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县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县委政法委书记在全县综治中 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县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会议,主要目 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决 策部署,聚焦问题短板、强化系统思维,推动我县综治中心建 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运转”全面跃升。会前,我带队用 了3天时间,走访了12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随机抽查 了23个村(社区)服务站点,与37名网格长、52名专职网格员 面对面交流,既看到了基层干部“白加黑”“5+2”的辛苦付 出,也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痛点堵点。刚才,县委政法委通 报了前期督查情况,XX镇、XX乡作了经验交流,XX镇、XX街道 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很有针对性。下面,我结合调 研情况和当前形势,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三个 必然要求” 综治中心是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平 台,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近年 来,全县上下坚持“大抓基层、大抓基础”导向,综治中心建 设取得阶段性成效:12个乡镇(街道)全部完成标准化阵地建 设,156个村(社区)实现服务站点全覆盖;创新推出“网 格+警格”“乡贤调解”等特色机制,上半年全县矛盾纠纷化解 率达96.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特别是XX镇“一站式”解 纷中心的“三色预警”工作法,被《XX日报》专题报道。这些 成绩值得肯定,但更要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与中央要求、群 众期待还有差距——有的乡镇综治中心“重牌子轻实效”,窗 口人员兼职多、业务不熟,群众办事“多头跑”;有的村(社 区)站点沦为“台账室”,网格员把精力放在填表格、报数据 上,对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的动态掌握不及时;个别单位存 在“数据壁垒”,部门信息共享停留在“表面联通”,矛盾隐 患难以及时预警……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就会导致“小 问题拖大、大问题拖炸”,影响全县社会大局稳定。 第一,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发展新时 代‘枫桥经验’”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是 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综 治中心作为城乡社区的“治理中枢”,是践行“枫桥经验”的 主阵地。我们要把规范化建设作为检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 力、政治执行力的试金石,真正把“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 事、服务不缺位”的要求落到实处。 第二,这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关键抓手。当前,我县正处 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征地拆迁、劳资纠纷、涉法涉诉等领域 矛盾易发多发,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流动人口、新业 态从业者增多,传统治理模式面临挑战。综治中心只有实现规 范化运行,才能打破部门“各自为战”的困局,把分散的资源 整合起来、把分散的力量聚合起来,形成“1+1>2”的治理效 能。 第三,这是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安全屏障。综治中心离 群众最近,服务好不好、效率高不高,群众感受最直接。我调 研时遇到XX村王大娘,她反映家里水管破裂找了物业、社区、 自来水公司,跑了3天才解决。这说明,我们的服务还存在“中 梗阻”。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群众“进 一扇门、办所有事”,把麻烦留在中心、把方便留给群众。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握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四个 重点任务” 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不是简单的“挂牌子、配房子”,而是 要围绕“实战、实用、实效”目标,从阵地建设、机制运行、 队伍管理、科技赋能等方面系统推进,真正把中心打造成“矛 盾化解的终点站、服务群众的连心桥、社会治理的智慧脑”。 (一)聚焦阵地升级,打造“功能集成、便捷高效”的服务 窗口 阵地建设是综治中心的“硬基础”。要坚持“实用优先、适 度超前”原则,重点做好“三个统一”: 一要统一功能分区。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处 置”模式,设置“综合接待区、矛盾调解区、心理服务区、指 挥调度区”四大功能区,配套群众等候区、便民服务角(提供 饮水、充电、打印等基础服务)。特别要注意,心理服务区要 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可由县卫健局选派轮值),不能只挂牌 子不设岗位;指挥调度区要接入“雪亮工程”“智慧公安”等 系统,确保实时监控、数据共享。 二要统一标识标牌。由县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全县综治中心 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明确门牌、制度牌、流程图的字体、颜 色、尺寸,坚决杜绝“各吹各号、各行其是”。近期要重点整 改XX镇、XX乡综治中心标识混乱问题,8月底前必须统一到位。 三要统一公开公示。在显著位置张贴《服务事项清单》(涵 盖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信访代理等20项高频服务)、《工作 人员去向牌》(标注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当日去向)、 《办理流程图》(明确受理、分流、办结、反馈各环节时 限),让群众“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二)聚焦机制重构,打通矛盾化解“中梗阻” 机制活则事业兴。要针对当前存在的“受理不及时、流转不 顺畅、反馈不到位”等问题,重点健全“三项机制”: 一是“首问负责制”。群众进中心第一个接触的工作人员即 为首问责任人,无论是否属于职责范围,都要全程引导、跟踪 到底。对当场能解决的,立即办;需转办的,1小时内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