老化带病运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作业现场管理混乱等突
出问题,通过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隐患数据实时上传。在自然灾
害领域,要建立“网格化+专业化”排查体系,对地质灾害隐患
点、河流堤坝、水库塘坝、森林防火区等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
查。依托气象、水文、地质等部门的监测预警系统,构建多维度
灾害风险动态监测网络,实时掌握自然灾害风险演变趋势。同时,
要建立标准化风险隐患台账,运用“红橙黄蓝”四色分级管理,
对排查出的风险隐患进行分类梳理,明确责任主体、整改措施和
整改期限。实行“发现-整改-验收-销号”闭环管理,定期开展
“回头看”检查,确保每一个风险隐患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切实筑牢安全发展防线。
(二)精准研判,让风险态势“清晰可辨”
精准研判风险态势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加强
风险分析研判能力建设,建立“多部门协同+专家智库+基层信息
员”三位一体的风险研判机制,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各类风险信息进行全链条管理——通过
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收集数据,利用智能算法动态整理分析,
结合专家经验与历史案例库进行深度研判,从而准确把握风险的
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要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针对
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判标准和方法。比如,在应
对极端天气时,依托气象部门的精细化预报,联合水文、自然资
源等部门建立“气象-灾害”联动模型,不仅要准确掌握天气变
化趋势,还要通过历史灾害数据推演,提前研判暴雨可能引发的
城乡内涝、洪水可能导致的堤坝险情、雷电大风对电力设施和农
业大棚的破坏等次生灾害。在安全生产领域,构建“企业自查+
部门巡查+第三方评估”的立体监测体系,通过分析事故案例建
立风险图谱,对危化品、矿山等重点行业实施 24 小时动态指标
监测,运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风险趋势,确保预警信息早发现、
早发布、早处置,切实提高研判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及时预警,让风险信号“快速传递”
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前提。我们
要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
术,整合气象、水利、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多部门预警信息资
源,建立统一的预警信息发布平台。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和智
能化的分析模型,实现预警信息的统一收集、统一研判、统一发
布,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消除信息孤岛。在发布渠道拓展方
面,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
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手段,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传播网络。
针对老年人群体,增设乡村“大喇叭”定时播报;针对年轻群体,
开发应急预警 APP 推送个性化提醒,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
准确、全面地传递到每一个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同时,要
加强对预警信息接收和响应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预警信息
反馈机制。通过基层网格员巡查、群众主动上报、智能设备监测
等方式,及时了解预警信息的传递效果和公众的响应情况,运用
“发布-反馈-优化”的闭环管理模式,不断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
性和有效性。比如,在发布台风、暴雨等灾害预警信息时,要提
前 48 小时启动分级响应,通知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做好应
急准备工作,组织危险区域群众及时转移避险,同步开展“敲门
行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四)有效管控,让风险演变“戛然而止”
有效管控风险是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重要手段。我们要针对
不同类型的风险隐患,建立“分级分类、动态监测、精准施策”
的管控机制,采取切实有效的管控措施,防止风险演变升级为突
发事件。对于能够立即整改的风险隐患,要严格落实“发现即整
改”制度,责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24 小时内完成整改,并通过
“回头看”确保整改到位;对于一时难以整改的风险隐患,需
组织专家团队开展风险评估,制定包含责任分工、技术方案、时
间节点的详细管控方案,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手段,确保
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在安全生产领域,要构建“智慧监管+信用
约束”双轮驱动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安全生产数字化监管平台,
实时监控高危作业环节,对违规行为自动预警。同时推行安全生
产信用分级评价,将监管结果与企业信贷、资质挂钩,倒逼企业
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持续加大安全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覆盖全员的安全培训和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切实提升
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要依托“空天地网”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