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生态环境局 2025 年度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
告
根据《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
(*组发〔2025〕12 号)文件要求,县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坚持问
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谈心谈话、查阅
资料、征求意见等方式,全面梳理 2025 年以来全局政治生态建
设情况,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针对性
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2025 年以来,县生态环境局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
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建红”
引领“生态绿”,推动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为高质量完成污
染防治攻坚战、服务县域经济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局党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
制度,2025 年累计召开党支部会 21 次,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 13 次,开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专题研讨 6 场,覆盖干部职工 180 余人次。创新“理论+实践”
学习模式,结合“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等节点,组织党
员干部深入企业、社区、农村开展“生态宣讲进万家”活动 8 场,
发放《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手册 2000 余份;依托“学习强
国”“*干部网络学院”等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
评比”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达 12800 分,在全县机关单位中
排名第 3。特别值得肯定的是,执法大队老党员张*同志坚持手
写学习笔记 20 余万字,其“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学习
心得被《*日报》刊发,成为全局理论学习的鲜活典型。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更加严实
局党支部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制定《2025 年
党建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细化分解任务 32 项,
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56 份。建立“一把手”负总责、
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三级责任体
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专题会议 4 次,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 12
轮,梳理重点岗位风险点 23 个,制定防控措施 28 条。创新“嵌
入式”监督模式,在环评审批、环境执法、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
设置“纪律观察员”,2025 年以来对 12 个重点项目、56 家企业
开展“伴随式”监督,发现并整改苗头性问题 7 个。突出“以案
促改”,组织观看《围猎·行贿者说》《生态环保领域违纪违法警
示录》等专题片 4 场,开展“以案说纪”微课堂 6 次,干部职工
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显著增强。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担当作为更加彰显
坚持“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干部,2025 年通过“岗位大
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选拔业务骨干 12 名,其中 3 人入选市
生态环境系统“青年尖兵库”;选派 5 名年轻干部到省厅跟班学
习、3 名干部到乡镇环保所锻炼,干部队伍“梯队结构”进一步
优化。聚焦“急难险重”任务,在夏季臭氧污染防治、秋冬季秸
秆禁烧、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工作中,成立“党员
突击队”7 支,设立“党员先锋岗”15 个,党员干部连续奋战
60 余天,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异味扰民、黑臭水体等问题
28 个,相关事迹被《中国环境报》报道 2 次。2025 年全局共有
12 人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其中执法大队被评为“全省生态环境
保护先进集体”,1 名干部获“*县最美公务员”称号。
(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政治文化更加清明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2025 年全局“三
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 18%,会议文件数量同比减少 25%。大
力整治“庸懒散慢拖”问题,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建
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机制,通报迟到早退、脱岗串岗
等问题 12 起,批评教育 15 人次。弘扬“严真细实快”工作作风,
在环评审批中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将平均审批时
限从 20 个工作日压缩至 12 个工作日;在环境执法中落实“首违
不罚”“柔性监管”,全年开展普法宣传 37 次,帮助企业完善环
保手续 19 家,实现“执法温度”与“监管力度”有机统一。干
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加班多了但干劲足了,压力大了但心气
顺了”。
二、存在的短板弱项及具体表现
对照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政治生态建设“十看”要求,经深
入查摆,仍存在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部分干部职工存在“完成任务”心态,学习停留在“读原文、
记笔记”层面,结合实际思考不够。如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发言照搬课件、空喊口号,未能结合本县
“化工园区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具体工作谈落实;个
别科室存在“重业务、轻学习”现象,2025 年第三季度督查发
现,污防科 3 名干部学习笔记未按要求记录“党的二十大报告关
于生态文明建设专章”内容,补学记录存在“补抄应付”问题。
(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
虽然建立了三级责任体系,但在“最后一公里”落实上仍有
薄弱环节。个别班子成员对分管领域的廉政风险研判不够主动,
如在今年某企业环评审批中,分管领导仅审核了材料合规性,未
深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历史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