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2025年6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文章汇编(12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2025 年 6 月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 习文章汇编(12 篇) 目录 1.从近五年纳税百强企业变迁透视我市产业发展 ....2 2.固本培元知敬畏 以学促干强担当 ...............7 3.精细谋划重落实 正风肃纪扬正气 以优良作风为重振汀 州荣耀提供坚强保障 ...............................10 4.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中长期规划 ...............14 5.深学细悟强党性 实干笃行促发展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加快 推动新罗高质量发展 ...............................25 6.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国资央企力量 .......29 7.为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贡献财政力量 .........34 8.一体推进整体谋划标本兼治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高质 量发展 ...........................................39 9.以巡视带巡察深化上下联动 ...................43 10.以永远在路上的恒心韧劲抓好党的作风建设 ....48 11.勇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持续擦亮“万年上山”金名片 60 12.准确把握有利条件和战略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65 从近五年纳税百强企业变迁透视我市产业发展 纳税百强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和支柱,对分析经济形 势和产业结构具有重要参考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近五年我市纳税 百强企业变迁情况,反映经济与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 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更有效发挥财政部门从收入看经济的优势, 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为客观反映真实情况,本文“纳税百强企 业”均指在襄注册企业,且不考虑各级融资平台公司)。 20XX 年以来,全市经济突遇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因素影 响,出现震荡下行,而后逐步企稳回升,纳税百强企业在全市经 济恢复增长过程中有效发挥了压舱托底的关键作用。 从入围门槛来看,20XX 年—20X 年,全市先后共有 228 户 企业进入纳税百强榜单。五年间,我市纳税百强企业门槛从 XX 亿元上升到 XX 亿元,户均实现税收从 XX 亿元提高到 XX 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五年间,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共涉及 12 个 行业门类。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稳居前三,制造业 无论是税收贡献、份额占比, 还是上榜数量均表现突出,与我 市制造业大市地位相符。同时,从行业变迁来分析,房地产业、 信息软件和科学技术三个行业变动较大。 从产业结构来看,五年间,全市第二产业纳税百强企业年均 纳税额 XX 亿元, 占比 73.9%,年均上榜户数 54 户,均处主导 地位。 从税收格局来看,年均纳税规模排名前三的中烟、风神、武 烟地位十分稳固,且中烟纳税规模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排名三 强之后的企业存在明显的断档现象,税收贡献呈现出“3+N”的 格局。 从税收贡献来看,五年间,全市税收收入从 XX 亿元恢复至 XX 亿元, 年均增速 0.1%。 同期全市纳税百强企业缴纳税收收入由 XX 亿元增长到 XX 亿元,年均增速 1%,高于全市税收增幅 0.9 个百分点。同时, 全市纳税百强企业以不到万分之二的企业数量贡献了全市一半 的税收收入,拉动效应十分明显。 从我市纳税百强企业变迁可以看出,尽管我市经济转型发展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资金质效不高、招商 成效不佳、均衡发展不足等问题。必须紧扣国家战略和湖北建成 支点的“五个功能定位”,充分发挥襄阳产业优势、区位优势、 人文优势、资源优势和重商优势,加快补齐短板,推动传统产业 焕新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为奋力谱写 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崭新篇章提供强大支撑。 充分发挥襄阳工业强市之“长”,加快补齐新质生产力高质 量发展之“短”。襄阳作为湖北工业经济核心增长极、汉江流域 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强力的政策支持、丰富的自然资源等优势。 当前必须紧紧围绕“144”现代产业集群和“6+2”重点产业, 充分发挥工业基础优势,着力打造符合市情的现代产业链条和产 业集群,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一是积极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新格 局,优化完善汽车产业供应链体系建设,稳固汽车产业骨干财源 地位,加快抢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储能电池等细分产业新赛 道,大力推动传统汽车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在电动化、网联 化、智能化上不断“换挡提速”,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 能。二是加快构建融合协调发展新生态。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 费品以旧换新为契机,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释放投资消费潜 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有效搭建要素动能释放新平台, 大力实施数化襄阳行动,加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 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 充分发挥襄阳交通优势之“长”,加快补齐现代服务业发展 之“短”。襄阳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物流枢纽承 载城市、全国性铁路枢纽, 交通区位得天独厚,枢纽优势明显。 要充分依托襄阳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流量”争“留量”, 用好支持政策,逐步将生产性服务业、商贸物流业和现代金融业 等打造成为第三产业新增长极。一是着力做优生产性服务业,围 绕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和生 产性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 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二是着力做大商贸物流业,加快构建现代物 流体系,大力发展公铁联运、水铁联运、滚装运输等物流组织模 式,打造国家功能型流通支点城市,积极协调铁路、高速公路、 航运等项目建设和管护,提供就地纳税优质服务。三是着力做强 现代金融业,多方引进金融企业入驻襄阳,持续加力培育一批本 土金融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和银企对接,支持金融创新,进一 步加大金融保险机构招引力度,积极培育与支持企业上市和融资。 充分发挥襄阳人文底蕴之“长”,加快补齐文旅产业发展之 “短”。襄阳有着丰富且优质的人文资源,必须抢抓时机推动文 旅产业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