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车
我的足迹

交流发言:践行会议精神,擘画县域城市发展新蓝图

加入Vip免费下载 立即下载
交流发言:践行会议精神,擘画县域城市发展 新蓝图 同志们: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 XX 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的 关键时期,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剖析城市发展形势,明确总体要 求与重点任务,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做好城市工作提供根本遵 循。作为 XX 县委书记,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面,结 合我县实际,就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谈几点体会。 一、深化思想认识,把准城市发展“方向盘” 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向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 民”。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立足新发展阶段,为城市发展锚定新坐 标。对于 XX 县而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 展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人民至上,厚植城市发展的为民情怀。人民是城 市的主人,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XX 县在城市建设 中,始终将人民需求放在首位。我们要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为契 机,进一步聚焦民生痛点,如老旧小区改造、公共交通优化等。 加大教育、医疗资源投入,让优质公共服务惠及更多群众。同时, 畅通群众参与城市治理渠道,通过社区议事会、网络问政等形式, 广泛听取民意,使城市建设决策更加贴近群众需求,真正做到城 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效益。当前,城 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提质增效阶段。XX县要摒弃粗放式发展模式,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方面,加强城市规划引领,科学划定城市 开发边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另一方面, 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 产业发展带动城市经济增长,提升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坚持系统观念,增强城市发展的协同合力。城市是一 个复杂的有机生命体,各个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XX 县在 城市工作中,要牢固树立系统观念。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市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部门协同,打破条块分割,形成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强 大合力。同时,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城 市发展的整体性、系统性提升。 二、聚焦重点任务,激活城市发展“新引擎” 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关键在行动。XX 县将围绕会 议部署的重点任务,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发力,推动城市高质量 发展。 (一)优化城市体系,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一是强化县城 核心引领。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我们将加大县城建设 力度,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形象。加强县城基础 设施建设,如加快道路、桥梁、管网等改造升级,提高县城承载 能力。同时,培育壮大县城产业,吸引人口集聚,增强县城对县 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推进特色城镇建设。XX 县各 乡镇具有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我们将因地制宜,打造一 批特色城镇。如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建设农产品加工特色镇;依 托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旅游特色镇。通过特色城镇建设,促 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三是促进城乡融合 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平等交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 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同时,加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 共同繁荣。 (二)建设创新城市,培育城市发展新动能。一是营造创新 生态。创新是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为创 新创业提供载体支撑。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大对科技型企 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创新主体。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 通过实施人才计划、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来 XX 创新创业。二是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传统产业是 XX 县经 济发展的根基。我们将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运用新技术、 新工艺、新模式,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 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推 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 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深化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活力 源泉。我们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提高政 务服务效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对外合作交流,积极融入 区域发展大局,吸引更多优质资源集聚 XX。鼓励企业“走出 去”,拓展国际市场,提升 XX 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打造宜居城市,提升群众生活新品质。一是优化城市 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是打造宜居城市的基础。我 们将加强城市规划管控,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城市建设。优化 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居住、商业、办公、休闲等功能区,实 现职住平衡。加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增加城市绿量,打造绿色 宜居空间。二是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生 命线”。我们将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加快城市道路