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制度协同力是做好“十五五”规划的重要
原则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制定
之年。“十四五”规划是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确立后的第一个五年
规划,“十六五”规划是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
最后一个五年规划,“十五五”规划处于二者之间,扮演着承上
启下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
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个重要政治优势。“十五五”规划的制定,需要遵循我们党领
导国家制定和实施五年规划的基本原则,尤其要总结发扬“十四
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成功经验与有效做法。
发挥制度协同力是“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的基本经验
发挥制度协同力,在更大范围汇聚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
合力,是“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有效实施的基本经验之一。
在“十四五”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制度协同力主要通过以下
三种方式实现:第一,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制度优势,提升各
项制度之间的协同性整体性,促进各个部门、地方之间的联动协
作。第二,加强问计于民,最大程度凝聚全社会共识,鼓励广大
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为“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第
三,突出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
规划之间,国家发展规划与各类宏观政策之间的协调联动,在主
要目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
等方面实现协调一致,提高国家规划的整体效能。
通过发挥制度的协同力,“十四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切实
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
关系,实现了规划制定中“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有机衔接;
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规划实施中实现了有为政府和
有效市场的良性互动;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构建起以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四
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贯彻到发展的各
领域之中,在提升有效防范和应对可能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
风险的同时,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
在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指导下制定“十四五”规划,通过空间
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将国家发展规划的精神和要求落
到具体的领域,实现了高瞻远瞩与务实管用的有机结合。
准确研判“十五五”时期国内国际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
须准确把握“十五五”时期的阶段性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
科学研判国内外环境和形势,准确分析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面,精准识别机遇与挑战。总体来说,需要把握四个“没有变”
和四个“正在变”。
四个“没有变”是:第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
间的矛盾;第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