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
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会
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
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部署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
向,抓实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坚决打好5年过
渡期收官战。刚才,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全省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唐源副书记作了全面传达,希望
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多次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
效衔接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做好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
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中
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和前提基础,关系到全面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作为曾经深度贫困的地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
后,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
务院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上来,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化责任担
当,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回首脱贫攻坚历程,**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完成19.57万群众易地
扶贫搬迁,解决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难题。从易地搬迁社区“稳得住、能致
富”的治理密码,到技能培训课堂“授一技、富一生”的民生温度;从万亩苹果园铺展
的“甜蜜事业”,到竹编非遗焕新的“指尖经济”,我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从“深度贫
困”到“乡村振兴样板”的蜕变传奇。如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要传承和发扬脱
贫攻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以实干实绩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
个维护”,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
二、聚焦关键环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一)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是贫困人口
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是检验脱贫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持续开展动态排
查,建立健全常态化监测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要落实好教育资助政策,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
教育;对基本医疗保障,要强化医保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参保率,确保贫困人口看
得起病;对住房安全保障,要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监测,及时消除住房安全隐
患;对饮水安全保障,要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设施维护管理,确保群众喝上安全
水、放心水。
(二)聚焦风险防范化解。要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织密监测
网络,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
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
的监测,将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监测范围,精准分析返贫致贫风险,采取针对性帮
扶措施。充分运用大数据平台,整合医保、教育、民政等部门数据,实现信息共
享,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准度。
(三)聚焦各类问题整改清零。问题整改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要对各
级各类检查考核、评估督导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清单,明确整改
责任、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实行台账管理,确保问题整改清零。坚持举一反
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健全完善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加强对问
题整改的跟踪问效,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以问题
整改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水
平。
三、多措并举,千方百计促进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一)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支
撑。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发展
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等高原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特色鲜
明、优势突出的产业集群。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
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
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订单农业、保
底收购、土地流转、务工就业、股份合作等方式,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
益,提升产业联农带农水平。
(二)提升劳动力稳定就业水平。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群众增收的重要渠
道。要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
措,一体推进转移就业、返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加强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健
全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加强与用工企业的对接联系,及时掌握用工信息,有组
织地开展劳务输出。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根据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开设电工、焊
工、家政服务等实用技能培训课程,提高群众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加大返乡创业
扶持力度,落实创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带动群众
就业增收。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农产品加工等
产业,创造更多就地就近就业机会。
(三)提升以工代赈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