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份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永恒的课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八
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
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开启了作风建设的新篇章。中央八项规定,短短数百
字,却如滚滚春雷,激浊扬清,深刻改变了中国。作为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我们
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作风建设,绝不是一阵风、走过场,而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
坚战、持久战。今天,我们召开集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并结合当前正在
开展的学习教育工作,专题研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意义非常重要。刚
才,我们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思
想和系列重要论述,学习了*市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方面的宝贵经验,并
对*省*市统计造假这一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刻剖析。*同志和*同志结合分管工作和学
习思考,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谈了体会、查了问题、明了方向,听后很受启发。
下面,我结合今天的学习内容和集团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领会核心要义,在深学细悟中统一思想行动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从理论上、政治上、情感上深刻领悟加强作风建设的
极端重要性,我们的行动才能坚定自觉、步调一致。
(一)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践行“两个确立”的试金石。作风
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一个党员干部的作风,直接反映其政治立场、政治态度、
政治觉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作为国
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的形象,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党的执政
根基。抓好作风建设,首要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
到“两个维护”。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检验对党是否绝对忠诚的标尺。集团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
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在集团公司不折不扣地落地生根。这
不仅是业务要求,更是严肃的政治纪律。我们抓任何工作,都要首先同党中央的要
求对标对表,想一想是否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一看是否有利于巩固党
的执政地位,确保我们的发展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二)必须从宗旨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站稳人民立场的根本要求。“国企
姓党”是我们的本色,“为民服务”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城市服务集团,直接服务于城
市运行的方方面面,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从市政养护到公共交通,从
环境卫生到智慧城市建设,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冷暖。因
此,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导向,将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
验我们作风建设成效的最终标准。要坚决摒弃那些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作风,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去听群众的真实声音,去看群众的真实需求。我们服
务的“最后一公里”,恰恰是检验我们作风的“最前沿阵地”。只有把党的群众路线深深
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将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作为
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最可信赖的“依靠力
量”。
(三)必须从发展高度,深刻认识作风建设是推动集团高质量发展的坚强保
障。“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关键在作风。”当前,集团正处在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
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承担的改革任务日益繁重。无论是
开拓新业务、还是攻坚硬骨头项目,都需要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
铁军。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推诿扯皮、效率低
下;如果存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精神懈怠、不思进取,那么再宏伟的蓝图也只
能是空中楼阁。优良的作风就是战斗力、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我们必须把作
风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推动集团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改革创新的强大动力
上,为集团在新征程上实现“奋进攀升、倍增发展”提供最坚实的作风保障。
二、深刻正视突出问题,在警钟长鸣中保持清醒坚定
成绩值得肯定,但问题绝不能回避。经过多年整治,“四风”问题得到有力遏
制,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高压之下,“四风”问题
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由明转暗、改头换面,产生了“隐形变异”。
从全国范围看,数据触目惊心。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仅2024年,全国
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万余起,处理31.2万余人。进入
到2025年,纠治“四风”的力度丝毫未减,仅1月份就查处了1.6万余起。这些数字背
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是一声声沉重的警钟。当前,“四风”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特
点:违规吃喝转入“一桌餐”、内部食堂、私人会所;违规收送礼品礼金披上“电子红
包”“快递送礼”等新外衣;公款旅游打着“商务考察”“学习培训”的幌子;一些干部不担
当、不作为、乱作为的“躺平”现象时有发生。反观我们自身,虽然集团总体情况是好
的,但绝不能掉以轻心、盲目乐观。我们必须用“放大镜”审视自己,敢于刀刃向
内,深刻检视是否存在类似的问题。一是审视“政治生态”的风险。今天我们学习
了*省*市的统计造假案,这个案例令人警醒。表面看是数字造假,根子上是政治生
态出了大问题,是少数领导干部政绩观扭曲、权力观错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恶
性循环。我们要深刻反思,我们集团内部的政治生态是否山清水秀是否存在报喜不
报忧、数据“注水”的现象是否存在为了个人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
程”这些问题,一旦萌芽,对企业的危害是致命的。二是审视“关键少数”的风险。近
期,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一起*区建设发展集团的典型案例。该集团党委在召开年终
述职会期间,竟然违规组织大规模公款吃喝,耗费数十万元,食用高档菜肴、饮用
高档酒水,还安排高标准住宿。事后,包括党委书记在内的12名责任人受到严肃处
理。这个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教训极其深刻。它警示我们,“关键少数”一旦失
守,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带坏一个单位的风气。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扪心自问:在
迎来送往、招商接待中,有没有超标准、超范围的情况在履职待遇、业务支出
上,有没有打着“工作需要”的幌子,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三是审视“基层末梢”的风
险。作风建设的压力传导,是否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在我们的项目一线、服务
窗口、分子公司,是否存在吃拿卡要、庸懒散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