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关于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 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
治区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各项民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社会救助精准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有保障。
一是完善救助体系机制。制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分
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
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二是精准识别救
助对象。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通过大数
据比对、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截至 6 月底,全
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 30.5 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 4.95 亿元;特
困供养人员 2.85 万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 1.15 亿元。全面开
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精准识别低保边缘
家庭 2.5 万户 7.2 万人、支出型困难家庭 0.5 万户 1.6 万人。三是
提升救助服务效能。率先在全区开展经济状况核对个人电子授权
应用试点工作,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端完成授权,实现“足不出
户”核对家庭经济状况,目前已完成电子授权 1.2 万次。开展社
会救助领域“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组织各级民政干部、社工
等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累计走访困难群众 5.6 万人次,
解决实际困难 3200 余件。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物
质+服务”救助模式,在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启动试点工作,
为散居供养特困人员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1500 户。开展社会救助
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
政策,累计发布政策解读信息 800 余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120
余场次,覆盖群众 15 万余人次。
(二)聚焦养老服务提质,老年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一是
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具
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街道综
合养老服务中心 25 个,55%的乡镇建成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
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以来,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 2.3 万
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农村幸福院 10 个。积极推进*市城市养老服
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85%,预计 9
月竣工落成并交付使用。二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大推行“物
业+养老”“家政+养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模式,鼓
励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参与养老
服务,目前已培育“物业+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15 个、“家政+
养老”服务企业 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合作项目 20
个,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继续开展老年人助浴服务
试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助浴服务 4000 人次。推进“长者
饭堂”建设,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120 个,为老年人提供助
餐服务,年满 60 周岁的老年人可享受每日一餐 3 元用餐补助,
上半年累计服务老年人 30 万人次。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纳入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的职业
(工种)目录,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上半年,
共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800 人次,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00
人次。举办*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养老服务
人才,提升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
设。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
约等功能,推动“一键呼叫”“线上点单”等场景应用,实现养
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通过平台监管 20 家服务商、1597 名护
理员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做好 19.2 万名老人的高龄津贴发放管
理工作,上半年通过平台受理服务订单 8 万余单,满意度达
95%。五是举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讲堂。2025 年 6 月 13 日,
举办 2025 年*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讲堂(第二期),邀请香港
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协会副主席等分享国际康养经验、大湾
区养老模式等,为*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来
自各会员单位负责人和骨干等 150 余人参加。
(三)聚焦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一是优
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简化登记流程,
提高登记效率。上半年,新登记社会组织 65 家,注销社会组织
15 家。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开展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
开”检查 15 次,检查社会组织 50 家,对存在问题的 10 家社会
组织责令限期整改。建立社会组织信用评价机制,对社会组织的
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
惠等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完成对 100 家社会组织的信用评价。二
是加大扶持培育力度。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安排资
金 200 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和能力建设。上半年,
共扶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 30 个,受益群众 5 万余人次。建
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能力提
升、资源对接等服务,目前已入驻孵化社会组织 25 家。开展社
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
力,上半年完成对 20 家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其中 3A 级以上
社会组织 15 家。三是引导参与社会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
村振兴、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
中的积极作用。上半年,全市社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 15 个,
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开展社区服务项
目 50 个,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80 场
次,筹集善款善物 500 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 2 万余人次。广西
社区文化促进会于 5 月 11 日成立,探索文化赋能社会治理新模
式,以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为目标,未来将聚焦组
织多元文化活动,培育社区文化人才,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持续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影响力。
(四)聚焦基层政权建设,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一是加
强社区治理创新。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
事机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上半年,全市共开展社
区协商活动200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50件。开展
“美好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
水平、培育社区文化等,打造一批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治理有
序的美好社区,目前已确定首批创建社区 10 个。加强社区工作
者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培训提升等方式,充实社区工作力
量,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上半年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 100 名,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