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市民政局关于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市民政局关于 2025 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25 年上半年,*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自 治区民政厅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守正创新,各项民政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社会救助精准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更有保障。 一是完善救助体系机制。制定《*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健全分 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全面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 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 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二是精准识别救 助对象。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救助帮扶,通过大数 据比对、入户走访等方式,精准识别救助对象。截至 6 月底,全 市共有城乡低保对象 30.5 万人,累计发放低保金 4.95 亿元;特 困供养人员 2.85 万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金 1.15 亿元。全面开 展低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工作,精准识别低保边缘 家庭 2.5 万户 7.2 万人、支出型困难家庭 0.5 万户 1.6 万人。三是 提升救助服务效能。率先在全区开展经济状况核对个人电子授权 应用试点工作,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端完成授权,实现“足不出 户”核对家庭经济状况,目前已完成电子授权 1.2 万次。开展社 会救助领域“解忧暖心传党恩”行动,组织各级民政干部、社工 等深入基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累计走访困难群众 5.6 万人次, 解决实际困难 3200 余件。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探索“物 质+服务”救助模式,在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启动试点工作, 为散居供养特困人员配备基本生活设施 1500 户。开展社会救助 政策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社会救助 政策,累计发布政策解读信息 800 余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 120 余场次,覆盖群众 15 万余人次。 (二)聚焦养老服务提质,老年人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一是 加大养老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具 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街道综 合养老服务中心 25 个,55%的乡镇建成了辐射周边的乡镇区域 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以来,新增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 2.3 万 平方米,新建或改造农村幸福院 10 个。积极推进*市城市养老服 务中心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 85%,预计 9 月竣工落成并交付使用。二是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加大推行“物 业+养老”“家政+养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模式,鼓 励物业服务企业、家政服务企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参与养老 服务,目前已培育“物业+养老”服务试点项目 15 个、“家政+ 养老”服务企业 8 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合作项目 20 个,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便捷服务。继续开展老年人助浴服务 试点,为失能老年人提供专业助浴服务 4000 人次。推进“长者 饭堂”建设,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120 个,为老年人提供助 餐服务,年满 60 周岁的老年人可享受每日一餐 3 元用餐补助, 上半年累计服务老年人 30 万人次。三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 将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等纳入重点鼓励培育技能人才的职业 (工种)目录,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和职业技能竞赛。上半年, 共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 800 人次,核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300 人次。举办*市养老服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养老服务 人才,提升养老服务队伍整体素质。四是推动养老服务信息化建 设。搭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紧急呼叫、健康监测、服务预 约等功能,推动“一键呼叫”“线上点单”等场景应用,实现养 老服务智能化、便捷化。通过平台监管 20 家服务商、1597 名护 理员开展居家上门服务,做好 19.2 万名老人的高龄津贴发放管 理工作,上半年通过平台受理服务订单 8 万余单,满意度达 95%。五是举办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讲堂。2025 年 6 月 13 日, 举办 2025 年*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讲堂(第二期),邀请香港 专家、粤港澳大湾区康养协会副主席等分享国际康养经验、大湾 区养老模式等,为*市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来 自各会员单位负责人和骨干等 150 余人参加。 (三)聚焦社会组织培育,社会组织活力有效激发。一是优 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简化登记流程, 提高登记效率。上半年,新登记社会组织 65 家,注销社会组织 15 家。加强社会组织日常监管,开展社会组织“双随机、一公 开”检查 15 次,检查社会组织 50 家,对存在问题的 10 家社会 组织责令限期整改。建立社会组织信用评价机制,对社会组织的 信用状况进行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 惠等的重要依据,目前已完成对 100 家社会组织的信用评价。二 是加大扶持培育力度。设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今年安排资 金 200 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和能力建设。上半年, 共扶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项目 30 个,受益群众 5 万余人次。建 设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初创期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能力提 升、资源对接等服务,目前已入驻孵化社会组织 25 家。开展社 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引导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提升服务能 力,上半年完成对 20 家社会组织的等级评估,其中 3A 级以上 社会组织 15 家。三是引导参与社会治理。鼓励社会组织参与乡 村振兴、社区服务、公益慈善等领域,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 中的积极作用。上半年,全市社会组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 15 个, 投入资金 300 余万元,带动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开展社区服务项 目 50 个,为社区居民提供多样化服务;开展公益慈善活动 80 场 次,筹集善款善物 500 余万元,帮扶困难群众 2 万余人次。广西 社区文化促进会于 5 月 11 日成立,探索文化赋能社会治理新模 式,以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文化交流平台为目标,未来将聚焦组 织多元文化活动,培育社区文化人才,推动文化跨界融合,持续 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社区文化影响力。 (四)聚焦基层政权建设,基层治理效能显著增强。一是加 强社区治理创新。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建立健全社区协商议 事机制,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上半年,全市共开展社 区协商活动200次,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150件。开展 “美好社区”创建活动,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提升社区服务 水平、培育社区文化等,打造一批环境优美、服务优质、治理有 序的美好社区,目前已确定首批创建社区 10 个。加强社区工作 者队伍建设,通过公开招聘、培训提升等方式,充实社区工作力 量,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上半年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 100 名, 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