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在2025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在2025年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目 的非常明确,就是在5年过渡期进入最后冲刺、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对这项事关全 局、事关长远、事关*现代化建设根基的工作,进行一次再审视、再动员、再部署、 再压实。刚才,会议播放了暗访录像片,通报了去年以来的工作情况,几个县区也 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有经验、有反思、有决心。大家要相互学习借鉴,更 要深刻警醒暗访暴露出的问题短板。下面,我结合近期的调研思考和学习体会,讲 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提升站位,切实增强打好收官战的责任感紧迫感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 推动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国之大者”。我们*作为曾经的脱贫攻坚重要战场,特别是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和行动指南。当前,过渡期行将结束,但我们的工作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 法。必须深刻认识到: (一)收官之年,更是考验之年、检验之年。这五年过渡期,是党中央给予脱 贫地区休养生息、巩固基础、谋划长远的关键窗口。今年收官的成效如何,直接检 验我们这五年工作的成色,检验我们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力,更检验我们对*广 大农村群众的承诺兑现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到站”,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 仗,是对我们政治担当、工作能力和为民情怀的集中大考。我们必须拿出背水一战 的决心,确保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合格答卷。 (二)巩固成果与乡村振兴,是密不可分、一体推进的“一盘棋”。同志们,巩 固脱贫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石,没有成果的巩固,乡村振兴就是无源之 水;而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则是防止返贫、实现长效发展的根本之策。两者不能 割裂,必须统筹联动、互促并进。我们有的地方,一说巩固成果就只盯着那几户监 测对象,对整体发展谋划不够;有的地方,一谈乡村振兴就热衷于搞“盆景”、造亮 点,忽视了基础薄弱的区域和群众。这种倾向必须纠正。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巩固 成果,在巩固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比如,我们发展沟域经济、特色种养、 乡村旅游,既要瞄准市场需求做大做强,更要优先吸纳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与受 益,让他们在产业链上稳定增收。这就是融合推进的生动实践。 (三)推进乡村振兴,核心在于富民增收,要害在于产业和就业。乡村振 兴,产业是根基,就业是保障。农民的钱袋子鼓不起来,一切都是空谈。我们*的乡 村,资源禀赋各异,必须因地制宜,一手抓特色产业发展,宜农则农、宜工则工、 宜游则游。要深入研究市场需求,把我们的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特色农产品优势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另一手要狠抓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现在不是没有岗 位,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岗位需求和劳动者技能不匹配。我们的“人人持证、技 能*”建设,要向农村特别是脱贫人口倾斜,订单式、精准化开展培训,提升就业竞争 力。同时,要拓宽渠道,既要组织好劳务输出,也要深挖本地就业潜力,支持返乡 创业,发展“家门口”的产业,让更多农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今年,我们要确保 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继续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水平,这是硬指标。 (四)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深刻把握城乡关系演变的大势。随着城镇化的推 进,乡村人口结构、空间形态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不能逆势而为,必须顺应规 律,统筹好城乡关系。一方面,要持续增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 力,把县城打造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另一方面,要畅通 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渠道。资金、人才、技术要能下乡,农产品、劳动力、生态产 品要能进城。要大胆探索,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规范有序地投向乡村,参与高标准农 田建设、乡村建设、产业发展。我们正在推动的供排水一体化、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等,都是改善乡村基础条件、促进要素流动的关键举措。要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 局,全面带动乡村的振兴。 (五)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提升。乡村振兴不是“撒胡椒 面”,更不是打造孤立的“盆景”。要注重全域推进与分批推进相结合。在产业发展 上,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集中连片规划,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比 如,我们的优质林果、中药材、牛羊养殖等产业带,要继续做大做强。在基础设施 建设上,要一体规划、一体推进,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重点抓好路、水、 电、讯、物流等“硬件”的互联互通。在人居环境改善上,要分批分类,实事求是,不 搞“一刀切”。基础好的地方要提标提质,基础薄弱的地方要优先解决“脏乱差”和如厕 难等突出问题。要学习借鉴栾川、嵩县等地在乡村建设中的好经验,把一个个“点”上 的突破,串成“线”、连成“面”,最终实现全市乡村面貌的整体跃升。 二、聚焦关键、精准发力,坚决筑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全力提升乡村振 兴质效 做好有效衔接工作,既要守住底线,更要追求高线。结合我市实际和暗访暴露 的问题,当前要扭住以下关键环节,持续用劲,务求实效: (一)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这是政治红线,不容有失。核心在“精 准”二字。监测要更灵敏。动态监测机制必须真正运转起来,不能“纸上谈兵”。要充 分发挥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等“前哨”作用,结合医保、民政、残联等部门 数据比对,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暗访中发现的个别地方监测对象识别不及 时、不精准的问题,必须立行立改。帮扶要更精准。对识别出的监测对象,要逐户 分析返贫致贫风险点,是因病因灾?是因学?还是缺劳力缺技术?要“一户一策”制定 帮扶计划,对症下药。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综合保障、社会救助、防贫保险等政 策要用足用好,确保帮扶措施管用够用,真正消除风险。要坚决杜绝“一兜了 之”和“政策养懒汉”的现象。责任要更压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压实县乡主体 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驻村帮扶责任和后方单位支持责任。对因责任不落实、 工作不到位导致出现规模性返贫的,要严肃追责问责。 (二)全力抓好农村公路建设这项民心工程、发展工程。路通百业兴,路畅民 心顺。*山区面积大,农村公路对群众出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规划要科学务实。 路网布局要优先考虑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人口聚居、服务群众便捷出行,不能为了 修路而修路,更不能搞“面子工程”。要结合乡村演变趋势和未来需求,合理规划。建 设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确定建设时序,分清轻重缓急。资金筹措要多管齐 下:积极向上争取,用好专项债,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如资源路、旅游 路),鼓励乡贤捐资、群众投工投劳。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绝不能出现“豆腐渣”工 程。管护要长效常态。“重建轻管”是顽疾。要健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