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暨农村高额 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本年度第二次全体会议,同 步部署农村高额彩礼综合治理工作。主要任务是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 理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全面落实中央及省委相关会议精神,系统总结阶段性成 效,深刻剖析存在问题,精准部署下阶段核心任务。前期工作表明,坚持以党建引 领为核心,锚定问题靶向发力,方能筑牢执政根基、提升治理效能、回应人民期 盼。我们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基层治理从“治已病”向“治未 病”、从达标向高质量、从被动应付向主动塑造跃升,为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夯基垒 台。 一、夯实善治根基,构建基层治理体系化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 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组织体系不够 牢固、减负成效尚需深化、陈规陋习依然顽固等深层问题,仍是制约治理效能的瓶 颈所在。破解这些难题,根本在于体系化建设,着力构建“四梁八柱”稳固、运转协调 顺畅的治理新格局。 (一)筑牢组织体系承重墙,增强政治功能组织力。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 向,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其核心在于锻造坚强有力、贯通到底的基层 党组织体系。首要任务是严把换届入口关,配强战斗堡垒核心。高质量推进村(社 区)“两委”集中换届,将其置于强基固本的战略高度。旗帜鲜明地将政治标准置于首 位,严格落实“双好双强”要求,建立健全候选人资格条件“负面清单”前置联审机 制,坚决杜绝政治上的“两面人”、法治意识淡漠者、违法违纪失信人员“带病入围”。 需大幅拓宽选人视野与渠道,深入挖掘农村致富能手、返乡创业成功人士、优秀退 役军人、本土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先进分子的潜能,将其作为村(社区)干部的重要 来源,持续优化班子年龄、知识、能力结构,确保梯次合理配备。同时,必须健全 长效监督机制,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将纪律规矩挺在最前沿,贯穿换届全过程,加 强宣传教育、警示教育,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对任何形式的拉票贿选、干扰破坏选 举秩序等行为,坚持“零容忍”,露头就打、严查快办,坚决维护换届工作严肃性,确 保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领头雁”队伍,实现新老班子的平稳高效过渡。 (二)扎紧减负增效制度笼,破除形式主义重羁绊。持续深化拓展为基层减负 工作成果,确保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落地生根。 这要求我们构建权责明晰规范,厘清基层履职边界。严格执行村(社区)依法履职 事项清单和协助党委、政府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即“两项清单”),明晰主责主业与协 助事务的法定界限。实行“全链条”准入管理,对面向村(社区)组织的各类督查检 查、考核评估、评比表彰、示范创建等活动,必须实施严格的源头审核、总量控 制、计划管理和审批报备,确需基层协办的,做到人财物同步下沉保障,杜绝“有任 务无资源”“有责任无权力”的权责失衡状态。同时,需强化刚性监督问责,严防反弹 变异回潮。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将其纳入政治监督重点内容,紧盯“文山会海”“过度 留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及层层加码摊派等突出问题,创新监督方式,善用大数据 比对、随机暗访核查等手段提升监督精准性。对屡禁不止、整改敷衍、造成严重负 面影响的责任单位和个人,坚决动真碰硬予以查处并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以铁的纪 律确保减负成果真正惠及基层干部,使其集中精力履行主责服务群众。 (三)拓展全域覆盖新领域,提升整体治理协同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结构深 刻变化,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面有效、不留盲区。关键在于把握重点新兴领 域,实现组织有效嵌入。聚焦平台经济、快递物流、网约配送、网络直播、网约车 服务等从业人员规模大、分布广、流动性强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深入摸排党员底 数与组织建设情况。推行“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龙头带建、群团助建”的立体化组建 模式,突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加大力度推进有正式党员三 人以上且条件成熟的企业、网点、区域独立组建党组织;对暂不具备条件的,通过 建立功能型党组织、选派党建指导员、建立群团组织先行等方式实现党的工作有效 覆盖,做到党员流动到哪里,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服务保障就跟进到哪 里。同时,需健全常态长效服务,激活治理内生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管理 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平台企业与党组织联席会议、诉求直通车等机 制,推动解决群体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如“司机之家”“骑手驿站”建设、社保参保衔 接、职业伤害保障等。探索积分管理、双向评议等机制,引导新就业群体党员亮身 份、树形象、作表率,参与治安巡逻、文明劝导、社区应急、社情民意反馈等基层 治理事务,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全面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活力与效能。 二、整治陈规陋习,焕发乡风文明时代新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 风、淳朴民风”。农村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背离核心价值,加重群众负担,侵蚀治 理成果。必须强化系统治理思维,打好标本兼治的“组合拳”,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引 导群众自觉做文明风尚的倡导者与践行者。 (一)构建刚性约束体系,划定新风伦理基准线。推动高额彩礼治理步入法治 化、规范化轨道,制度是根本保障。一是健全村民自治规约体系。强化村党组织领 导把关作用,指导各村结合自身实际,在充分征求民意、尊重公序良俗的基础 上,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将婚嫁彩礼、婚宴规模、随礼 金额等倡导性与限制性标准纳入其中,形成具体清晰、易于执行的约束条款。探索 建立红白事报备、限额承诺、公开公示等配套制度,确保规约的普遍知晓和刚性约 束力。二是强化红白理事会治理效能。健全完善理事会组织架构,配强由村(社 区)“两委”成员、老党员、新乡贤、妇联执委等组成的骨干力量,赋予其对村规民约 执行情况的监督权、劝导权。制定清晰的操作规程和工作指引,支持理事会对明显 违反限定标准的婚丧嫁娶行为,及时进行有效劝导、调解和适度约束。探索设立“移 风易俗监督岗”“道德评议团”等载体,形成制度约束下的群众自我管理与约束机 制。三是倡导党员干部模范引领。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村(社区)“两 委”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带头签署承诺书,自觉遵守并积极宣传婚嫁新风尚,严格 落实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报备制度,在订婚彩礼、婚礼宴请、随礼金额上率先垂 范、严于律己,做到从简从廉。将践行移风易俗情况作为评优评先、发展入党、干 部选拔的重要考察因素,通过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普通群众。 (二)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弘扬核心价值主旋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价 值观认同是治本之策。一是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统筹市、县、乡、村四级宣传资 源,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开设“移风易俗大家谈”“新风尚新家庭”等专题专 栏。策划系列报道,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低彩礼”“零彩礼”、婚事简办新办的优秀家 庭及其感人故事,通过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用榜样力量感召人。创作展 播通俗易懂的公益广告、短视频、地方戏曲、文艺作品等,讲好文明节俭、健康婚 恋故事。二是深化文明实践阵地浸润。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 礼堂、农家书屋等阵地,将移风易俗作为重要宣讲内容纳入各类培训、讲堂。围绕 七夕、国庆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集体婚礼、金婚庆典、家风家训书画展、文明家 庭评选、婚俗文化研讨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发挥乡村大喇叭、宣传栏、 电子屏等终端作用,常态化刊播宣传标语、倡议书、村规民约,使新风尚融入日 常、深入人心。三是强化青年思想教育引导。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将婚恋观教育深 度融入青春健康教育、家庭建设指导、青少年思想引领工作中。在社区(村)开设 婚恋课堂,邀请专家学者、心理咨询师、模范夫妻讲授平等尊重、责任担当、情感 沟通等现代婚恋观与婚姻经营之道,引导青年确立理性务实的择偶标准与消费观 念。注重在网络空间发声引导,营造抵制“天价彩礼”攀比、弘扬婚姻本质的社会共识 环境。 (三)强化法治保障支撑,织密风险防范安全网。坚持依法治理,发挥法治的 规范、教育与惩戒作用。一是深化普法宣传教育。结合“八五”普法规划,将民法典婚 姻家庭编关于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